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毕业典礼讲话合集23篇(第2/6页)
第二句话:奋斗者最美丽。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在宁求学期间,你们见证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目睹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盛况,亲历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特别是在令人难忘的2020年,你们以各种方式勇敢地投身伟大的抗疫斗争,无论是停学不停课,还是当好社区志愿者,再或是传递抗疫信心和力量,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也让大家感悟了生命的价值、奋斗的意义。
今年的毕业季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你们这一代年轻人与伟大的时代同向同行,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见证者。前进道路上,有平川也有高山,有丽日也有风雨,大家要记住习总书记的寄语,"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奋斗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第三句话:创新梦最南京。
在同学们努力求学的这四年,南京也很拼,在各大榜单中表现抢眼:经济总量挺进全国十强,"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八,营商环境实力迈进全国前六,国家创新型城市跻身全国第四。
现在的南京,平均每个工作日注册市场主体960家,落户就业参保大学生1500人,诞生大学生创业企业70家。专业机构数据显示,南京位居2020年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第5位。
今年,我们再次整合优化各类政策,推出"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全力为大家搭建就业好平台、创业大舞台,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如果你留在南京
落户、租房、购房等一系列政策,将最大限度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如果你在南京就业
面试补贴、见习培训等支持措施,将助你事半功倍;
如果你在南京创业
将享受到最便捷的准入、最低廉的成本、最完备的配套、最贴心的服务。
我们热忱期待,各位学子能够在南京开启人生新的里程,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与我们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京篇章!
最后,我代表南京再次向大家送上祝福,青春不散场,归来仍少年!愿世间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愿这个夏天成为你们扬帆起航的追梦起点。祝同学们一路风景、一生芳华!祝各位老师、各位来宾桃李芬芳、幸福安康!
弘扬"华师印记"谱写时代华章
--在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郝芳华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隆重庆祝2021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热烈欢迎2020届毕业生重返校园。在此,我代表赵凌云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8950名2021届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返校参加典礼的2234名2020届同学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和家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由于疫情阻隔,2020届同学成为最特殊的一届毕业生。"疫情有穷时,牵挂无尽处",母校欢迎你们回家!
在华师求学的时光里,你们和祖国同行,与学校共进,见证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目睹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况,亲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想成真。特别是在令人难忘的2020年,你们作为英雄城市、英雄武汉人民中的一员,在筹措抗疫物资、义教云端、志愿服务、停课不停学中,成为最可信、最可爱、最可为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正是因为有你们,桂子山始终洋溢着坚强与大爱;正是因为有你们,百年老校始终传播着希望与力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每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同学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毕业之际,可以让同学们带上哪些礼物呢?回想你们在华师所走过的路,我想,桂香园的渔粉带不走,学子食堂的烤鸭饭带不走,露天电影场的夜色带不走,喷泉广场的彩虹带不走,漫山的桂花香带不走。就让这些带不走的"华师印记"永远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成为同学们对母校日久弥新的美好记忆。回想华师118年的征程,一代又一代华师人披荆斩棘、接续奋斗,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是同学们可以带走的文化馈赠,也是母校融入你们心灵深处的"华师印记"。
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心怀家国的红色印记。在艰辛求索、星火燎原的革命战争年代,华师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谱写了救亡图存、赤心报国的壮烈诗篇。100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陈潭秋、李汉俊和刘仁静3位校友,成为争取民族解放、求索"可爱中国"的革命先驱。陈独秀在昙华林大礼堂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校工郑凯卿在黑暗中觉醒,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工人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校友恽代英在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就以笔为枪、以文为拳,创办利群书社传播革命思想,指引青年所向,周恩来总理称赞他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校友林育南,在武汉筹建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铸就了"血与火的青春人生"。"人民诗人"、校友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被誉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今天,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要铭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同学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要记住党史中的"华师印记",学好党史,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勇担使命的奋斗印记。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师人与党同心同德,与共和国同向同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艰苦创业、玉汝于成,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之歌、奋进之歌。上世纪六十年代,地理系刘盛佳先生深入神农架腹地3个多月,踏勘2000多公里,双腿因此致残,为保护世界地质公园的绿水青山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轮椅教授",成为"感动湖北十大人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张景龄先生带领团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新型农药研发不断创新,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刘连寿先生提出"三火球模型",成功印证了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发现;他创建的粒子物理研究所已经成为国际"重离子物理"研究重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同学们向往和追求幸福,要记住奋斗中的"华师印记",让奋斗成为你们的本色、底色和亮色,让奋斗精神伴随你们一生,永不褪色。
