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全市行政机关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4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分钟。

在全市行政机关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地与大家见面。刚才X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把这一次的办学目的、意义都讲清楚了。大家是科级干部,平常我们交流的机会比较少,那我就从这次办学的目的,联系到X今天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等几个方面讲一讲,先把源头讲清楚。什么是人才,作为一个人才有哪些含义呢?我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人才有四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读什么书,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

一是读什么书

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要有才气需不停地学习累积,学习要安静下来不能浮躁,不能像"小猫钓鱼",坐在那里像读书但是脑子已经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不能这山看见那山高。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静的功夫很重要。"非学无以广才",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学习才能广博学识。"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学习成功。过去讲富不过三代,曾国藩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的后代也有很多成才之人。他的儿子曾纪泽,后来是中国第一代的外交家。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意思是人的气质天生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就可以改变,曾国藩觉得他儿子从小走路轻浮不够厚重,就通过这句话教育,让他改进。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大家都熟悉,"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诗歌、唐诗、宋词可以使我们灵秀,让我们领略古人的神韵;"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余秋雨先生说得很好,"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要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就必须读书。读书要读什么书,我建议大家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我们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大家回想一下,确实是这样的。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国学要求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颜氏家训》、《论语》、《孟子》,年轻时下功夫多背一生都忘不了。到我这个年龄是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老是回忆过去,今天记的马上就忘,过目即忘,大家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合,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我感到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7000年前的时代,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是用符号记录的,这就是为什么《易经》里用的全是符号。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伏羲就创造了《易经》这门学问,这是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他太伟大了,他所说的问题我们今天来看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在五十多岁读《易经》时是这样评价的,"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早一点,五十岁时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有人称其为"丧家犬",我觉得这是亵渎圣贤。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靠孔夫子。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就失落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孔夫子当时翻《易经》韦编三绝,"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的把牛皮绳断了很多次。老夫子呕心沥血地整理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始终站立在世界的高峰。所以说中国人都是中国文化人,是吃中国文化长大的,经典就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进行人格的修炼,如何做到"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不断圣化的过程,向圣贤学习。古人说"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不是不可能做到而是不去做,所以要读圣贤之书少读流行,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快餐文化有色素还有其他不好的东西,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不该胖的胖起来了,就是因为饮食中有激素,这违背了人生之道,违背自然之道。我觉得要沉下去读些经典,比如《易经》、《论语》、《孟子》等。其实现在的经典很好读,有好多的注解。我建议大家读《论语》时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他是中国当代唯一称得上的国学大师,他去了台湾以后几十年都没有中断国学。台湾没有搞文化大革命,国学没有中断。我们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当时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有革命的一面,也有情绪化的一面,"五四运动"就是年轻人的事业,"打倒孔家店",鲁迅先生讲"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当然是针对封建糟粕而言的。今天冷静下来看,我们的国学中还是有好多精华。如何来传承文化,如何向古人学习圣贤之道,加强人格修炼,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家要下功夫好好读些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和经典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有文化的底气,才能有文化的基础。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功,垫底的就是国学的基础,要有基本的了解,当然不是要求大家当专家。过去好多古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也学不出个结果。今天大家要知道,不是做知识分子,而是做知道分子,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知道做人应该怎么做,人格理想是什么,对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基本功还是要练好。过去讲儒、道、佛三家,中国可以把所有外来文化都同化为中国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作为发源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已经衰落了,真正的佛教文化现在中国,是中国化了的,是把儒家文化引到佛教文化中使它进一步成长。儒道佛三家对人生都是有用的,所以叫"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所谓"以佛修心"是指出家人看淡名利、淡泊人生;"以道养生"是指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来养身,"与四时合其序",符合自然天道的变化,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符合天道、地道、自然之道;"以儒治世"指儒家是入世的事业,佛教是出世的事业。我们提倡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事业,以看淡名利的心情来对待入世的事业。读经典要把经典当做一种终生旅行的方式,人的生命方式,在人生的旅行中有经典的伴随将会是一个快乐的人生。有人总结读经典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忍受,读经典时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快乐轻松,半醒半睡都可以读,读经典时要头脑清醒,深刻思考,忍受寂寞和枯燥;第二是接受,由忍受到接受就进入了新的境界;最后是享受。明代王艮说"乐学","学是学此乐,乐是乐此学;不学不是乐,不乐不是学",意思快乐是因为学习经典,学习是学习经典的快乐;不快乐就不叫学习,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穿越千年和古人对话是一大快乐。曾国藩讲,"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读经典同时还要读有关业务的书,干一行爱一行,要爱岗敬业。干哪一行要成为那一行的专家,最起码不当知识分子也要当知道分子,不能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一个单位的领导经常一问三不知,那怎么当领导呢?读书首先是进行人格的修炼,人格的修炼是非常重要的,还给大家举那一个千古师表,人生楷模,他是一个标杆,在几千年历史中他就是一座高山,还是曾国藩。他终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炼,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课程表,其中有十二项内容,后来被称为曾国藩的读书"条规"。

