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张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媒体吹风会上的致辞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4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媒体吹风会上的致辞

谢谢Fraser(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去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国际社会各方关注。大部分媒体头条都被疫情占据,网上也流传着很多说法。大家可能有很多疑问,甚至还有一些不安和恐慌。所以,我和Fraser商议,邀请大家来记者俱乐部进行面对面交流。首先,我想就近期欧洲媒体普遍关心的几方面问题谈谈看法。之后,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第一个问题,中国是否控制住了疫情?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国内现存确诊数量为72436人。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庞大的数字,说明新冠病毒传染力很强,传染速度很快,这也正是中国及世界高度重视此次疫情的原因所在。但我们对这一数字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过去几周我们做的努力是有效的,我们有理由对最终控制并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和希望。数字显示,位为疫情中心的湖北省确诊人数为59,989,占总病例数的约83%;中国湖北以外的地区总体平稳,未出现疫情集中暴发;中国以外,共有25个国家确诊病例794例,其中欧盟7国36人感染,占全世界总感染人数约1%。这充分说明,中国湖北武汉等地暂时采取隔离救治措施在阻断病毒传播链方面正在发挥有效作用,减少了疫情向中国其他地区扩散,降低了对其他国家的输入性风险,目前并未构成"全球大流行"。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是5900万湖北人民配合政府严格防控举措作出的巨大牺牲,是全中国亿万民众尽可能减少出行甚至放弃春节家庭团聚的自觉担当。

从统计数字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积极信号:一是全国除湖北省以外地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连续14天下降,降幅达91%;二是自2月1日起,治愈人数开始超过死亡人数,且差距持续拉大,治愈率已从1月27日的1.3%上升至17.3%。这组数字背后,是全国200多支医疗队3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是19个省份对口支援,是4000余名建设者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用10天左右建成两座专门医院......中国为防控此次疫情动员力度之大、投入资源之巨,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

我认为,正是基于上述事实数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明确指出,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树立了榜样。他说,世卫组织虽然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不是对中国没有信心,相反,世卫组织相信中国的疫情一定会得到遏制。谭德塞总干事还强调,如果不是中国做出这样的努力,中国境外的病例数量会高得多,而我们现在有机会积极努力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第二个问题,中国疫情信息发布是否公开透明?习近平主席指出,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受到世卫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我注意到近期国际上出现一些声音,批评中国政府未能在疫情出现时及时对外公布。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我们此前对它一无所知。对这类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总是能发现应对工作的不足。中国政府、卫生专家和社会各界都对此高度重视,在对一个多月来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但我想,不能因为早期对病毒认知的缺乏,得出中国政府应对不透明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事实恰恰相反,中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本着公开、透明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公布疫情信息。中国国家卫健委获悉武汉市发生聚集性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后,第一时间派出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实地调查,并将掌握的情况于次日向社会公布。随后,中方即向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进行了通报。同时,中方组织专家仅用一周多时间即甄别出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并及时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各国得以迅速研发诊断试剂,全面提升了防控能力。世卫组织认为,此举用时之短是"创纪录的"。上周,世卫组织领导的国际专家组抵达中国实地调查,相信他们会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还注意到,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病例数字不可靠,这也与事实不符。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每天召开记者会,如实发布全国各省份病例人数。中央政府加大督查力度,明确对瞒报、谎报疫情者严肃追究责任,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问题线索。更重要的是,我们深知公开、透明、准确的数据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必须不懈地坚持。同时,随着对病症认知不断加深,我们得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有关数据的准确性。大家可能注意到,2月12日,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一夜间大幅增加一万四千多例,许多人对此感到惊讶。事实上,这是因为在以往依靠核酸检测诊断基础上加入了新的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对既往疑似病例逐一排查,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收治,使有关数字更加科学精准。这进一步反映了中方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了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与新冠病毒斗争中加深了对疫病的认识,不断调整、改进诊断标准,提高救治能力。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第三个问题,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否得当?面对全新的疫情,中国政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其依法确定为乙类传染病并实行甲类管理,织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络,尽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许多欧洲人士关注武汉"封城",有人认为中国政府有关措施"侵犯了人权"。我们对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实施人员进出管控措施,是根据病毒传染途径特点和疫情发展趋势,经科学评估后审慎作出的艰难、勇敢、有效决定。我们要保障的,恰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这就好比外科医生给患者施以创伤手术,谁又会指责医生的治疗手段限制了患者的自由、侵犯了患者的人权呢?当然,对武汉这种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实施人员进出管控,挑战是巨大的。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尽可能减少各方面影响。目前,民众必要的出行是能够保障的,重点物资的运输是能够保障的,民众生活物资也是优先保障的。大家看到,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疫区,还专门前往当地超市考察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可以说,目前武汉社会稳定,民众对政府采取的有关防控措施表示充分理解并予以积极配合。

