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16/1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14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2分钟。

各高等院校应向主管部门、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报告。(试点高等院校、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

2.完善免责制度。

各高等院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在履行勤勉尽职义务,严格执行决策、公示制度,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不承担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敢转"问题。(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3.鼓励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

鼓励各高等院校围绕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立足优势学科和团队,遴选优质科技成果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

试点高等院校每年至少组织1场秦创原成果转化专场路演活动。省科技计划"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择优对落地转化的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

成果完成人(团队)可按其现金出资额度的20图片申请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或其子基金出资支持,基金股权退出时,优先转让给成果完成人(团队)。

鼓励高等院校建立秦创原成果转化展示平台,向网上秦创原平台报送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与网上秦创原平台实现资源互联互通。(省科技厅、西咸新区管委会、省教育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4.建立监管机制。

高等院校要加强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的监管,做好有关政策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清产核资及退出的决策程序,确保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后,不会造成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风险以及资产损失风险。

强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管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试点高等院校、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教育厅负责)

(二)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

改革要求:建立符合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特点的专门人才评价制度,以能力、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破除"四唯"倾向。

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可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教学科研型"参加职称评审;从事成果转化的专职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加职称评审,拓宽高校技术转移人才职称通道,培养、吸引、凝聚一批优秀技术转移人才,推动国际和国内科技成果落地陕西。

1.做好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审工作。

鼓励各高等院校制定技术转移人才专门评价制度和职称评定办法,对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新技术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化工作的高校教师,按照分类评审要求纳入"教学科研型"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对专职服务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人员,纳入工程序列参加职称评审,重点评价其推广本单位科技成果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过程中所作贡献。(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2.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鼓励各高等院校组建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制度、流程等,开展科技成果筛选、评估、转化及企业孵化等服务工作。

鼓励高等院校建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的,优先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或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在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予以支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3.建设高水平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支持各高等院校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引进聘用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将其纳入工程序列职称评审范围,并根据绩效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形成激励机制。

对成果转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经纪人,在陕西省科技人才计划创业人才类别中予以重点支持。(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三)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

改革要求:高等院校探索科研人员将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经单位批准同意的、与单位共享成果转化收益、产权清晰的科技型企业,形成"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

1.允许出资成果转化。

将高等院校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视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所形成的国有股权纳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围,相关资产处置等事项由高等院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

对于科研人员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可与学校约定一定分配比例,其中科研人员占比不低于90图片。(试点高等院校、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

2.探索出资方式。

鼓励、支持高等院校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方式,加快盘活结余经费资源。(试点高等院校、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

(1)允许成果完成人(团队)以其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经学校审批同意,采取"现金入股+技术入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2)允许拥有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的教师和拥有科技成果的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方或多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经学校审批同意,采取"现金入股+技术入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

(3)经学校同意,允许成果完成人(团队)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按"同股同价"方式收购单位持有的"技术股"。

(4)允许高等院校设立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资金池"(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按照一定程序作出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资金池"可委托专业第三方经营管理。

(5)鼓励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其他方式。

3.完善管理办法和制度。

高等院校应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建立简便实用的审批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相关审批事项纳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范围。(省教育厅、试点高等院校负责)

4.建立投资退出制度。

高等院校持有的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和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形成的股权等可择机退出,由高等院校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试点高等院校、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推进落实。

省科技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指导和进度监测。各高等院校要发挥好主体作用,明确责任部门、推进机制和工作人员,明确试点内容、试点目标、试点范围,根据实施方案研究形成试点事项清单,形成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做好引导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高等院校在推广"三项改革"试点经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动研究谋划、积极衔接协调,推动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二)形成政策合力。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为契机,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细化政策落地流程,解决政策扎实落地"最后一公里"瓶颈。

(三)及时总结推广。

支持各高等院校先期选择部分院系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三项改革"试点,加快在"点上"取得重大改革突破,并在全校推广实施。