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追求卓越的创新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师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矢志不渝、勇往直前,于平凡之处铸就不平凡,于执着之中追求卓越。学校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和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教育"学科高地基本形成。学校深入扶贫一线,在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一大批师生"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华师方案、贡献了华师智慧、展现了华师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农村研究团队心怀"国之大者",将学问写在中国大地上,坚持"百村观察"二十几年,挖掘形成了海量的、珍贵的一手数据资源,打造了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国际学术重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同学们迎时代潮头而立、领时代风气之先,要记住创新中的"华师印记",让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成为你们的品格,让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你们代言,永不退缩、永不言败。
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爱在华师"的文化印记。从南湖红船上的"摆渡人",到遍布神州的"好老师",再到脱贫攻坚战线的"泥腿子",建党百年来,华师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始终生动诠释着"爱在华师"的育人文化。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校友汪金权,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帮助寒门子弟走出大山,被誉为"大别山师魂"。武汉抗疫危难之际,学校彰显"爱在华师"的责任担当,主动搭建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为海内外近6万人次提供心理疏导,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章开沅先生挥手送别2020届毕业生的场景历历在目、令人动容。先生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学校百年校庆时,老校长对"爱在华师"进行了深情注解: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爱是教育的本源,华师之爱是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大爱。我们永远缅怀敬爱的老校长--章开沅先生!同学们以大爱行大道,要记住文化中的"华师印记",以"爱在华师"为坚守、以"华师大爱"为执着,始终葆有对爱的信念和追求,在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人生。
同学们,"华师印记"是华师人的特质与禀赋,行动是最好的传承。"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的殷殷嘱托,也是"华师印记"赋予同学们的责任和担当。走出校园,同学们放飞人生理想,逐梦宇宙苍穹,放眼星辰大海,"华师印记"就是守望你们的灯塔,永远光芒四射、照亮前进的道路。
亲爱的同学们,一声再见,道不尽千言万语;一次挥手,抹不去万里相思。无论何时何地,归来仍是华师少年!桂子山永远牵挂你!欢迎你!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你,就是树大的样子
--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李鲁
2021-06-10
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木绽一春,花开一夏。大学的时光匆匆而逝,我们在坚持了502天的健康打卡后,今天如约相聚,恭喜你们毕业了!我要特别感谢2020届的校友们,由于疫情,你们去年没有完整的毕业照,没有隆重的毕业礼,但是你们的理解和奉献,才有我们今天团聚于此,与2021届的毕业同学们一起,共同见证这一神圣时刻。谢谢你们!
母校,是青春的港湾、人生的驿站。在这里,留有你的欢声笑语,承载着你的难忘记忆,记录着你的心路历程。青春何以怀念?多年以后,蓦然发现,自己最想走的路是舟山东路,最想吃的饭是"食源"快餐,最想泡的馆是母校图书馆,最想去的那座桥,不是拱宸桥就是杨汛桥,最想听的那首歌,是回荡在校园的树人之歌......
其实,对于母校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那一刻开始的。在你们的行李中,请别忘记带走一样东西,那就是有37个春秋积淀的树大校徽,因为上面镌刻的是你青春的模样。"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树人,我想这是树大LOGO表达的精神要义。我相信,树大不只是你们青春航船停靠的一个港湾,更是影响你们风采人生的精神驿站。今天,你们就将扬帆开启新的人生航程,在此我想与你们共勉三句话。
第一,学以树人,让渴求知识的脚步永不停歇。"树人大学就是为了树人。"这是学校创始人王家扬先生言简意赅的嘱托,既是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最好诠释,也是学校传承发展的初心密码,更是王老一生的精神守望。何以树人?首要需要勤奋学习。王老曾忠告同学们:"不想认真读书的,别来;不能遵守校纪校规的,别来。"每年春节,王老都会拿出很多个牛皮纸信封,把他自己的慰问金、节日费,以及每个月的工资结余,清点出来捐给学校做"王家扬树人奖学金",至今已有531位同学获此奖励。我们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美好的品质在你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在今年毕业生当中,就有不少同学在家扬精神的激励下,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品质、好习惯。我要恭喜生环学院22号楼510室和23号楼320室的同学们,你们全部考研上岸,"抱团"真的可以"取暖";我要点赞商务英语171班同学们,你们是校园里最炫的"泡馆族",进入图书馆研读高达1.1万次;还有在寝室阳台一宅就7个月,最终考上浙大研究生的人外学院英语171班顾海亚同学,她的刻苦感言是"每次崩溃到流泪的时候,突然想到,再哭我就没时间背书了。"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请不要停下脚步,因为"爱读书的人,灵魂都会优雅起来。"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新起点。希望你们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的大学里坚持终身学习,用知识成就梦想,用能力回馈社会。
