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郑建海:在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2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分钟。

六是推进终身教育品牌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2个、现代化成人(社区)学校5所、成教学习培训品牌5个、市等级社区学校30所、社区老年学习苑30所。现代化成人校街道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社会培训量达到150万人次以上。

(四)坚持立德树人,以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回应群众关切

立物易,立心难;立学易,立德难。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推进育人变革,增强育人实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创新育人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导向,积极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四课:课程、课堂、课业、课外;五立:立德、立志、立学、立行、立身),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善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大德育创新力度,深化打造"四品八德"教育品牌,创建第五批市级德育示范学校20所、文明校园20所,开展"新雨"家庭公益讲座100场。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实施艺术素养监测三年行动,推进"一校一品、每生一项"艺术特色项目建设,创建"墨香校园"30所。加强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实践、善于实践,校外实践基地参与量140万人次以上。细化《温州市研学旅行线路规划》,打造中小学研学旅行精品线路10条,建成研学旅行营地20个、基地60个。推进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创建创客教育基地30个,提炼推广课程开发、学科融合、指导师培养等机制。推进STEAM教育,创建第二批25所试点校,打造温州中小学项目式学习品牌,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是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深入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年行动,狠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60%以上中小学校创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特色,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6%以上,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3%以上。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所、省级15所。完善心理危机监测识别干预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心理高危全覆盖筛查。实施温州市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实现全市中小学生每学期两次免费视力监测全覆盖,完成8000个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患龋率各降低0.5至1个百分点,率先全省打造儿童青少年近视和龋齿综合防控示范城市。

三是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聚焦"学为中心"课堂提升、有效作业优化、学习评价优化、教学常规优化等四大行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全市中小学质量监测主要指标继续晋等升位,高考一段率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加强温州中小学精准教学项目建设,推出第二批精准教学试点学校50所。加快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示范)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达标校占比达到60%以上,打造初中样板校20所、小学示范校35所。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四维评价"体系,推进绿色增值评价、艺术素养监测、学校发展性评价等项目,坚决克服唯分数的评价导向。

四是提升教育开放合作水平。制定实施进一步扩大温州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中东欧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点对点"交流活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学校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创办课程项目,开发中外融合的校本课程。推进友好学校交流互访工作,"千校结好"特色学校数量占全部结对学校总数的12%以上。加大力度吸引外国师生来温,打造"留学温州"品牌。积极融入长三角,深化与上海嘉定地区的合作,加强"1+1+X"基地校、干部成长、课程改革、智慧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高峰论坛等六大合作联盟,推动温州教育领域更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以更活的体制机制增强教育发展动力

改革是教育发展活力之源。要积极面对教育发展的新矛盾新挑战新任务,统筹有力、稳步有序、深入有效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温州样本。

一是推进市区办学体制改革。根据"义务教育以区为主、高中教育以市为主"的思路,扎实推进市区办学体制改革,理顺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市区普高上收后的统筹管理,做好融入融合文章,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推进市区普高优质特色发展。

二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紧扣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战略部署,全面落实"1+9"新政,推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品牌、特色发展,吸引落地国内外优质品牌学校5个以上。重点实施好分类管理政策,细化对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操作办法。开展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星级评估,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教学、招生、教师流动、财务等办学行为,坚决制止和查处学校之间无序抢生源、挖名师的现象,严禁社会培训机构与学校招生挂钩。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整改提升成果,构建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三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现区域、学校全覆盖。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优化评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健全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和学校自主评聘、政府宏观管理监督的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出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骨干教师交流、教师招录、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工作。

四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强学考、选考的温州特色适应机制研究。深入推进高中招生考试改革,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探索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特长招生和市区统筹招生等多元录取模式。全面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完成118个中考标准化考点、2539个考场建设任务,实现全市标准化考点全覆盖。

五是打造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品牌。全面推进市本级和洞头区深化教育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加快纸质档案电子化进程,建立学历证明等公共服务事项自助办理机制,完善统一办事系统,扩大可信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范围,破除数据壁垒,实现60%以上事项"掌上办理"。

(六)坚持人才兴教,以更实的举措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更实的举措铸牢师德之魂、夯实专业之本、打造人才梯队,为温州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教育、管理、考核、监督于一体的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教师有偿补课监督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创建10个市级师德教育基地。