二是走什么路

天下的路有大道有小道,我们有些人觉得大道太难走、太漫长,总想从小路走捷径,所以人生常常有机巧之心,就是投机取巧、走捷径、走小路、走左道旁门。要真正成就事业要走什么路呢?我给大家说三句话,这也是贩卖古人的,叫"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第一句是"天道忌巧"。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马英九先生引用过曾国藩的这句话"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应天下之至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走正道,一定要记住"天道忌巧"。投机取巧的路是不会长的。过去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径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远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有些人说某人会当官某人不会当官,大家千万不能入了会当官的那一流,不要相信什么"甩手掌柜"。什么事情也是从辛苦来的,都是劳心、劳力的结果。凡是成就事业都是这样,包括曾国藩历史上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长期劳心、劳力的结果。天上不会掉馅饼,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去相信那些神话,那是误入歧途。不要相信什么策划,有一个主意就能上了天,能一夜暴富,世界上没有那样的捷径可走。人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什么叫路,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叫路,要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亚圣孟子讲"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意思是源头里的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水要把坑洼注满才能继续向前流,就是说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水如果不把小坑注满怎么向前走?水往低处流,注满了才能继续向前走,这就是"盈科而后进"。古人讲的话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人生哲理,我们要当老实人,一步一步向前走,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千万不要思巧,巧害人。所以孔夫子在《论语》中讲"巧言令色,鲜矣仁",投机取巧、当面阿谀奉承的人很少是"仁",都是小人。曾国藩写过一副对联说得很好,"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清明",我们在一个地方做事希望无声无息地干。"做事要开张,做人要低调"。当一个人成为知名人物时就离身败名裂不远了。什么东西都是一个辩证法,我一直警惕,从来不接受记者的采访。我们历史上的大师,宋代是朱熹、二程(程颢、程颐),明代是王阳明、王船山,宋代以后科举考试都是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朱熹说过"圣贤之言千言万语教人从近处做起,古人于小学小事中得大学大事之道",他说得很明白,圣贤千言万语就是叫人要从身边做起,古人从小的学习和小事情中明白大的道理,就是小中见大。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两脚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云中,那样是会掉下来的,那不是我们踩的地方。"地势坤,厚德载物",讲的就是在大地上才能干出我们的事业.