同时,我们集中最强科研力量,加快研究病毒传播途径,针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等最急防治难题加强协同攻关。我们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20天内更新五版,不断将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充实其中,及时总结优化防"疫"经验。目前,每一条疫情应对战线都在朝着科学有序迈进,每一项措施的制定实施都在朝着精准细致深化,中国人民也正是从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越来越强的必胜信心。

第四个问题,疫情将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疫情造成工厂延迟复工、服务业需求减少,对中国经济势必产生一定影响,但这是有限的、短期的、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削弱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需求,更不会动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方向,国际投资者不必对此过度担忧。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方面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春节后,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向市场注入1.7万亿人民币流动性。中国政府还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有关政策对内外资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将有效帮助外资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世界银行认为中方举措对稳定市场发挥了关键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中国政府采取的财政、货币和金融措施表示支持。我相信,这些积极举措也将有效降低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市场带来的风险。据统计,目前全国重点地区口罩、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近80%,重点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石油石化企业复工率达96.8%,电网和发电企业复工率达83%,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均正常运营。同时,特斯拉、霍尼韦尔、空客等外资企业也已逐步恢复生产。这些都是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除了中国因素外,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各国如何应对。我要强调的是,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唯一值得恐慌的是恐慌本身,而不是病毒。世卫组织反复表示,不建议对华采取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因为这首先会加剧恐慌情绪,其次会干扰疫情防控。包括欧盟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听取世卫组织建议,采取了合理的防疫措施,我们对此表示理解。但令人遗憾的是,恰恰是一些防疫能力强大、防疫设施先进的发达国家率先采取了过度的限制措施,这与世卫组织的建议相违背。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客观、理性看待疫情及中方防控工作,按照《国际卫生条例》有关规定及世卫组织提出的专业、权威建议,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避免对国际人员流动和自由贸易造成不必要干扰。

各位记者朋友,

中欧是全面战略伙伴,卫生健康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就主动及时向欧方通报情况,习近平主席分别与法国、德国领导人通了电话,李克强总理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我上周分别与欧委会卫生委员、危机管理委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欧卫生专家还通过视频会议保持了密切沟通。双方还在探讨就疫情诊断治疗、科学信息共享、医学临床实验等深入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争取早日战胜共同的敌人。中方高度重视在华欧洲公民的健康与安全,应欧方请求协助欧洲多国从武汉接回本国人员。欧方已对华提供了2批共40吨医用防护物资,这一善举得到中国民众纷纷点赞。我愿借此机会,通过各位记者朋友,向欧洲朋友们道声感谢。

新一届欧盟机构就职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同米歇尔主席、冯德莱恩主席分别通话,双方同意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欧关系实现平稳过渡。过去一段时间,在中欧关系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两件事情。一是继续推动落实去年中欧领导人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在签署民航领域协定、如期草签地理标志协定等进展基础上,我们还加快推进投资协定谈判,仅过去两个月就密集举行了两轮谈判,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欧在制定新的合作战略规划、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及全球事务协调方面也保持着密切沟通。二是着眼未来,挖掘中欧合作新增长点。新一届欧委会上任即将百天,在绿色、数字、健康等领域出台了不少富有雄心的新倡议,为进一步充实中欧合作内涵、做大中欧共同利益蛋糕提供了机遇。我们希望与欧方共同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中欧是相互依赖的伙伴,而非相互对抗的对手。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也是中欧关系"大年",双方将迎来一系列重要议程。疫情是突如其来的,但这不会削弱我们要将"大年"办好、推动中欧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决心。双方正在按原计划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为相关高层交往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我们将密切跟踪疫情发展,就此同欧方保持沟通。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