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治国理政第四卷研讨:感悟法治思想力量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讲话、指示、贺信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既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作为一个整体贯通起来,全面系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又重点关注第四卷的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实质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央发布了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一规划两方案",以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意见和"八五"普法规划等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我们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把牢法治建设正确方向,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把握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全面领导,每年及时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要求,定期汇报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法治建设存在问题,把法治建设有效融入各项重点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民政职责,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坚持用法治责任强化担当作为。坚持将法治建设摆在重要工作位置,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切实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民政工作要点,纳入年度全省民政综合评估,纳入厅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强化跟踪督导,形成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用法治服务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切实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服务对象在每项工作的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验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四是坚持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立足工作职责,发挥立法引领改革作用,对于上位法欠缺或明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搞好顶层设计,及时将民政立法项目纳入法规规章,以良法促善治。认真梳理社会组织、社会救助、殡葬、养老服务、慈善、婚姻登记等领域执法权限,制定行政执法"两清单一基准",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言行,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调解、复议、诉讼有效衔接、相互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化解矛盾、息诉止争。

五是坚持用法治手段守好底线。树牢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重点加强对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婚姻登记管理机构、殡葬服务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处置的能力;加大对低收入人口、困难老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困难残疾人等主动救助和关爱力度,坚决守住特殊群体救助安全底线。

三、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社会建设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立足中国社会建设现实需要,直面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社会建设,要为了人民。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更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将"保障人民权利"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原则,将"加强权利保护"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在保障公民参与权方面,提出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提出在行政执法中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法治社会建设,要依靠人民。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人民始终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才能在全社会生根发芽。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法治实践促观念革新,以党的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治理和公正司法带动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