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指导意见》相关材料合集25篇,含讲话、评论、心得体会文章等(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在两大核心引擎之外,包括北部湾、兰州-西宁、呼包鄂

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也将发挥重要的区域引领作用。当前,不少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

5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签订《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省将共同建设兰西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加快兰西城市群市场一体化进程。

加强顶层设计 唱好成渝"双城记"

莫远明

专家观点 西部大开发

在进入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第三个十年之际,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重庆、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头、带动作用,进而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唯一交集区域,重庆、成都要唱好"双城记",应把握好政策风向标,活学活用政策,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由此,建议从国家、省域、区县域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尽快出台若干战略规划,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构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以及政策引领的作用,实现换道超车、加快区域融合,全力促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统筹协调为主抓好总体布局

从国家层面上看,要运筹帷幄、高屋建瓴,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以统筹协调为主,

从领导小组、战略、规划等维度继续深化在西部和内陆的总体

布局。一是成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建议可

先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工作组。协调成渝地区以及周边省份、城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蓝本纳入优先发展范畴。

二是抓紧编制一批重大战略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在已有政策规划的基础上,着力研制《成渝城市群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2021-203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规划:2021-2035年》,以确保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以及指导性。与此同时,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纳入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中。"十四五"期间,重庆、成都两地的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国际机场、码头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项目,也应在国家若干专项规划中予以一定支持。

三是强化重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目前,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着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成都也在积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目前应继续完善和推进中欧班列(重庆)、中欧班列(成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政策措施,营造良

好的国际开放环境,进一步奠定重庆、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和大

通道的战略地位,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协同联动为主推进务实合作

从省域层面上看,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以协同、联动为主,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务实合作,进而带动其与周边城市、省份合作共赢。

一是加强磋商和谋划。积极抓住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契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央的重大政策安排。深度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涵和外延,认真研判两地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及实现换道超车的路径和战略体系构建的方法,明晰目标任务和使命担当。重庆、四川继续常态化互访、合作,以协同、联动为主题,充分发掘川渝一家亲的地域文化纽带,由竞争转向竞合,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推进两地务实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借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以深化川渝合作为契机,发展现代产业为龙头,重庆、成都双核驱动,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上游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对接合龙机制。建议重庆、成都两地进一步加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顶层设计。在部门层面

建立健全对接合龙机制,以确保政策落地执行。

三是优先建设主城核心区。积极推进重庆、成都主城扩容工作,壮大主城区核心区域体量,重点解决成渝中部坍塌问题,增强双核驱动发展动能。重庆应在打造高新区战略升级、推动高新区与两江新区双核联动共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江津区、壁山区、涪陵区融城发展。加强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都要在传统主城5区的基础上,适当将市辖11区的其他部分区县纳入主城区范畴。优先把双流区、郫都区、新都区作为中心城区纳入成都主城区,积极推进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

以合作示范为主错位互补发展

从区县域层面上看,重庆、成都带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涵盖的区县要以合作示范为主,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具体而言,在区县域层面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级合作。一是全力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在四川广安、重庆潼南片区两个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基础上,2020年可新增一批合作示范区,作为重庆、成都的核心圈层。积极研究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产业发展政策,拓展示范新区域。同时,赋予川渝合作示范区更多权限,进一步发挥川渝合作示范区经济协作联席会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二是培育发展成渝轴线区(市)县。将成渝轴线区(市)

县协同发展联盟升级到省市战略层面,将其作为紧密圈层。毗邻各区县主动融入,做好规划对接,培育壮大一批双核卫星城市,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成片成带成圈发展。

三是运行成渝区县协同发展联盟。可考虑在成渝轴线区

(市)县协同发展联盟基础上扩大组织架构,组建成渝区县协同发展联盟,将其作为松散圈层。打破区域藩篱、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抱团取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从而深度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战略解读与重庆的规划应对

