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6篇(第4/7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98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0分钟。

三、目前思政课理讲不好的困境所在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掌握群众;思政课只有把道理讲好,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的说理性受到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效性明显提高,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质量还不高、理论性不足,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没有真正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究其原因是复杂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1.理论提炼不够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发展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消除了绝对贫困,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但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化阐释较弱,政治性与学术性话语不同步,经验、政策即为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并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不多等问题。中国的社会科学之于西方社会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学徒的状态与模仿的过程之中,而没有形成更多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的中国自主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华民族有着重教的优良传统,正是优秀的教育使得中华文明赓续绵延,正确的思想教育保持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同时,中国思想教育传统在方式上重道,即指出了正确的道,而缺乏"抽丝剥茧"论证的"说理过程"。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一共11705个字,其中强调的基本都是"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其善者而从之"等。受此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认为告诉学生正确的"道"就可以了,而对于其中蕴含的理由与各种原因却强调得不够,没有彻底地说服被教育者。其实,讲道理应该是道和理的统一,"道"的正确为"理"树立了自信基础,只有从"理"上把"道"讲清楚了,才能让人们更加理解"道"、认同"道"、坚定"道"。

2.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局限。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育是育人过程,是说服人的过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学上经常讲,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教师有知识才能讲知识,有思想才能讲思想,有理论才能讲理论。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博览群书,苦学、深思,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没有厚重的理论基础,很难讲出生动的课程,很难实现影响人、打动人、教育人。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当前,从整体上看,思政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有的教师对于思政课的功能定位认识模糊;有的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论功底不深;有的教师对于社会现实不了解,对于教育对象不研究,只是机械地复述教科书中的内容,无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道理;"有的教师怵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担心祸从口出,总是绕开问题讲、避开难点讲";有的教师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学科融合问题,由于学术视野不够广阔,无法对问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解释,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甚至偶有出现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缺乏的制约。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倾注爱与责任才能向学生传授"道"、讲通"理"。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政策方针等等。其课程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寓价值导向于其中,从灵魂深处影响学生。讲好思政课不容易,不仅需要理论功底深厚,而且需要高超的讲授艺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然而,目前思政课尚存在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有的课堂将思政课等同于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课内含的情感价值;有的课堂对于社会现实了解体验不够,不敢正面回答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成长困惑;有的课堂理论讲授不深入,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有的课堂没有研究学生的接受规律,千篇一律,教师带着教学倦怠机械性地念课本内容;有的课堂仅仅停留在对概念、内容、事实的描述上,没有鲜活的案例,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针对性生动性不足、有理说不出、有理说不清的问题拉低了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四、提升思政课讲道理水平的具体路径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此,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道理讲正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价值导向是其最根本的功能。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讲道理首先要讲正道,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要用学术讲政治,坚持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学生传递好做时代新人的道理,真正唤起青年一代的主体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把道理讲深刻。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政治性体现的是思政课的"合目的性",学理性体现的是思政课的"合规律性"。要通过深厚的学理体现价值塑造、政治导向,从学理上论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以理服人是思政课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深化对于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将各种理论内化为深厚的学术造诣,挖掘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背后的理论逻辑,将知识点挖深并做好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合,既在课堂教学上呈现稳定的理论内容,又深入浅出地讲出理论的层次感。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多学科方法在思政课中的深层次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在丰富学生的认知中提升其政治敏感度,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3.用严密的逻辑推导把道理讲透彻。数字时代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面临着理想现实的各种困惑,思政课本身就应该为学生释疑解惑。思政课要用严密的逻辑推导把问题讲透彻,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要求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生,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对学理的透彻理解强化政治认同、坚定立场、捍卫信仰。要用比较视野、国际视野、历史纵深的逻辑推导,坚持问题导向,让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经验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要善用案例、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青年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

红色影视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载体。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一、红色影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和逻辑

1.红色影视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年代,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在红色血脉的传承中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稳固根基。而红色影视文化是一种基于主流意识形态效果的文化载体。因此,广义上的红色影视文化包含所有围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历史主题的活动影像。狭义上的红色影视文化主要是指以革命时代为背景,革命历史为主要体裁、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革命精神为主要表达的活动影像。红色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内容。从本体论角度看,红色影视文化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意识活动产物,体现了意识形态内容与艺术活动规律的统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红色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导向性、时代性等特征。从价值论角度看,红色影视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突出表现样态,通过综合运用历史人物、英雄故事等艺术元素,观照现实生活,为人民画像,为时代放歌。综上所述,红色影视文化可以定义为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为内容、以追求主流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体现为电影电视全部存在形态的文化综合体。

2.红色影视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蕴逻辑。首先,二者目的相通。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以美育人,二者的终极旨趣都在于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在新时代语境下,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而红色影视文化作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通过寓教于美、以艺通心达成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目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厚植爱国情感,增强使命担当,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二者内容共通。红色影视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文艺形态,而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的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红色影视文化作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重要载体,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的鲜活表达,彰显着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再次,二者思想贯通。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红色影视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内容,红色影视文化要进行无愧于时代的生产创作,须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围绕着文艺事业和文艺战线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和战略安排,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要想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必须牢固树立习近平文艺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后,二者方法互通。讲"好故事"离不开"讲好"故事,而能否"讲好"就是方式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思政课不能"躲在书斋里自说自话",而是要把"高大上"的理论润物无声地转化为"接地气"的生动道理。红色影视文化作为一门有声有画的影像艺术,不同于理论教学,也区别于实践教学,而是"以艺载道"来发挥育人功能,利用视听艺术的审美思维来表现客观世界。其叙述方式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昂斗志的育人效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