第二句是"天道忌盈"。大家都看到月盈则亏,十五月亮最圆,十六就开始缺。"日中则昃",这是自然的现象,太阳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偏移。曾国藩最欣赏的状态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生的好季节,花开了马上就要凋谢。乾卦的上九说"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太高了就物极必反。《管子》说"斗满人概之,人满天概之",意思斗满了人要把它刮平,人要是满了老天就不高兴。过去讲"天道亏盈而益谦",是说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盈就是满,就像月盈则亏;"地道变盈而流谦",是说地之本性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害盈而福谦",是说鬼神的本性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虚者。当然孔夫子讲"子不语怪力乱神","祭神如神在","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说不要去讲这个东西。神是一种宗教情怀,是一种信仰,人生没有宗教信仰是很可怕的,有人说如果没有宗教信仰人就会变成禽兽,没有宗教信仰,只管享受今生,不管前生和后世,这样就会变成禽兽。过去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积累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就会有享不尽的福留给后世;如果不积累善德,那么后世必定遭殃。"人道恶盈而好谦",是说人的本性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就像有些人暴富起来后以为天下都是他的而得意忘形,结果大家都不会喜欢他。《易经》里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个谦卦,谦卦是这样画的,上面是坤,下面是艮,坤为地,艮为山。卦象的道理是这样的,山都比地高,但是要谦虚到把山放到地的下面,把自己放到最底处,这就是谦卦。在所有的卦像中,乾、坤二卦是《易经》的入门卦,每个卦有六个爻,在六十四个卦象中只有谦卦是六爻皆吉。汉代有人说谦卦"大可以保一国,小可以保一生",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第三句话叫"天道忌贰"。贰就是有二心,多猜疑,用心不专,不忠诚,无恒心。过去常讲不要当"二臣","二臣"不就是叛徒吗?明朝的官降了清朝就是"二臣",我们过去好多有骨气的文人至死不做"二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肯投降元朝。孔夫子说"君子不二过",就是说你第一次犯了错误,不批评你,但第二次就要批评,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二次。人生是老实的学问。所以我想大家走什么路,就是"忌巧、忌盈、忌贰",这是人生的正道。

