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12/12页)
二、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情况;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意见建议,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和代表的视察调研。
三、锐意进取,开创工作局面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引进创新人才,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濮阳。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科技工作创新争先、晋位升级,为濮阳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四、加强团结,带好干部队伍
坚持民主集中制,以身作则,强化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铸就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五、廉洁自律,优化创新环境
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
以上承诺,恳请社会各界监督。
-142-
增强创新自信努力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上大有作为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坤华
(2021年6月28日)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称赞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要求我们立足优势、深挖潜力,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以人才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为更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广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回溯历史,正是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广西在祖国南疆谱写了一页页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广西要实现加速崛起、跨越赶超,更加需要用自信点燃创新激情,用创新为发展赋能,以科技强起来支撑产业、经济、综合实力强起来,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更有力的创新支撑。
一、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
千百年来,在广西这片热土上,创新的基因不断传承,创新的脚步一路向前,在水稻栽培、水果培育、青铜冶铸、建筑、陶瓷、织染、民族医药和水利航运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六堡茶、铜鼓、侗族木构建筑、钦州坭兴陶、壮锦、壮医药、兴安灵渠等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逐步建立了科技管理体系和科研制度体系,率先成功试种籼型水稻,在国内首次制造出无色高级松香、轮式装载机、特号锡等。改革开放以后,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全区科学大会,奖励优秀科技成果,制订和实施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等,全面推进自治区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1988年,广西创建首家高新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在3年后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深入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科技活动周,并成为2001年全国首届科技活动周的举办地。自治区党委提出"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牛、亚种克隆牛,研发出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桂两优二号"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143-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创新成果初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首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率先启动省级"杰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改革,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连续成功举办8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广西自主研发的宽幅胶片挤出压延生产线突破我国橡胶输送带关键装备技术瓶颈,采用新技术建成世界最大跨径的拱桥,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两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清洁造纸一体化技术及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石墨烯、国六柴油发动机、智能遥控装载机等产品不断走向国际。这些科技创新的丰碑,奠定了我区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也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以好的创新思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你们提出的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是好的,要抓到位。"十三五"期间,广西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前端创新资源投入、中间科研力量强化、后端科技成果转化,靶向发力,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7个百分点。
在前端聚焦上紧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技术瓶颈。梳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关键技术需求,开展集中攻关,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瞄准有基础、有潜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逐项攻关,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种养技术创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农产品流通支撑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紧扣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中间协同上强化协同创新,着力弥补单一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探索企业"首席技术官"制度,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推动区内外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通过创新项目"企业牵头制"等,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技术攻关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大力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生力军作用。大力推动科技交流合作,主动对接相关
-144-
领域实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签订创新项目合作协议,借力、借智攻关。以高新区、农业园区、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防城港国家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创新功能区为载体,集聚协同创新资源。
在后端转化上瞄准创新实效,着力打通创新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聚焦广西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深化改革,健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创新成果本土转化。通过激励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和与区外科研单位合作,大力引进区外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三、加快提升广西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三大目标,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推动战略科技力量再强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西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是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必须沿着打造和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向,全面汇集东盟乃至全球创新资源。要围绕特色农业、海洋、生物医药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建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进创建"国字号"分支机构,布局建设自治区实验室,加快建设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科研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再提效。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力是增强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必须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整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广西科技创新迭代升级、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提供动力源泉。一方面,握指成拳、整合资源,全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推进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促进创新资源对接对流、有效合作和开放共享为主抓手,扎实推进技术、知识、信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引领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
推动创新生态环境再优化。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惟有形成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转化规制和体系,才能集聚培育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创造出引领时代的原创成果和未来产业。广西必须坚定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持续在抓科技成果转化上出新招、亮实招、使硬招,切实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借力创新插上"腾
-145-
飞的翅膀"。一方面,着力打造更优质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吸引和汇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使广西成为创新创业热土。另一方面,持续深化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打造一体式培育激励体系,大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桂开展产业化应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科技惠民力度再加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折射出科技工作的人文关照和价值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科技领域的理论表达与现实呈现。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西科技创新工作要坚持面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谋划和实施好科技强农、科技惠民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强化科技服务,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