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抉择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事业发展。所以领导干部要有抉择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及时作出正确的抉择。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抉择力?
选择不对,干了白费。选择是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主观作用。错误的选择会让人走尽弯路,正确的选择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作决策、指方向,就是一个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要善于辨明方向、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增加干事创业的成功几率。要坚守政治方向不跑偏,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对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形势环境的把握能力,做出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工作的最优选择。
判断要准,决断要明。判断是对事物的认知、对全局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决断是一种快速判断事物发展趋势并给出长远考量的决策能力。判断是战略性的,需要高瞻远瞩、通盘考虑;决断是战术性的,需要当机立断。提高决策能力必须提高判断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在形势复杂、情况多变条件下的判断能力。领导干部要自觉锤炼政治素养,善于站在战略全局观察和思考问题,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要对过去有全面辩证的了解,也要对当下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还要对未来有客观科学的预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往往会错失良机。对领导干部来说,当主客观条件成熟时,要敢断他人所不敢断,迅速作出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千万不能患上"选择困难症"。
政无对否,唯用是施。政策是否正确,不依赖主观的判断,而需要实践加以检验。一项正确的政策必然符合国情实际,推动发展。反之,罔顾实际、照搬照抄,政策就难以落地实施,或者出现"水土不服"。政策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世界观,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事物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实际制定工作方针,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立足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实际,紧盯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政策好不好、实不实,要由群众说了算。只有始终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群众纳入政策制定、监督、检验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以政策聚民心、提信心、暖人心。
道路决定结果。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预示着什么样的前途命运,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富强、人民能否幸福生活。领导干部要自觉坚定信念、坚定自信、坚定信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要充分认识道路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要坚定道路和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要始终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形势决定任务。形势,是指强弱盛衰之势和事物的发展状况。社会历史发展的形势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和上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任务。见微知著,因势而谋。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开始的,形势的变化也是从细微小事开始的。只有增强前瞻意识,善于从细微的征兆中看出事物的真实面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适应新形势,储备竞争资源,在新形势竞争中赢得先机。随机应变,应势而动。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做任何工作只有顺应时势、因势而变,才能找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领导干部要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增强预判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面对突发事件处变不惊、心中有数、反应迅速。高瞻远瞩,顺势而为。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把握,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从微观现象中把握宏观发展态势,从已知现象中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先了解后决定。一个人在做事情之前得先明白事理,才能更加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把问题解决好。领导决策同样如此,没有审慎的分析和调查就难以作出准确合理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审慎决定。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当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意识强了、频率高了,但也要防止出现形式主义。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对调研中出现的一些"标准流程"和"经典路线"要保持清醒,注重收集、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新问题、隐形问题、深层问题。要不断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使调研不落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调查研究来不得半点花架子。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独到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独到的眼光来源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什么叫领导时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需要更多懂得看和看得懂"桅杆"的人。看"桅杆"得有高站位。提高政治站位必须注意从政治上看问题、想事情,善于把纷繁复杂的事物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要跳出地方、部门和个人的局限与利益,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大局的高度上认识现象、把握本质、解决问题。看"桅杆"得有深的认识。洞察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牛鼻子"的认知能力。要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坚持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努力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分清是利益冲突还是认识分歧,合理确定化解矛盾的先后顺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趋势,真正把问题找准、看透。看"桅杆"得有强的预见力。要善于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探索新路子,融入自己的创新智慧,不断提高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