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汇编-8篇
目录
1.加快提升开发区能级助推抓投资上项目1
2.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动开发区做强做优做大2
3.开发区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3
4.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4
5.强化金融资本支撑力促进开发开放开新局5
6.实施"领跑者计划"带动开发区提档升级6
7.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重点区域营商环境7
8.以改革创新助推开发区提升能级8
加快提升开发区能级助推抓投资上项目
以创新驱动实现能级提升,是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集聚创新硬核要素,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链条,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出抓好科技人才集聚,强化院士智力引进工作,探索弹性柔性引才政策。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推动新技术来冀转化、产业化。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完善风险投资相关政策,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绩效。
全力打造高能级平台,提升创新发展承载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提升高端要素承载能力。打造高质量孵化载体,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引进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引进品牌型科技服务机构,布局建设科技服务超市,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着力深化协同开放,汇聚创新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组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加快落地一批重大承接产业项目。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对接知名高校,定向推进开发区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国际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
优化科技政策环境,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用足用好开发区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省市县三级对开发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开发区政府创新容错和弹性监管机制,实现对科创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加紧完善覆盖创新链各环节的政策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开放、包容的开发区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推动开发区做强做优做大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是推进开发区增投资、上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强化规划布局管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坚持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一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各市县要将开发区作为重点区域,统筹考虑开发区各种要素,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审,争取早日批复。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引导产业项目进园区,推进产业向园区集聚。专项研究和规划建设满足不同就业人员需求的公寓、公租房。三是加快开发区调区扩区。市县政府要结合推进工业企业"四个一批"任务,制定推进落实机制,促进产业聚集聚合、提质提效。
高效配置土地要素,精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要聚焦全面提高土地利用质量效益,推动开发区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一是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二是切实加快用地报批。三是加快推进多种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四是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建设。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释放内在潜力。要积极向存量土地要效益。一是加快盘活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坚持以供为主、以用为先、供撤结合,深入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行动,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推进尽快"清零"。二是深入推进低效土地再开发。进一步落实预告登记转让制度,落实分割转让制度,允许具备独立分宗条件和使用功能的工业物业产权进行分割,用以引进优质项目。三是全面开展开发区用地情况调查。切实摸清全省开发区用地真实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
严格落实共同责任,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监管。一方面,要推动构建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真正构建"党政同责、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节约用地管理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评价成果应用,全面推进开发区节约用地水平提升,真正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保障产业项目做强做优做大上。
开发区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当前全省各地开发区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创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标发达省市开发区尚存在数字赋能转型升级的意识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对数字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注重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机制。锚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向,积极探索整合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数字化建设。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评价标准。
二要大力实施数字化项目带动战略。树立"数字项目优先"的鲜明导向,尽快补齐我省"新基建"方面的短板。把数字化建设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协调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所需的资源保障问题,确保一批数字化项目早建成、早达效。
三要重视加强数据治理。提升开发区数据治理多元属性,实现政、企、社多数据融合。构建开发区智能化综合经济运行分析体系,汇集各类宏观经济数据,实现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感知、资源统筹调度、趋势智能研判,提升开发区经济决策能力和经济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四要着力培育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发挥和依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依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树立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标杆,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融入数字经济浪潮。
五要加快数字化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选拔、招引等方式,解决数字人才短缺问题。大力实施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各类专题培训计划,提升本土人才专业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革专业联合,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吸引高层次智能化专家团队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能级,要聚焦省级抓存量、市县抓增量,紧扣调结构、优布局、延链条、增效益,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全省经济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新的贡献。
以布局优化提升主导产业首位度,打造区域发展主引擎。应按照分区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布局,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布局,推动开发区产业布局与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衔接配套。雄安新区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沿海地区、省会周边、冀南地区、冀北地区,都要坚持自己的科学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协调发展。
以链条整合提升新兴产业集聚度,建设转型升级主阵地。应聚焦强链条、强企业、强基础,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整合,推动企业从"单兵作战"向"全链崛起"迈进,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做强链条,立足实际,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构建"整机+配套"产业链模式,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要做强龙头,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深化"央企、民企进河北",明确市县"一把手"对重大招商项目一包到底的机制,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提高头部企业生态主导力。要做强品牌。支持企业深耕细作,打造名牌、大牌,增强开发区品牌标识度和产品附加值。