宗会明

专家观点 西部大开发

国务院批复并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明确了"三条主通道(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四个重要枢纽(重庆、四川成都、广西北部湾、海南洋浦)、两个影响区(西南地区核心覆盖区和西北辐射延展带)"的空间布局框架。《规划》对于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格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战略解读

首先,四个定位折射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在新时期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经不再是某单个省市或几个省市的行为,而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规划》中提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四个战略定位:推进西部

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

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整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目标:到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

成。

《规划》还从加快通道建设、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提升通

道运行与物流效率、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加强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规划和具体安排。

其次,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一脉相承,相互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位置十分突出。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和建设更像是以上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抓手",其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最终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西部陆海新通道内涵十分丰富。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涉及城市和地区不仅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大通道的建设,而且应该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因此,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内容是多维度、立体化的规划建设,服务于推动整个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四,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深刻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地理格局。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而封闭落后;西南、西北地区也相对独立,社会经济和交通联系较少,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这些状况并未因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得到根本改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恰逢其时,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向和南向开放的前沿区域,并将西南、西北地区有效串联,并通过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有效衔接,通过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从根本改变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将深刻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地理格局。

《规划》实施下重庆的规划应对

首先,明确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上位规划对西部地区城市一直缺少总体定位和战略安排。而本次规划则明确了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中心地位--"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并在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了重庆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到2025年,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规划》中还明确提出支持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这一定位既奠定了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也明确了重庆在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开发开放格局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深刻影响重庆未来城市

发展格局。重庆应将以上《规划》确定的战略地位在新国土空

间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予以落实、落地、落细,发挥好我市的"支点"和"联结点"作用。

其次,加强区域协调和组织能力建设,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和涉及中国西部和中部多个省份和地区,其建设和实施涉及跨行政区的产业支撑、贸易便利化、交通走廊建设、物流设施布局、港口体系分工、生态环境保护、通关政策制订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未来空间规划中,重庆不仅应加强与环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作与联系,还应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和影响范围省份和城市的协作与竞合分析,在通道建设、物流体系格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等方面加强互动与联系,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第三,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为抓手,对重要设施和园区用地开展预研预控。了解国内外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挖掘国内外潜在市场,分析陆海新通道的比较优势,加强物流运输组织,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将现代物流业纳入城市主导产业,加快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将现代物流产业与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数字产业、交通设施建设等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助力重庆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重庆物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融入全球物流网络,服务于2035年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建设目标;依托重庆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开展陆海新通道重庆重

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重要设施和园区用地开展预研预控,

重视陆运、海运、水运、空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与无缝对接,提升重庆的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

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冯根富崔海雷

专家观点 西部大开发

近些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新目标,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亟待我们深入研究新情况,认真总结新经验,积极提出新举措,着力在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内外、着眼全局,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这不仅大大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而且培育了一批像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区增长极,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较突出的是,区域分化态势颇为明显,在东西南北四大版块之间、版块内部之间、省区内部之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比如,中部地区已取代西部地区成为经济较快增长的第一方阵;再如,

在西部地区整体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同时,西部地区内部的

发展也逐渐呈现出新特征,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增速普遍低于西南地区增速、资源依赖性强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比产业转移早的地区相对乏力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不过,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新的区域发展失调,损害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迫切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充

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现在,无论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还是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应从深化改革上找出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以商事制度为突破口的"放管服"改革,切实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干预,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以及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加快形成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推动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

取得新突破。

第二,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区域互助机制

要鼓励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和共建产业园区等合作平台,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组织保障、规划衔接、利益协调、激励约束、资金分担、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等机制。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也要创新帮扶方式,加强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对口支援从单方受益为主向双方受益深化。

第三,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发

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拓展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提升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加快内外联通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建设,完善口岸跨境运输通道、内陆骨干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要抓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当前,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特点在于,能够使各地区超越地理环境、历史基础,重构经济体系,拓展经济能量。这就为欠发达地区在新的经济体系构建中与发达地区同步发展甚至领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契机。针对这种情况,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都应学习借鉴贵州等地的经验和做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五,完善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城市群的作用

