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的新时代回响与史鉴价值
《论持久战》的新时代回响与史鉴价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场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场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和人类和平事业,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14年坚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作为中国抗战指导理论的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38年五月至六月间,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军事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战争的形势和特点,科学预见了战争前景和进程,明确指出胜利的道路和方法,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对鼓舞全国人民必胜信心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洞彻"所由出知何往"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强调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重温抗战历史,领会领袖重提持久战深意,既是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更是新时代面对复杂斗争局面保持清醒的客观需要。持久战的理论特质:以弱胜强的战略思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深刻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毛泽东分析抗战形势解决中国抗战问题的基础。日本法西斯要彻底灭亡中国使之成为它的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已没有任何退路,唯有奋起抗战才能赢得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中日双方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只有采取持久战战略,通过长期战争不断消耗和削弱日本,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战雄文,有力驳斥了因战而起的"亡国论"和"速战论"对全民抗战意志的干扰,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必经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为抗战勾画出科学"路线图",对战争前景做出判断给出结论:中国不会亡国,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中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持久战理论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土地革命战争经验,以及全国抗战前形势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充分体现了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战略思维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根本性问题的理论特点。持久战的实践精神: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论持久战》的撰写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理论自觉的产物。此前,毛泽东身体力行在延安组织了抗日战争研究会,专门研讨抗战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小组,系统研究西方军事理论;毛泽东个人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研究成果,厚植问题研究理论根基。
习近平同志做工作始终都是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作决策,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原正定县委办主任张五普说:"他待在办公室的时候,特别是晚上,都是开着门,群众可以随时找他谈事。群众的来信来访,他都认真对待,认真看材料,认真解决。"习近平同志还创新了问卷调查和现场接访的调研方式,这在当时是个创举。原正定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平回忆说:"习书记带着我们县委的干部、工作人员,特别选在正定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来赶集的老百姓一从我们这里经过,我们就主动递给他们纸条,纸条上的内容就是调查问卷。"这种俯身向群众请教的方式,既了解了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又加强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取得很好的效果。发扬民主、团结协作的高尚风范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作为地方工作的中坚力量、领导力量,班子的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甚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很多人都记得,在习近平同志正定县委办公室中,挂着"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八个大字。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刚刚从政起步,人年轻又是高干子弟,但从不以自己是从北京下派的干部自居,处处讲团结,又善于团结同志,很短时间便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县委班子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据正定县委常委会记录员回忆,习近平同志讲话,处理工作都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尤其是民主发挥得特别充分。在会上,常委会的同志人人都要发表意见,有什么看法都要当面提出来,最后习近平同志再把大家的意见汇总、做结论。原正定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玉廷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时候,也是他们班子最顺当的时期,是全县干部心气儿最高的时候,大家一心一意干工作、搞建设,没有半点儿歪门邪道,都是一呼百应,没有一个搞派系的,没有一个背后嘀
嘀咕咕的。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人格操守"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习近平同志从小就接受春雨一样革命家风的熏陶,不仅在工作上"勤以为常",在生活上也"习以为苦"。一辆"二八"自行车是他下乡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一套半旧绿军装、半旧军被、打了多处补丁的褥子,成了他不离不弃的"伙伴"。他习惯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大锅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去调研或者开会赶不上机关食堂的饭点,他就凑合吃一些食堂剩下的凉馒头和咸菜。在他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条件也是异常简陋......习近平苦以励志、俭以养德的生动细节,令人深受触动。为官之德,在于清廉。守纪律、讲规矩,不搞特殊是习近平一贯坚持的原则。他在1983年和1984年一共出台了11个文件,第一个就是从县委常委会成员自身做起的《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原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的丈夫江山说:"习近平同志的家在北京,人在正定工作,到北京开会、办公事,他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他一趟车费都没有报销过,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原正定县县长程宝怀说:"近平同志做人做事有一个很鲜明特点,就是他能做到严以修身,言行一致。为了振兴正定,他带头苦干,亲力亲为,他在正定经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在正定工作3年多,习近平同志始终做到公私分明,从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作为县委书记,无论是陪客调研还是下乡吃饭,他都坚持交纳饭费。很多同事评价说:"近平同志平易近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时时刻刻都这么做到。"艰苦奋斗、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党员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今天,我们学习《习近平在正定》,就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学习他勤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清廉自守的崇高人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