省级有关部门对试点成效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依据评估监测结果,建立高等院校成果转化排行榜,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宣传引导。

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定期发布"三项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开展改革案例进企业、进院所、进网络等活动,营造推进"三项改革"试点工作良好氛围。

高等院校之间要通过现场观摩、调研座谈、案例分享等方式加强交流学习,并及时报送改革试点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中央在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省属其他科研单位,可以参照本方案执行。

陕西省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更好集中财力办大事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西安市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以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根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不断强化收支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等财政管理工作受国务院表彰。

一、多措并举,提升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财政减收影响,建立市财政局领导包抓区县责任制度,强化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实现扭负转正。全年获得上级专项资金282.19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35.39亿元、中央直达资金77.77亿元,盘活存量资金246.24亿元,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二、过紧日子,强化支出预算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预算约束,严控预算外新开支出口子和新增支出项目。年初预算编制对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18%,执行中再压减50%以上,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连续出台支出管理业务规程、指标管理业务规范、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完善预算管理配套制度体系。全年投入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资金95.77亿元,民生投入超过1000亿元,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三、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中央提出"六保"任务后,立即研究制定全面落实"六保"任务30条措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全市减税降费253.09亿元,支持保市场主体。一次性新增区县疫情防控及"三保"补助10亿元,对财政困难的中心城区实行激励性补助,建立全市各级财政"三保"运行"定期报告+重点关注"工作机制,实现"三保"应急预案全覆盖。

四、加强保障,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研究制定《西安市财政局保障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一办十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实行条目式、清单式管理,局党组会按月研究十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同时,统筹财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全年投入十项重点工作资金358.97亿元,推动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

五、创新机制,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出台西安市市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拨改投"改革。调整和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资金监管纵向到底。不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及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印发2021年市级专项资金目录,二级专项资金较2020年减少3项,进一步加大预算统筹安排力度。

下一步,西安市预算管理工作将继续聚焦"六稳"、"六保",贯彻落实"五项要求",以十项重点工作为保障重点,严格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全市预算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以赴保障上级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陕西省推出"税务管家"服务确保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细

自税务管家工作推行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税务管家多措并举、深入企业,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政策引导,有效化解企业风险隐患,用精细服务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袋",有效发挥"税动力",激发企业"前进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发展倾注活力。

"税务管家"便捷服务

助力"小店经济"焕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碑林区税务局深入推进"税务管家"服务,落实落细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助力"小店经济"焕发新活力。

该局在得知西安市昊泰电器服务部的老板对个体工商户转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政策不了解的情况下,组织"税务管家"上门,对财务人员详细讲解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方式、税率、纳税期限、账务要求等内容,并耐心细致解答了财务人员提出的涉税疑难问题。同时,还"手把手"辅导财务人员熟练操作发票开具流程。小店老板万科武说:"税务人员真是太贴心了,给我们小店提供了'管家'式的服务,面对面讲,手把手教,解决了我们转型一般纳税人的各项问题,宣讲了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为税务机关的便捷服务点赞!"

"量体裁衣"式服务

为企业解难送去"及时雨"

国家税务总局扶风县税务局聚焦50户省市县重点项目,由13名税务管家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纳税需求,围绕"企业登记开办、政策辅导落实、便捷办税服务、公平法治保障"等四个方面,通过"量体裁衣",积极开展"一对一"精准税收政策辅导和"点对点"个性化税务管家服务。

近年来企业发展因疫情等原因受到影响,扶风县税务局"税务管家"主动与该企业对接,多次上门辅导,盘活了企业资金链条。扶风诺泰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开心地说:"多亏了税务干部的及时辅导,让我们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红利,税务局的退税流程不但方便,退税速度也快,这近300万的资金真是"及时雨"。"

践行"为民办事"

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聚焦创新型小微企业税费需求,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引领,深入践行"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市局《关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税务管家"服务的通知》精神,支持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题。

咸阳市税务局与咸阳科技大市场联合召开"税务管家"点对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税收政策解读会,对全市40多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开展税费优惠政策专业辅导和相关涉税疑惑专题解答。咸阳科技大市场总经理张秋说:"税务部门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地"点对点、面对面"辅导,让我们更加熟悉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我们科技大市场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有力帮助,让我们更有信心!"