实践证明,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版块。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应更加注重城市群建设,提升城市群功能。要结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促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群对激发新动能、塑造新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抢抓机遇锐意进取 书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网络

体会文章 西部大开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要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这不仅为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是对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一、增强机遇意识,准确把握指导意见对西部地区发展的

重大战略意义

今年正值西部大开发全面启动20周年,自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西部地区全体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东西部均衡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稳定奠定了坚实保障。《指导意见》的出台开启了西部大开发历史新篇章,为西部地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直面困难,积

极学习,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

力在建设美丽西部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二、加快观念转变,着力破除"等靠要"、求稳怕难、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障碍

当前西部地区较于东部地区而言,各方面发展依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整个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十分突出,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欠发达的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脱贫攻坚任务也还很艰巨。但这些矛盾和问题绝不是畏难不前推诿卸责的理由和阻碍,我们不能因为问题难困难多挑战大任务重而望洋兴叹,心生退意,更不能主体意识缺位,认为这只是党中央的决策,把发展完全扔给国家。我们必须要扭转过去存在的一些落后观念,牢牢抓住"升级版"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历史新机遇,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能力素质,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

三、主动担当作为,抓实抓细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

各项重点工作

实现西部地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央有部署,西部有需求,人民有期盼。因此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不断打磨政治硬度、提升认识高度、练就过硬本领,立足岗位、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始终保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和状态,

将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项支持政策落地落实,并切实转化为增

强西部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福祉的有力举措,让西部不仅能吸引更能留得下人才和资金,不仅能建设更能保护好优美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地和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起着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和社会平稳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每一名年轻干部来说,西部地区是最应该挺身而出的建功之地和最值得干事创业的可为之地。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在西部发展各项事业奋斗的过程中磨意志、长才干,在推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洒热血、做贡献也是对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方式和最佳姿态。

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

网络

体会文章 西部大开发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

《指导意见》,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提高引领力、集聚力、辐射力为导向,联动西部地区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

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立足发挥比较优势,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具有特色、体现优势、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保证合理的增长水平,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强动力进程中,努力提高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入、制度变革等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支撑,挖掘经济潜在增长率,确保人均GDP、地均产出力争居于全国中上游。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新动能和改造升级传统动

能两手抓,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领域率先突破,在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以及转向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性能产品供给中发挥示范作用,发挥军民融合发展优势,带动西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大力发展优势现代服务业。巩固文化旅游、金融、物流等比较优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长江上游会展中心,升级CBD,构建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西部领先的品牌和标准。

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我们应当把握国际大势,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一是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运营中心建设。在巩固经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向东、向西开放通道的基础上,以"渝黔桂新"铁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以及空中通道为重点强化南向陆海新通道建设。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成为国际性货源集结点、转口物流基地和大数据中心。依托国际物流联盟统一运营规则、品牌宣传和对外合作。二是发挥多层次开放平台引领作用。以两江新区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平台为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和口岸高地,通过强化功能认识,优化统筹协调体系建设,加快提升重大开放平台对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

三是加快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加大外交机构、国际组织机构、

国际商业机构引进力度和友好城市结交力度,力争国际交往机构、友好城市数量、国际直航航班城市数量、世界500强企业来渝投资项目数、FDI占GDP比重位居西部前列。

三、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以"一圈两群"为抓手,引领成渝城市群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主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主城都市圈和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建设。构建以主城和环主城都市带组成的现代化都市圈,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补齐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性短板,加速推动环主城各区融入主城。重点支持"万-开-云"一体化区域发展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支持黔江区、武隆区发展带动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以中小城市、微城市等精致城市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实施区县城区成长计划,按产城景融合理念发展特色小镇,引导人口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二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新农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民族特色村寨等新型城乡形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人地钱技"等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稳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三变""三社"融合等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做强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