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合集31篇(党课、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参考)(第4/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21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4分钟。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行动准则,坚定不移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至上"。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它是党取得任何工作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要求"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指示红军,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不仅要从事武装斗争,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各项任务;党的工作要在党的

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二、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冲天干劲。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万众一心抗美援朝彰显大国风范,凯歌高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建成一批汽车、拖拉机、飞机制造厂,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开发大庆油田,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大大提升了科技和国防实力。

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人才,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指出:"党章草案的总纲,着重地指出了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且指出了这个任务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八大党章首次写上"群众路线",其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间的活动,都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自觉的努力。因此,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坚持群众路线,要注意建立制度,要加强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被充分激发出来,中国人民的开拓创新精神空前的高涨起来。农村改革一马当先,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温饱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壮丽征程;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阔步前行;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景象。中国的发展凝缩了西方国家上百年发展历程,大踏步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革命战争时期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赢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依靠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路线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光芒。

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为民惠民深得人心的重大举措落到实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

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新时代既有宏观战略规划,又有微观具体目标。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效显著。在农村可以看到,得益于"村村通"工程,公路直达每个村寨,农业现代化水平更上层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党办思考

恩施州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副书记 张华

(2021年8月4日)

"人民"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党办作为政治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做表率、走前列。

一是在急难危重任务前要靠得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人民跨越一道又一道难关,迎来一次又一次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饱含了人民情怀。党办处于"四最一中枢"特殊位置,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理应干在先、做在前,尤其在急难危重工作任务面前要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罕见汛情面前,州委办公室大员上阵、全员出战,为打赢战疫、战贫、战洪三场硬仗作出了党办贡献,机关干部也从中得到了全面的考验、检验和锻炼。

二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要做得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前,全州上下正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州委办公室注重"学""用"结合,把为民排忧解难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作为持之以恒为群众谋幸福的真实写照,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联系村、社区和企业,聚焦生活污水排放、庭院建设、院坝硬化、洪灾设施恢复、小水道堵塞、道路建设等问题,制订为民办实事清单,做实方案,压实责任,办实事情。

三是在履行服务工作职能中要放得心。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州委办公室是服务机关,履行"三服务"职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稳人民立场,把广大人民群众答不答应、赞不赞成、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履职的最高标准,加强统筹协调、参谋辅政、推动落实,切实当好州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真正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四是在建设机关干部队伍上要过得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重大创新成果。党办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在机关干部,靠的是机关干部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作风素养。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机关干部需要全面提升素质、全面激发才能。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这方面,州委办公室既按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着力打造全面过硬、全面进步的机关干部队伍。

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惠州市社科联 胡善德

(2021年8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人民创造历史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实践,体现了发展的趋向,推动了社会进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的地位。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和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期待和追求作为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政治伦理意义

中共海阳市委党校 隋艳艳

(2021年8月1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发表了诸多看法和观点,在八年多的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逐渐成型。该群众观的政治伦理意义体现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和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伦理原则,体现"公平、正义、责任、共享"的政治伦理精神,践行"为政清正廉洁、'保持肌肉健康'"的政治伦理规范,饱含"亲民、扶贫、扶弱"的政治伦理关怀。这对新时代开展群众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坚持维护和促进人民利益的政治伦理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原则,体现在习近平群众观的诸多方面。

首先,体现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其次,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原则。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体现公平、正义、责任、共享的政治伦理精

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不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而且激起广大

党员、干部对公平正义、责任担当、共享发展成果的政治伦理精神的不断追求。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是我党对"公平、正义、责任、共享"政治伦理精神的不懈追求。

首先,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当前,我国依然存在有违公平正

义的现象,这就需要发挥制度及政治伦理的作用,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其次,体现了"责任"的伦理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用权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维持良好的政治秩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担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践行为政清明廉洁的政治伦理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清明、廉洁政治高度重视,极力反对现实政治生活中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有悖政治伦理规范的行为,重视运用制度与道德对政治行为进行双重约束。

首先,践行了"为政清明"的政治伦理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强调为政清明的政治伦理规范有利于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看到党和国家对清明政治的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支持度和认同度。

其次,践行了"为政廉洁"的政治伦理规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要处理好公共政治伦理中的公私领域的"自我"冲突问题,杜绝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错误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四、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饱含"亲民、扶贫、扶弱"的政治伦理关怀

首先,饱含了"亲民"的政治伦理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人民群众中体察民情,与群众亲切交谈,塑造了良好的亲民形象。这也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饱含了"扶贫、扶弱"的政治伦理关怀。贫困人口脱贫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工作之一,他提出治理贫困的精准扶贫方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关爱和关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范,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优良道德品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倩 胡军华

(2021年)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1]百年征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群众路线,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始终坚持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接力奋斗。

一、完善党的领导,增强人民的满意度

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2]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保障。百年来,我党历经风雨才有了今日的辉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地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一方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党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有利于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夺取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反腐永远在路上,这是一场持久战,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二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取得

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成为我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新时代,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与保障,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中国共产党要深入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与生活期望出发,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我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二、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经济发展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在初次分配中要保护劳动所得,坚持多劳多得,保护合法收入。其次,强化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在这一分配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调节作用,"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调节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形成相对公平合理的税收机制。借助社会保障的帮扶作用,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作用。二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强调:"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4]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发展条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健全城乡共同发展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要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健

康发展。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下,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弱势"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商贸物流、传统工艺品、特色产品的发展,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昌盛。

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首先,经济发展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5]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能够满足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解决发展难题、增加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共同富裕,更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越来越倾向于"高质量的物质享受",追求美好生活。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民的消费结构明显升级,人民对休闲娱乐商品、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但现阶段的供给侧没能跟上消费需求,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供给,扩大丰富而优质的供给,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加强政治建设,增强人民的参与感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建设领域中的贯彻实施过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过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