甘肃省庆阳市全力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企业主体、项目支撑、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立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数据中心、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配套企业,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体系。至目前,已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易事特、中国能建、秦淮数据、金山云、亚康万玮、科大讯飞等19家行业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据了解,全市数字经济招商工作定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精准对接联系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硬件制造等行业头部企业76家,全要素、全流程跟进保障企业项目落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相继启动数据中心及链路项目建设,金山云、秦淮数据、中国能建实施项目全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金山云是最早支持我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企业,双方签订了联合打造甘肃省"东数西算"试点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一个总部、二个平台、四个中心、五个展示基地"。金山云将借助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和我市共同推动"东数西算"试点工程,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等领域展开合作。

秦淮数据于2022年3月10日在我市注册成立了庆阳秦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示范项目。秦淮数据集团将充分发挥在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依托我市富集的风、光、天然气等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实现算力产业基地用电全部使用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中国能建已完成子公司注册,正在进行中国能建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国能建将发挥能源电力规划和建设"国家队"优势,探索打造世界领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纯绿色电力供应标杆,推进源端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我市共同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推动数据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紧盯"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我市坚持在一条链上招商选资,深度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数"体系,聚焦上游服务器、供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中游云服务及数据中心,下游互联网服务、集成开发等产业,多层次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力争形成完整的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集群配套。

积极推进科研合作、节点沟通和区域联动,提升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发展动能。与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计算所及大数据、云计算权威机构对接,争取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与宁夏中卫、内蒙古和林格尔、贵州贵阳等节点城市沟通,学习借鉴经验做法,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共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与京津冀、长三角、粵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联动,加强东西产业集群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优化与东部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依托本地高校教育资源,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共同推动建设庆阳"东数西算"产业研究院高端智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撑。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编制《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产业规划》。规划提出,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中心"为发展目标,以庆阳数据集群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等相关产业,聚力建设以"智算""智能""智产"三大板块为代表的数字新业态,全面打造算力经济产业体系。

甘肃省定西市创新运用"五式工作法"稳市场主体助力经济增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经济大盘的系列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市政府于6月13日印发了《定西市稳经济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据市财政局副局长贾福明介绍,我市财政部门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保障稳经济稳增长。

精准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各类减税退税政策落地落实。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预计全市全年新增各类减税退税10.3亿元。

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对市县2022年部门预算安排的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压减5%、除"三保"和政策规定外,对尚未执行的行政事业性专项同步压减5%。全市预计压减资金达到2000万元,将全部用于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

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及时补充贷款风险补偿金,全面落实"双创"贷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市县财政共同设立405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进行贷款贴息。继续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注入力度,不断做大担保规模,提升担保能力。对符合条件的支农支小等融资担保、再担保业务,给予一定的代偿和担保费补贴。督促担保公司将担保费率控制在政策区间,切实让利市场主体。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到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阶段性提高到40%以上。

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把保基本民生摆在首位,办好省市民生实事,按时足额发放各项民生补贴,全力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资金需求,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统筹各类资金持续加大对工业发展"1+5"配套措施、"333"行动计划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前期费投入,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快速增长。确保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的55%以上用于发展产业。设立5000万元的市级特色优势产业专项,重点支持"牛羊薯药果菜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和蹲点招商专班经费,落实引进企业奖励和优惠政策。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切实提高预算指标分解下达效率。加快部门资金支出进度,有效缩短预算执行周期,切实减少财政资金滞留沉淀。落实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使用预警机制和穿透式管理机制,确保全市45.2亿元专项债券在8月底基本使用完毕。

