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庆祝会、表彰会、座谈会讲话合集51篇(群管理分享老材料)(第4/22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基础,更是先导。从宿城发展现状看,当前正处在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核心景区、加快落实"两聚一高"决策部署的关键时刻,我们对人才、科技、
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迫切,我们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愿望也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强烈。希望全区上下切实把教育作为最突出的竞争优势来打造,全面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切实把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教育是老百姓家庭中唯一一个可以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事情。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孩子自身来讲,就有了生存的本领;对每个家庭来讲,就有了可靠的指望;对整个社会来讲,就有了发展的希望。我们要着眼大民生的视野来把握百姓期盼、回应百姓期待,持续打造"学在宿城"金字招牌,做到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不仅"学有所教",还能"学有优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实现梦想、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任重道远。对照教育发展的高位要求、周边地区激烈竞争和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追求,我们的教育仍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各类教育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还比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和宿城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企业需求衔接得还不够紧密,特别是本地人才就业率还不高,从事创业的人才寥寥无几,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还不强;再比如,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不够合理,名校长、名教师和专家型人才短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教师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不强,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并且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全区上下要以对历史、对未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努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备受关注,必须提升内涵打造品牌
教育是一项亘古事业,也是一项全新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内涵,全力打造"学在宿城"教育品牌。要以优质化为目标,提升教育质量。对照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合理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真正把教育惠民实事办成人民满意、群众点赞的精品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办学内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加快构建质量监管机制,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
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品德素养和社会公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要以一体化为方向,促进教育均衡。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公平性,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资源配置上差距,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要加快推进学校合理布局、教师均衡流动,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推进落实"区管校聘"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深化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合作,提升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要以多元化为手段,打造教育特色。一所名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教育部门要深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整体推进"思路,精心培育一批阅读、书法、体艺、科学等示范学校,加强文明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等校园特色培育,加快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生动格局(在这里还要说一下,根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宿迁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怎么来走好这条路,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在产业选择上,要选择绿色环保的产业,对现有污染环境问题,要扎实推进治理;在全社会观念理念的塑造上,要养成生态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在这方面,教育系统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希望老师们带头示范,教育孩子们养成环境保护行为,使生态文明理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内心,体现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去,有力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良好风尚的形成)。各类学校要围绕"内涵+特色"理念,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师资专长、区位优势等因素,在名师名校创建、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整体提升宿城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打造"学在宿城"品牌,不能单单就教育抓教育,更不能把自己封闭在教育的圈子里来谋划发展教育。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小圈子,立足全区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让宿城成为"出人才、出经验、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的教育高地,叫响"学在宿城"教育品牌。比如,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随着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和激光产业园的发展壮大,我们对现代物流、绿色建材、激光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在局部再造自己的人才优势,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宿城中专前阶段开办了激光专业,已经尝到了甜头,招生势头良好)。与此同时,我们的网络创业正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今年预计新增淘宝村超过20家、淘宝镇3家,实现淘宝镇全覆盖。但职业院校在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设置上与现实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职业教育的系统培训,不但能优化创业者队伍结构,还能有力地推动全民创业工作,促进电商的转型升级。比如,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上,一方面要做好年轻老师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有经验的教师的作用,刚刚受到表彰的赵老师,临近退休仍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样的典型要进一步宣传和树立。比如,在开展教育扶贫的问题上,要从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和对贫困学生更大力度资助上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舍得花钱、舍得花精力,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又比如,在发挥政产学研作用的问题上,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要素联动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发挥教育在全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育队伍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必须敬业精业追求卓越
教育队伍建设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教育事业的精进,要老师、校长和治教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广大教师要修身立德、履职尽责。国以才立,教以师兴。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宿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区广大教师要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秉承师道,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传承知识、塑造灵魂、实践理想作为最高追求,以言传道、以行垂范,在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涵养师德,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做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成为学生的道德标杆和品格楷模;要锤炼师艺,唯有"学高"方能"成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富有师爱,争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一切,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既要"金凤凰",更爱"丑小鸭",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各位校长要转变观念、提升水平。校长是一个