二是着力打造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探索职级和职称双轨制,健全完善配套制度,充分发挥高级校长的示范辐射作用。制定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完善"1+1+X"校长成长共同体,推行新任校长"师徒结对帮带"和"1+2+X"骨干校长直接联系后备干部制度,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未来名家""未来名师""未来骨干教师"群体。推进"名师工作室"全覆盖建设,新建市级名师工作室70个,70%以上设立在农村、薄弱学校。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推进新教师招录政策改革,进一步扩大招录范围与数量。制定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探索构建温州区域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型。加强基础性、需求性、引领性培训,拓展"五格四型三类"培训项目,实施薄弱学校师资"素养提升"工程,升级"绿色耕耘"送培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深入实施教师关爱工程。完善教师关爱工程评价细则,确定3个县(市、区)和15所学校试点,召开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教师待遇提高长效机制,精简各类教师评比、检查、考核事项,加强对困难教职工的组织帮助、人文关怀,持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坚持综合施策,以更优的环境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

办好高质量、高品质、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有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教育投入、治理手段还是效能建设都要得到全面升级优化,确保教育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教育投入。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深化"一生一费"生均基本项目拨款制度,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和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在全省排名保持前三,生均教育装备经费投入要实现晋等升位。利用全市教育后勤管理系统,加强项目经费联审,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资金执行率,实现教育后勤精准保障。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完善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机制。

二是强化学校治理。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减轻学校和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学校发展性评价并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化管理机制、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平安校园建设明察暗访及考核督导机制,推进以智慧用电、智能管控为重点的校园安防智能化系统立体应用,全市4A级及以上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70%以上。全面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及环境安全等风险隐患大排查,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新增营养健康教育试点学校85所,净化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整体环境。

三是强化教育共治。健全市县联动、校地协同、家校合作的机制,凝聚各方教育合力,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治理体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教育系统法律顾问"联校团顾"模式,全面加快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进程。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全市范围有托管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全面开展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关注教情民意,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做大做强教育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专题宣传栏目,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规律,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成效,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四是强化教育督导。根据省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要求,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切实负起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实现综合督政新突破。健全督导评估结果综合运用和信息化增效机制,搭建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督导评估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加强对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的领导和管理,提升责任督学工作水平。

五是强化效能建设。以"强谋划、强执行,提高行政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为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行动,增强教育系统行政干部的调查研究意识、思考谋划能力、工作驾驭本领、克难攻坚精神,健全重点工作清单化、督查考核高效化、问责追责精准化等制度,努力营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佳"的教育系统营商环境。

适应大势谋大事

奋力推进温州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是省委、市委明确的温州新任务新使命。我们要以引领为导向、以进位为目标、以比拼为责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奋力推进温州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一要以引领为导向,打造新标杆。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培育放大比较优势,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并吹响了"奋战1161、奋进2019"的号角。我们要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紧盯高质量高品质目标,以引领为导向,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强化克难攻坚,着力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标杆。每一位干部和老师都要敢于跳出思维惯性的束缚,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实现新目标的能力,加快推进更多的制度创新、育人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温州教育从跟跑为主向领跑为主转变。

二要以进位为目标,扛起新使命。经过多年努力,温州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发展。当下,我们的使命是继续向前,推动温州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转变,各项指标都要更进一步,落在后面的要奋力追平,处于中等的要全力争先,已经前列的不但要继续保持,还要对标长三角、增强新动力、再攀新高峰。各地各校都要以进位为目标,潜心谋事、激情干事、善于成事,加大马力奋力前行,推动全市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要以比拼为责任,增强新干劲。市委明确提出,温州赶超发展、跨越转型的主抓手是"温州擂台·六比竞赛",也就是通过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比质量,比出教育发展高质量高品质;比位次,比出全省教育"铁三角"地位、浙南闽北赣东教育高地;比创新,比出教育改革新活力新亮点新样本;比项目,比出教育基础设施、民生实事等项目建设加速度;比环境,比出温州教育美誉度和吸引力,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清廉教育;比担当,比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师的精气神,干出一片无愧学生、无愧自己、无愧人民的新业绩。

四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再创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满意是制定方针、执行政策的初衷,更是评判教育是否优质、办学是否成功的最高标准。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把人民的教育利益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群众所需所盼,着力破解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以赶超升级的速度、高效长效的举措、求真务实的作风办好教育这件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教育,再创温州教育新辉煌。

同志们,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我们都是奋斗者,都是追梦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立德树人抓实效,奋力打造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强市,为瓯越大地精彩蝶变贡献更大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