三是做什么人

应该做什么人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江泽民同志曾引用过荀子的话,也把人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孔夫子推崇"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口行善、身行恶,国之妖也。那么我们做什么人呢?我们是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呢,还是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呢?我们是做一个勤奋一世的人呢,还是做一个懒惰一生的人呢?我们是做一个消费人生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创造人生的人呢?我们是做一个胸怀远大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器小易盈的人呢?我们要做一些选择,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要拿君子和小人的局限来衡量,应该从务实的层面来解读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是要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大家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他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苦短,人生在世就是应该做一个有用之材。有用之材是什么呢?就要有人格的修炼,有能力的修炼,有理想的追求和责任的担当等要素,有用之人是有要素的。二是要做勤奋一世的人,还是做懒惰一生的人?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平庸的人是怎么炼成的?懒惰一生炼成的。他还说:"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驰则百处懈也。"这在曾国藩的治军中体会是非常深的。我们的好多问题就是懒惰造成的,没有其他原因,就一个"懒"字,懒则治人不严、治军不严、督察不严,比如说我们的工程监管就差一步没有到位,为什么我到工地经常生气?工程质量问题,你的业主负责人干什么了?监理干什么了?工程负责人干什么了?为什么不到第一线、靠前指挥?好多失败就差一步,就是一个"懒"字造成的。我想X确实应该思考我们的文化了。X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豪放的文化,我们是属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和的地方。X人非常善良、非常厚道、非常宽容,我们跟人打交道不算细账,非常豪放,非常大气,这是我们文化健康的方面,就是说把这个健康面引入正确的轨道会变成我们的财富。任何文化都是双刃剑。豪放的背后可能就是粗放啊,宽容的背后可能就是纵容啊,你包容的多了那对坏人不就是放纵了吗?我们惰性文化的形成是有一定时间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民族融合的时候。到了明代X屯兵12万,那时候是发军饷来养人,这是一个因素。再加上农耕文明时代,X是夏天长、冬天长的,只有两季,没有四季,实际上X的春天很短。比如春天本来是植树的季节,到了4月底,我就说开始植树,他们说冻得挖不开,我到现场后果然发现挖不开,到了5月初,天气很快就转暖了,树木就开始发芽了,那么就不能栽树了。栽树应该是反季节植的,最好在它休眠期间栽。时间很短,就十来八天时间,是典型的夏天长、冬天长,就好像没有秋季,我们今天穿的短袖,明天就得穿毛衣,天气变化太快。就是在这么短的季节内,有半年是漫长的冬季。我们今年也是这个情况,11月就不能干了。所以对北方来讲,隆冬时节大家是坐在家里,是休息的时间,一年时间半年闲,这是长时间形成的一个农耕文化的传承。这是第二个因素。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雁同合并后,可能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我们的官多了,加长板凳,就是一个人能干的事情由几个人来做啊。我们过去老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官多不治事,龙多不治水。那么官多了以后,这个文化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官多了,那些科长等就看不到希望了,干好干坏就那么一回事;官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激励措施了,干事和用人就不挂钩了。这是第三个因素。这是历史形成的,因为那么多的干部,转来转去就那一点位置,就只有干不成事了。干不成事就是干部的用人机制、奖惩机制发生了问题。干事的当不了官,不干事的可能就当了,那么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我们惰性文化的蔓延。所以责任心就缺失了。为什么今天我讲了这么长时间,因为我跟你们对话的机会不多,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对待你们。昨天晚上进行了认真准备。我们应该从文化的根上来检讨我们的文化。我在X就深深体会,我干事干到今天,非常得迷茫。过去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天塌地陷的情况下也是往前走的。但是走到今天我感到很困惑,就是这样一种环境,我们能不能走得远呢?今天的成果能不能巩固得住,哪一天还会不会回到过去那种有事无人管的地步呢?我感到很迷茫。我来X工作时就有好多领导劝我说,"X可复杂呢,很不好干"。我到了X工作以后,复杂我还没有体会到,但是干事的艰难确实感觉到了。所以我经常安排了事情有时候不放心,睡到半夜还想这个事情落实了没有。有时候是今天安排了明天再督促一下,因为我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可能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就是有些事情我很不高兴,我安排了事情一周以后再问他,他没有办了,把问题装进了口袋。他说有这问题有那问题,我说你办不了不等于我办不了,为什么你不给我报告呢?他说我看见您那么辛苦,不好意思打搅您。而且说这个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的。我就问他你不想打搅我,我安排你的事情你不去办,办不了到今天我还得过问,这不是更大的麻烦吗?你没有想到给我增加更大的麻烦,又耽误了时间,增加了办事的成本,影响了工作进度,那你为什么没想到这是更大的损失呢?我说你办不了就及时给我报一下也行啊。我经常跟大家讲,我的手机经常开着,大家要找我很容易,当然在办公室肯定找不到我。你说我们的事业走到今天,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谁也不是神人,那么到一定时候就需要团队,需要这种力量。所以我们X人应该向这种惰性挑战,时时警醒自己,看看我们自身有没有惰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环境原因常常会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人是环境的动物,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人,在那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X人,很难免俗。所以要看看文化基因有没有问题,环境对我们有没有影响,这种惰性在我们身上有没有烙印呢?作为X人能不能勤奋起来,能不能振作起来,能不能把责任担当起来,做一个勤奋之人?曾国藩讲,"骄与惰未有不败者,勤字用来医惰,慎字用来医骄"。骄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惰。沈阳故宫挂了一幅联,上联是一勤天下无难事。世上的事,行事难,但勤奋就不难,行路难,知难不难。下联是百忍堂前永泰和。所以,安逸者是不能兼大任的,吃不得苦是不能成就大业的,劳苦、劳心是基本功。三是做消费人生的人,还是做创造人生的人?消费人生就是游戏人生、浪费生命,不能是人生走一遭就只是个消费者。人生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是被人养,生下来都得让父母养;第二个是养别人,就是我要建功立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第三个是被人养,靠子女照顾。就是这么三段论,中间就这么一小段,这么一小段概括起来叫什么呢?就是四句话,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所剩也不多,还有一半睡着了。我们还能消费吗,还不抓紧时间创造人生吗?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生在世走一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求名当求万世名。人生在世,就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要创造价值,不能光消费,那么谁来创造呢?四是做一个胸怀远大的人,还是做一个器小易盈的人?人生的胸怀非常重要。有大胸怀才有大境界,有大境界才有大事业。我们一些领导同志有时候没有权,但给了权器小易盈,想的就是鼻尖底下的那些事,什么名呀利呀,不能融入大事业,没有大胸怀。曾国藩讲,"大丈夫干事靠的是胸襟"。不是有句诗这样说嘛,"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要求我们要眼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要有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但眼望星空不能光是理想主义者,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从天上落下来。脚踏实地就是要从我做起,有开阔的胸怀。胸怀的修炼就是要多读古人之书,多学圣贤之道,那样我们才能有开阔的胸怀。