以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融合协作度,构建动能转换主力军。应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通要素供给通道。要着力推进两业融合,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开发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全产业链整合创新。要着力完善金融服务,加快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及后台服务机构入驻开发区,鼓励开发区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培育功能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要着力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强化数字化运用,培育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的新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全产业链条数字化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强化金融资本支撑力促进开发开放开新局
近年来,金融资本在支持全省开发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标先进地区,我省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助力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一是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牵头厅局整合协调,协同金融机构对开发区进行"一盘棋"支持。二是组织金融机构协助建立开发区分级发展体系,推动构建核心园区、专业化园区、特色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格局,创新和推广特色金融服务。三是实行大力度资源倾斜,助力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开发区。四是发挥金融社会资源整合者功能,助力开发区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
助力升级运营模式,提升开发区建设运营水平。一是助力升级开发区招商手段。学习全国先进经验,由金融机构协助建立"政府引导基金+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政银企"产业基金模式,促进由产业链招商向资本招商转变。二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融资模式,加大对开发区建设运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通过"产业园区REITs"盘活园区资产。
助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产城融合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开发区企业新建、改建和运营保障性住房提供融资或运营服务,同时加强对城市更新、教育、医疗、消费等领域金融支持。二是延伸信贷、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服务触角,因地制宜设置综合型、科创型以及普惠型等不同类型经营机构,提供专业高效金融服务。
助力打造数字化生态,精准提升金融支持效果。一是协助全省统一规划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为金融精准支持提供充足数据支撑。二是为开发区企业搭建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推进科技企业金融支持平台、绿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科创贷""知识产权贷""专利权质押贷"等技术流产品,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实施"领跑者计划"带动开发区提档升级
鉴于我省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高能级高效益开发区欠缺的现实,建议实施"领跑者计划",重点打造一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领跑者,带动全省开发区提质升级。
依照比较优势,择优而取,把"领跑者"选出来。在加快落实支持石家庄经开区和高新区、曹妃甸开发区及渤海新区等"领跑者"政策措施的同时,再优选一批开发程度高、综合基础好、体量规模大、能级水平高的开发区为"领跑者",专项支持其加快发展壮大。按照优胜劣汰原则,根据各开发区每年新上项目质量数量、对地方经济贡献率等指标完成情况,制定领跑者动态管理规则,完善严进严出机制,在竞争中提升领跑力。
激发内生动力,厚植发展能力,让"领跑者"跑起来。体制机制上率先转型。建议对"领跑者"实行"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关键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完善和落实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计划,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强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扩大投资、落地落实,同时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加速蝶变。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加强专业化招商机构和招商队伍建设,政府招商要与市场化招商相结合,实施定向定点精准招商。
打造优质环境,加大要素保障,促"领跑者"强起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统筹完善新老"九通一平"建设,各级政府每年选取一到两项开发区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实事,强力推进实施,并与开发区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国债支持。强化发展空间保障。加快落实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把土地、环境容量等紧缺要素向"领跑者"倾斜。强化服务平台保障。增加对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的投入,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对国内外科技服务机构落户开发区支持力度,做实做优科技服务平台。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重点区域营商环境
政务服务效能是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软实力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当前,我省亟需破除"中梗阻",助力开发区能级提升、创新发展。
理顺体制机制,放大审批改革效应。用足开发区政策"工具箱",在已有70个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基础上,其他具备条件的加快设立,划转审批事项,启用审批专用章。暂不具备设立行政审批局条件的开发区,推动事项进驻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拓展审批服务供给,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可设立开发区审批专窗,或探索设立分中心或延伸窗口。
科学赋权放权,扩大审批管理权限。将开发区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同级规划建设等权限,依法充分赋予开发区,建立赋权事项清单。强化放权供求匹配,重点下放投资建设、市场开办类事项。健全协调机制,厘清审管责任,推动流程、能力等相适应。
放宽准入准营,激发市场经营活力。探索准入准营审批信用承诺改革,加快实现"信用免审、非禁即入"。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设立、经营、注销"一件事"集成办,实行勘验、评审、测绘、验收等联合办,将注册登记、参保用工、涉企经营许可等纳入审批服务流程。探索筹建登记制和变更登记确认制改革,扩大登记自主权。
抓好项目审批,助力投资建设增效。深化投资建设"全链条"审批改革,探索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合并建设施工许可阶段,实行施工图审查告知承诺。在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推行区域评估,搭建"标准地"数字地图,实行"标准地+承诺"。探索联合审图、勘验、测绘,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实现企业"拎包进驻"。数字赋能项目超前服务,提供咨询指导、预约流办、帮办代办等,探索政策服务"免申即享"、综合服务"有事必应"。
强化协同联动,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探索开发区审批服务跨层级协同,集约系统平台,深化全流程网办。建立开发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联盟,推动跨区同办、异地代办。推动京津冀"同事同标"153项政务服务事项落地,推动更多事项三地通办。
以改革创新助推开发区提升能级
当前,我省开发区规模小、实力弱、能级水平低,主要是开发区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制约和影响其能级水平的提升、功能作用的发挥。提升开发区能级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开发区加快提升能级。
一是加快优化整合,推动开发区增比进位突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国家级开发区调规扩区。支持优势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广"开发区+功能园区""一区多园"等模式,推动国家级开发区与相邻开发区优化整合,实施一体化管理,放大政策效应。以增量置换方式推动过度碎片化开发区向核心片区集中,实现集聚集约发展。推动远离城区的开发区与周边城镇一体化规划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改革运管体制,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制。以去行政化为导向,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制,优化职能配置,精简剥离社会事务,深化工资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效率,激发动力,让开发区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积极应变求变,创新项目谋划和招引。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开展项目谋划和招引,加快关联配套产业和要素集聚,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断点痛点谋划和招引项目,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围绕科技创新谋划和招引项目,加强对国内在研、孵化、中试项目的跟踪,跟进落实要素条件,落地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开发区新增长点。
三是健全考核机制,探索推行"赛马"制。坚持分类评价,完善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主责主业,引导高新区专注科技创新、经开区聚焦先进制造业、综保区致力于贸易便利化。实施分级考核,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分别进行考核,注重努力程度,更好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政策激励,建立"赛马"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开发区分别设定"竞赛"目标,对率先达成目标的开发区给予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