甘肃省酒泉市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3月20日,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暨酒泉市3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瓜州工业集中区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举行。

宁夏宝丰集团是以能源化工、新能源、新型储能产业为主业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在瓜州县投资建设的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是酒泉市和宁夏宝丰集团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一次优势资源与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也是地企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成功典范。

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以来,酒泉市抢抓机遇再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做强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并努力将这一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强工业行动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达1700万千瓦,在建826万千瓦。今年上半年风力发电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光伏发电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5%;酒湖工程外送电106亿千瓦时。

优化全产业链设计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以酒泉为主战场建设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这为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在中央和省上各项利好政策支持下,酒泉市坚持优势优质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倍速发展的意见》,明确在酒泉经开区集中布局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

酒泉经开区加快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年产风力发电整机12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产能,年可供应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下,上半年酒泉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2.3%,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增长61%。

酒泉市紧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绘制了六大产业链招商图,谋划新能源装备制造延链、补链、强链、建链项目200个以上,锚定目标企业500多家,实行链主企业和行业分管领导"双链长"精准招商。目前,酒泉经开区已落地"三个500强"企业16家,投建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5个。

8月6日,酒泉市又在酒泉经开区集中开工了华锐风电高端装备、青骐骥绿氢装备、北盛储能电池等总投资113.3亿元的13个项目,全产业链格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酒泉市紧盯风电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空白,精准招引产业链缺项弱项项目,中材科技、九鼎新材、中复连众、酒钢天成、中水四局等产业链关键企业集聚酒泉经开区。扶持金风科技新建智能制造车间扩大产能,引进浙江运达、广东明阳、东方电气等全国排名前五的行业龙头布局风机整机制造项目。中车永济风力发电机、日月重工大型铸件、大连重工齿轮箱、瓦房店轴承、西部重工法兰、中复碳芯叶片原材料、徐州瑞达高强度紧固件、华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20个风电关键零部件项目集中落地,风电整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由1.5兆瓦-3兆瓦换代为4兆瓦-6.5兆瓦级,产品覆盖西北地区,远销山东、河北等省份,并出口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贯通光电全产业链

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酒泉市着力补齐光电领域短板。成功引进的宝丰集团多晶硅项目,让酒泉市形成了拉晶、切片、电池片及组件产能2.5GW以上的能力,打通了光电上游产业链条。凯盛大明光热和光伏发电用聚光材料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二期将建设光电盖板材料、背板材料和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补齐了光电中游产业空白。浙江正泰、阿特斯光伏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广东欧昊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项目、浙江正泰年产2GW高效晶硅电池、阿特斯5GW高效组件及电池片生产、中水四局光伏组件边框生产等项目落地开工。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酒泉经开区光伏电池年产能将达13GW。

至此,酒泉市光伏装备实现了从上游硅料、铸锭、拉晶、切片到中游光伏玻璃、聚光材料,再到下游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

超前布局发展其他产业链

近年来,酒泉市紧盯储能发展趋势,重点招引集研发、生产、制造、应用等储能产业链项目,上海寰泰全钒液流储能、阳光电源一体化高度集成储能设备制造、国润时代高端锂电PACK制造、百斯德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东芯沪能酒泉市智慧BMS电池管理系统生产等项目先后落地,高端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不同技术路径汇集酒泉,酒泉新能源共享储能正破题发展。

酒泉市还深度研究国家氢能发展规划,探索氢能产业综合开发利用,采用富余新能源电力制氢,发展氢能源装备产业,玉门油田光伏制氢、北盛氢燃料电池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

为加快构建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酒泉市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联网运行,引领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新晟浩宇新能源装备制造SVG生产线、京缆交联电缆生产、新晋电缆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电网装备产业零的突破。同时,酒泉市积极发展新能源后运维服务业,引进拓展风光电定期检修、部件维修维护、备品备件供应、机组技改与退役等方面服务业态。

低碳赋能加快建设绿电园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