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党委书记擂台赛上的讲话(第3/4页)
五要当好秦巴生态卫士,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认真落实林山长制、河湖长制,持续巩固秦巴"五乱"问题和小水电站专项整治成果,坚决打好"四大保卫战",筑牢生态本底。要深化"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专项整治和生活垃圾治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用好"两山资源公司"平台,加强市场化运作,把绿水青山、村落、民居、田野等要素整合起来,推动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六要大力实施文化振兴,走好文化兴盛之路。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用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农村良好风尚,用革命文化激发农民群众奋斗热情,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乡贤治理作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深入挖掘历史和乡土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真正让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加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
七要创新基层治理体系,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基层治理事关执政根基、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全局稳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前期,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农村五级、社区七级"组织体系,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优化提升治理效能创新了方法路径。下一步,要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要求,以"一网四化三统一"工作为抓手,建强用好"农村五级、社区七级"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平战转换"机制,实现党务政务服务"三务"合一、疫情舆情社情"三情"联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要持续加强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贯彻"三个坚定不移",坚持第九版不动摇、落实二十条不走样,树牢防住的标准,最大限度防住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八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凸显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可以说,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两委"说话底气才足,办事腰杆子才硬,村级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去年,市上出台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十二条措施》,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预计本月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各县区要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联村共建、村企合作、集体领办、资产租赁、集约开发等多种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监督管理、人员奖励等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合理分配用于产业发展、公益性岗位开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九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走好数字乡村之路。数字乡村作为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两大决策部署的战略交汇,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方向,更是带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出台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各县区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认真落实《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小切口牵引大场景,迭代建设一批实用管用的多跨应用场景,抢占数字乡村制高点。要推进数字助农、智慧兴农、网络强农,创建数字农业发展联盟、数字农业试验区,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区,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云上云,培育科技示范创新团队、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等,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
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这次党章修正案中,将"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修改为"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赋予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的职责,对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党的根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重心下移、强基固本,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人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化"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在"创"上做文章、"争"上下功夫、"改"上见实效、"统"上求突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功能聚合、业务融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二是筑牢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于镇街来讲,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最大动能和活力因子。教育方面,要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科技方面,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激发各类主体创新作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智能化。人才方面,要落实好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十百千"《活动方案》等文件,积极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