学校的灵魂,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希望大家多一些"学气"、少一些"官气",远离关系场、名利场和人情场,潜心治学、精心治校,多些思考研究、出些个人成果,体现学者风度、专家水准、大家风范,以思想和人格魅力带队伍,以忘我精神办学校搞事业;多一些专注、少一些浮躁,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定下神、静下心来坚守学校阵地,不仅要研究教学、精通教学,更要领导教学、指导教学,努力做业务型校长、专家型校长;多一些开拓创新、少一些因循守旧,做到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大胆在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办学理念上进行创新,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治教干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治教干部承担着引领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希望全区教育系统机关干部要静下心来、转变作风,不以管理者自居,认真研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汲取教育最新发展成果。经常到学校、到教学一线、到老师学生之中调研指导,督导评估,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动态,有针对性地服务、指导学校办学,努力成为指导和推动教育发展的行家里手,争当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的专家。同时,要加强后勤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与教师教干一样,学校的卫生、保洁、保安等后勤人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要坚决杜绝工作懒散、对学生恶语相向等不良现象,切实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课内课外环境。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全区教育系统共下辖43个学校党组织,拥有党员1717人,占全区教职工总数近25%,平均每4名教职工中就有1名党员,做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可以说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建设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监督,切实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各校党组织书记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坚决履行好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教育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明底线、知敬畏,讲规矩、守纪律,在岗位上树立教育工作者的正气和形象。
四、教育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众志成城合力兴教
道贯古今,化育天下。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和未来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不断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事业
发展的强大合力。一要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作用,抓好教育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当好"后勤部长",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职能优势,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加油助力。公安、市场监管、卫计、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增强联防联动能力,持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其他各单位也要义不容辞地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各乡镇街道要全力配合区域内学校的建设发展,把社区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社区教育阵地建设,更好的服务辖区群众。二要全面形成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宣传部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编办、人社等部门要借鉴外地县区好的做法、甚至是苏南发达地区的有效做法,创新教师选聘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和奖惩评价制度,通过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刚才,4家单位我区桃李教育发展基金进行了现场捐赠,同时也有不好单位和个人对我区教育事业提供了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善举义举将成为助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也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界人士都来帮助困难学校改善基础条件,资助贫困学生实现求学梦想。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创新思路,完善政策,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渠道,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建言献策平台,发挥广大群众监督评价教育和参与教育管理的作用,把各方面重视和关心教育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各位老师、同志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希望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默默耕耘、开拓进取的奉献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的工作精神,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打造"学在宿城"品牌、实现宿城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县教育工作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在第*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满怀喜悦之情,在这里隆重集会,表彰我县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展望
*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受学斌书记委托,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和县政协,向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
*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常委宣读了我县获得省、市表彰的优秀教师名单和县委、县政府
《关于表扬2019-2020学年度十佳人民教师、十佳乡村教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的决定》。宋婷婷、朱秀英、唐定军、黄燕、周毅5位优秀教师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追求,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品质。在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获得各级表彰奖励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受表彰的优秀教师戒骄戒躁、再创佳绩!希望全县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受到表彰的教师为榜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支撑起了位居全市前三的基础教育体量。
一是教育投入全面保障。从2016年的9.92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3.56亿元,增长3.64亿元,增幅达36.69%,实现了"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全县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巩固率分别为100.23%、99.12%、99.72%、95.30%。
二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全国新教育实验"和自创的"53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考本科综合上线率稳定在75%以上,近五年共1536名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连续5年获得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秀等级",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以来公招教师868人,引进县外优秀教师81人、高校硕士研究生87人,培养本地省特级教师3人、市特级教师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2016年的68.3%提高到2019年的83.1%。四是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市率先创立教师奖励性绩效"分类定等"分配机制改革,实施乡
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全国首创义务教育"班级均衡"改革,争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去年以来,我们按照"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绿色融合"理念,全面启动成都国际职教城规划建设,为我们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品牌还未充分彰显。
一是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现在*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到成都、绵阳、德阳等名校就读,其中不乏优秀学生。
二是名优教师相对缺乏。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在职在岗教职工6047名,各类名优教师484名,仅占教师总数的8%。
三是高考特优生较少。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仅为个位数。四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一些企业反映,他们发展面临最大的问
题是缺乏高端人才,有的给高薪都引不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优质的教育环境,没有一所叫得响的学校。
这些问题,是*教育发展的"难点"、也是"痛点"。县委、县政府将和大家一起,直面问题差距,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借此机会,我就推动*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讲三点意见。