四是干什么事

我们的人生得有一个标准,是干一流还是居末流呢?就是我们干事标准是什么?我们有大事、小事,有全局的事,有局部的事,各种事情很多。那我们干事,不管大事、小事、中事,做事都要有个标准。追求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这在X来说非常的重要。国外有的民族习惯非常好,我觉得德国这个民族就很了不起,你看奔驰车后面的线路,尽管在后面,但做得非常细致。我们有的人一说在后面看不见,就马而虎之。我们经常在背面、阴暗处,马马虎虎、糊弄人,比如修地下管网,在看不见的地方,经常就糊弄糊弄算了。其实人生的好多失败就在这些细小的地方,好多时候翻船就翻在这些地方,大而化之,降低了做事的标准,太马虎。所以豪放的背后容易形成粗放。我经常讲,豪放的X需要精细、精明的文化,要认真对待我们的事业。一流是怎么创造的?一流需要正确的思路。前两天我在吴官屯调研,云冈的博物馆、演艺中心是由吴官屯煤业和首钢合作搞的,他们想要搞一台艺术节目。我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旅游人是流动的,从易到难先搞几个小节目,做成刘老根那样的节目,每次有人去了看一个小片段能吸引住人,不适宜搞大场面的节目。而吴官屯煤业董事长刘小平想搞一个展示云冈文化的大节目,请的是X艺校的一个领导,艺校他们也有雄心壮志,说是要超过张艺谋。我说我很高兴,但你知道张艺谋是什么位置?他是中国顶级的人才,你要超过他得有比他更有本事的人帮助你,这个人是谁呢?后来他说是开玩笑呢。我说军中无戏言,这是件大事,涉及到整体思路,如果不认真,一开始就稀里哗啦,怎么能成呢?《一把酸枣》是怎么炼成的?张继刚讲,《一把酸枣》问世以来1700多天的时间里演了800多场,全是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歌舞剧史上的高峰,目前还没有一个歌舞剧超过这个记录的。整个剧作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一分辛苦一分才。世界上还是要走正道的。创造一流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怎么能创造一流?就是要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学先进就是找行业里最先进的,跟上人家学;傍大款就是找做得更好的人,跟人家去合作;走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这是个基本经验,通俗易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怎么伟大,要跟伟大的人一起干事才能创造伟大,当年跟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的一定是伟大的人,才能做成伟大的事业。伟大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一流不是关住门的一流。我在榆次讲,不创一流就是落后。这个理念很好,首先要知道一流的参照系是全球的、世界的眼光,不能关住门把平房推倒盖成楼房就成了一流,那不成了狂人了吗?那实际不叫一流,是末流。创造一流,眼光很重要,创作、建筑的事是神圣之事,这是何等大的事情?我最近在北京到国子监和孔庙搞调研,国子监有个辟壅,是皇帝讲学的地方,辟壅的规模还不如我们华严寺的七间殿,但是建辟壅的时候谁当的总指挥呢?是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刘墉当总指挥,和坤参与。刘墉是工部尚书,拿出图来皇帝审定,还要再征求和坤意见。和坤提出来要在四个角拉四根横梁,节省木材,增强稳固性,外方内八角,建设开工的时候皇帝选黄道吉日,三叩九拜,让诸神退位。创作是何等大的事情,何等慎重,哪能是开玩笑呢?圣贤之事哪能开玩笑呢?我们是该严肃的不严肃,该慎重的不慎重,稀里哗啦还能干成大事?工程指挥部早晨开例会的时候,我看见有人嘻皮笑脸就批评,我说要慎重,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么大的事情整天嘻皮笑脸干什么呢?创造一流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