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8月各类工作综述-30篇(第4/21页)
坚持科学"增绿",全力厚植生态底色
白银市是全国"两屏三带"、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前沿,是国家"黄河"战略、"三北"战略、"几"字湾攻坚战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的叠加地带,生态区位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国家战略重大机遇,持之以恒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构建大生态片区,初步构建起了"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国土绿化体系。
我市持续加快国土绿化出光出彩,依托国家储备林、祖厉河流域国家试点、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围绕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固碳能力提升和5个碳汇林储备林基地打造,扎实开展以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城郊大环境绿化、道路绿化为重点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2年落实各类资金11.73亿元,完成国土绿化36.6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4.6%。
特别是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上,平川区创新投融资机制,总结推广"储备林+N"建管模式和"拆、削、填、平、造"经验做法,为全市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蹚出了新路、提供了经验;近日,继平川区、会宁县后,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3个县区《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获国家林草局批准,这意味着白银市三县两区将全部纳入国家储备建设"大盘",正式进入全面落地实施的新阶段。
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白银大地徐徐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白银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
引得"源头"活水来--XX市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今年1-5月份,XX市实施招商引资新、续建项目51个,完成总到位资金18.77亿元,同比增长92.12%,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4.16亿元,同比增长146.69%。XX市2023年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签订重大项目合作协议21个,签约资金130.12亿元。
一个个亮眼答卷,是XX日益凸显的产业链项目集聚效应的鲜活写照,更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精准招商"一盘棋"思想的有力印证。
下好"先手棋" 蓄势聚能育新机
刚刚过去的第二十九届兰洽会上,XX市成功签约项目22项,投资总额132.97亿元。
"要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抢抓机遇、敢于创新、主动作为。"二届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景晓东向全市干部发出了招商引资"动员令",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
XX市瞄准优势产业、补齐发展短板,深入开展"九大产业链·全员大招商""四海聚英才、兴业在XX"活动,大力推行"1+9+N"工作模式和"全员、全域、全链、全年"招商机制,分级分类建立目标"企业库"、目标"客商库"和目标"项目库",加快招引一批与产业结构匹配、能够集聚整个链条的龙头企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优惠政策,在招商重点、招商平台、招商手段、招商服务等方面转换思路、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持续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实效,形成'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动态格局。"XX市招商中心负责人杨玉龙说。
叩响合作门 "借力腾飞"寻商机
在关键处落子,从全局上考量。XX市立足8大主导产业链,谋划储备契合全市战略发展的招商项目,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办法,成立各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积极走进知名企业对接产业,走进发达地区借鉴经验,走进各类展会宣传推介,大引资大招商的生动局面蔚然成风。
XX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批次赴陕西、河南、山东、浙江、安徽等地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活动,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统筹协调、精准突破,让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一季度,全市33个单位外出招商,31个单位新签招商项目,44个单位对接了新的项目。
以"飞地经济"模式引进更多的产业和企业。XX组团参加兰洽会、敦煌文博会、西交会等节会,充分动员在外XX籍成功人士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创新开展"云推介""云洽谈""云服务"等线上招商及项目服务活动,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今年以来,XX市先后招引投资5.4亿元的100MW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项目、投资1亿元的电缆护套线生产项目、投资3.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和碳交易综合服务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力。
企业"留得住" 栽好梧桐引凤栖
"招进来"只是第一步,"落得下"才是真本事。
XX市"筑巢引凤"、精准发力,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平台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优化服务流程,全力推行"一窗办、一网办",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9类业务开展预约周末延时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安排专人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措施,力争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内。
"选择在XX投资,看中的是巨大的市场潜力,感受到的是有温度、有速度的优质营商环境。"安徽通湖仪表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熊化飞如是说。
"我们建立'领导包企+干部驻企'沟通包联服务机制,推行'管家式'帮办代办等制度,以行动让各位企业家感受到XX营商环境的温度。"XX工业园区负责人XXX介绍。
真抓实干,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如今,一项项政策出台,一条条措施落地,一个个项目开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XX市近年来人才工作综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人才"二字,寥寥数笔,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XX提出的殷切期望。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打造"才聚沂蒙、智汇琅琊"人才品牌,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保障,推进人才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党管人才
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
随着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组织、人社、科技等30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
市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市人才工作集团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建立"党管人才、部门服务、市场赋能"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负责全市人才规划、政策制定;人才中心承担人才发展、服务等具体业务;人才集团"四有四创"经验做法开创了沂蒙老区市场化、专业化引才育才留才的新局面,获评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我市把党管人才具体落实到党爱人才、党聚人才、党兴人才上,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2条,才聚沂蒙23条等"一揽子"新政。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逐渐成熟,具有XX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巩固。
精准引才
构建人才聚集新高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我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以一个个海纳百川的良方,广聚天下之英才,人才工作步履坚定、阔步前行。
--项目引才。我市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人才、技术需求调研,举办"高层次人才沂蒙行""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外国专家沂蒙行"等活动,精准引进高端人才。遴选全市首批20家重点用人企业,拨付专项经费用于企业急需人才引进,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出台"人才飞地"建设管理办法,拿出真金白银补助"招贤纳士"。
--平台招才。聚焦青年人才支撑,实施"千名学生进国企""XX-名校直通车""青鸟计划、才聚沂蒙"云招聘等活动,制定"沂蒙优才"引进计划,搭建青年人才招引平台。
--乡情聚才。聚焦在外人才回聚,实施"沂蒙英才回聚行动",编制《XX在外人才名录》,收录各类人才1万余名,先后组织举办儒商大会"情系沂蒙"恳谈会、"院士专家沂蒙行"等人才活动50多场。
高质育才
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人才培育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人才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切实发挥作用。我市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模式,汇聚各方人才,靶向育才用才,发挥服务效能,让人才精准发力,产业之路提质增效。
着眼科技领军人才。以科技领军人才作为重点,累计引育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600多个。
培育"沂蒙"系列人才。我市高质量推进"沂蒙"系列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齐鲁"系列人才梯队,累计培养各类本土人才150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9万人。实施企业家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设立企业家日,评选"行业领军企业家",举办沂蒙企业家大讲堂,提升本土企业家能力水平。
竞赛推荐育才。通过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打造"创业沂蒙·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品牌,采取以赛代评的方式,筛选优质人才项目落地,目前已举办两届,评选优质获奖项目60个。
创优环境
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我市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不断增强人才黏性,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要为人才搭建更专业的舞台。我市立足人才发展需求,积极创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48个,兰陵农业(蔬菜)产业专家服务基地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XX应用科学城被评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
要破解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我市探索建立"人才贷"、人才创投基金等金融产品,目前累计发放"人才贷"2.38亿元,募集社会资本1.3亿元。成立科创风投资本联盟,42家风投机构与50家企业达成124个投资意向。
让人才"安家"更"安心"。我市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体系,发放"沂蒙惠才卡",让高层次人才可便捷地享受到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29项优惠政策和17大类27项便利服务。
上一篇:当代青年要实现民族复兴上奋勇争先
下一篇:关于2023年公安局工作的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