一、突出优质均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教育,明天的腾飞更要依靠于教育。我们必须以"全力打造一流教育品牌"为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当前,全县正加紧完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要根据全县教育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特别是要做好县城、淮州新城等区域学校布点,增加学位供给,切实缓解当前*基础教育学位供需矛盾。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镇(街道)中小学现代化建设,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要创建优质教育品牌。品牌就是吸引力、号召力。要着眼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创办一批特色学校、品质学校,留住我县优质生源。要借势借力用好市域教育品牌,巩固发展成华区、大邑县等五区教育联盟,加快推进树德中学领办淮州新城学校、成都国际职教城等项目建设。要用好、用足、用活各级各类
教育资源,积极借鉴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的教育方式,打造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三要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要加快完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规范引导办学方向、标准和质量,坚决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要深化"53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校绩效分配"分类定等"、在职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模式,建立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立德树人,着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传授给学生正导向、正能量,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希望全县教师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用好课堂讲坛、校园阵地,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学生的人生之基和发展之基。
二要进一步陶冶道德情操。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其身正,不令而行",也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全县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三要进一步提升学术修养。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和"长流水"。希望全县教师积极面对挑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既努力提升自身学识能力,又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刻保有理论、知识、技能的源头活水。
四要进一步强化仁爱之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在于教书,同样在于关爱。希望全县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用信任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
三、突出合力共为,着力营造尊师重教好氛围
庆祝教师节最好的方式就是真正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全县上下都要主动关心、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
氛围。
一要强化全面领导。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县级各部门、属地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县教育局要督促学校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二要凝聚工作合力。坚决摒弃"教育只是教育部门的事"的狭隘观念,县级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履职、积极作为、通力合作,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关心关注教育、热情支持教育、鼎力推动教育的生动局面。
三要加强内外管理。县教育局、县卫健局要进一步筑牢维护校园安全的坚强防线,指导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和安全。县级相关部门、属地镇(街道)要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治理、食品安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依规打击"校闹"行为,解决学校后顾之忧。
各位老师,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重教兴教,支持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在坚定走好东进路、全力建好经开区、奋力建设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县庆祝第*个教师节大会暨县委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们,同志们:
金秋九月,既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也是一个播撒希望的季节。再过两天,就是第*个教师节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庆祝大会,表扬先进、鼓舞士气,并借此机会,给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上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扬的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教师是青少年成长的指明灯,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创造未来、影响历史的崇高职业。今天受到表扬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都是全县教育战线的优秀代表,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扎根教育、默默奉献的崇高境界,任劳任怨、呕心育人的可贵品质,以身立教、以德树人的时代精神。希望受到表扬的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成为教书育人的名家名师,也希望广大教师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县教育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建设教育强县的信心和决心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成功召开了教育大会,出台教育强县19条措施,有力推动*教育事业持续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学校新(改)建项目50个,进一步为教育发展夯实了基础保障。*小学新建校园即将投用,*幼儿园、*小学及幼儿园、*中学艺术楼新建项目预计年底竣工,直接新增学位逾万个。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最美乡村学校"工程,建成"全市美丽乡村学校"5所,"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大力鼓励民办普惠幼儿园发展,全县建成民办幼儿园47所,学前教育普惠面逐步扩大。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全县广大教职工努力克服疫情影
响,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特别是今年高考,本科上线1556人、上线率58.4%,在去年同比增长40.2%的基础上,再增长了7%。重本上线274人、上线率
10.3%,在去年同比增长8.7%的基础上,再增长了9.2%。近两年来,全县先后有
4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教育荣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一等奖,*的教育水平迈入全市第一方阵。尤其是今年*学子张才以高考总分705分的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十名,是今年全市唯一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公立学校学生。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切实增强了*教育的影响力,今年秋季开学,就有264名外县学生慕名来*就读。
三是师资队伍力量持续增强。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优秀教师72人,新招聘教师236人。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高级教师岗位的比例,畅通教师职称晋升通道,两年来全县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25人,一级教师390人。鼓励广大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技能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7人。落实培训经费380万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线上活动+线下培训"等方式培训教师7950人次,全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大幅增强。坚持选优配强校长队伍,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优秀校(园)长12名。
四是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连续两年在全市率先为教师发放年终绩效奖,拿出700万元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选树典型,特别是今年我们取消了优秀校长评定,增加了10个名额用于表扬身处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县形成关爱、激励一线教师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五个十佳""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活动,全县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省教书育人名师"*等先进典型。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教计划,逐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村教师山区补贴2885人次、1720万元。同时,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绩,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办学单位的先进事迹,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学校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全县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