第二,志以育人,让创新致远的笃行永不倦怠。广博知识何以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两院院士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作为你们的师长,树兰国际医学院院长郑树森院士和管理学院院长阎洪教授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他们深感新时代青年人要成为大国创新的"突击队",唯有笃志创新才能行以致远。去年我走访校友企业,其中之一就是1989届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傅利泉先生创办的大华科技。在新冠疫情突发初期,大华只用一周时间就推出了超高精度人体热成像测温系统,实现±0.3摄氏度误差,成为精准抗疫的科技利器。为此,大华获得"AI中国"年度奖"最强技术实力企业TOP10"。同学们,一切令人眼红的资本,都曾在最不起眼的土地里靠脚踏实地地生长。只要你们坚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坚持创新,梦想就可能现实。就像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钢结构171班陆锦浩同学说的"无数次的模型制作,数不清的加载失败,多少次的信心濒临崩溃。但我们选择了坚持与思考,始终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成功。"同学们,"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希望你们牢记"艰苦创业、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树大精神,以匠心致创新,在建设创新型中国的宏伟大业中谱写华彩的青春之歌。
第三,德以为人,让奋勇担当的使命永不褪色。在典礼现场,我看到不少家长发来了视频祝福,还有家长来到现场与孩子们互换礼物,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成人礼"。在你们作为成人即将步入充满物欲世界的这一刻,我特别想鼓励你们去"追星",追那颗距离地球2.88亿公里,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袁隆平星"。袁隆平先生之所以成为国民偶像,就在于全中国人民都敬佩他有不忘初心、奋勇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令我欣慰的是,树大学子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也升起一颗又一颗代表树大的闪烁星光:1994届校友董凌宇扎根景宁畲族自治县,致力于欠发达山区脱贫致富,成为丽水市最美企业家;2010届优秀校友王歆在短短49秒内舍身掩护群众的英雄壮举,用年轻的生命命谱写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壮烈乐章;2017届校友江松阳与2019届校友陈姝雅在西藏日喀则喜结连理,他们从志愿服务到扎根西部,正以青春年华践行着建设西部的承诺。今年,你们当中又有47名同学矢志戍边,提交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毕业申请。我要为你们点赞,你们,真的很树大!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向大学生们提过著名的三连问:"为什么进学校?""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答案是:"为的是做人。"尽管百年后的今天,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梁启超的"三连问"对当代青年仍不失警醒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深情寄语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我想,这也是对新时代青年做什么样的人的最好诠释。
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你们是新时代列车的接棒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你们的手上。无论何时,都请牢记:你,就是树大的样子,你,就是中国的样子。
最后,祝愿大家前程似锦,一路顺风!常回"家"看看!
奋击逐浪行远思恩
--在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李明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讲话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毕业了,你们快乐吗?嗯,大家不好回答。这个问题看起来既简单、又复杂。一方面大家顺利毕业走向社会当然应该快乐,同时又有离开学校学院、离开老师、同学分别的迷茫、伤感与不舍。这样也正常,因为这些都是成长的代价,所以我要祝大家毕业快乐!
又是一年凤凰花开,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动物科技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包括109名本科生同学,5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自此告别母校,迈向人生新的征程。在这里还有带着满腔热情回校参加典礼的2020届毕业生代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回家省亲的同学和今年毕业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是一次难忘的典礼,也是一次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典礼,因为,今天是动物科技学院独立建院后的第一届毕业典礼,动物科技学院--我们共同的家,与你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收获的喜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向2021年参加典礼的所有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并向悉心培养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当年,你们怀揣梦想与热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农大;几年来,你们秉承"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的院训,学习并发扬"团结奋进,力争上游,遵从集体,爱我牧医(动科)"的学院精神,自习室里有你们郎朗的读书声,田径场上有你们的飒爽英姿,实验室中留下了你们专注的眼神,南湖岸边记住了你们的书生意气,情人坡上留有你们青春的背影......你们经历过最长的寒假,体会过疫情防控的惊心动魄;你们从磨难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锤炼性格,从经历中碰撞思想、启迪心智、收获爱情。在你们中间,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担当社会责任的"抗疫先锋",有全宿舍组团考研、集体升学的"学霸""学神",还有许多获得国家及省级、校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动科在你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你们也成为动科最美的风景;青春的动科拥有过青春的你们,你们是学院最大的幸运宝贝!见证你们的成长、长大,是学院老师们最大的幸福!
同学们,你们即将面临人生新的起航。在收拾别离的千般思绪,校准出发的万里航向,勇敢开启奋进的人生之际,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像你们出门前父母常做的那样再唠叨几句。我想送上三句毕业赠言,也同时呈上一份动科请柬。
第一句话,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学习。离开学校不代表学习的终止,面对知识爆炸的社会,每一个方向的知识体系都无穷之大、更新都无穷之快。有一个说法: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一半以上。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代同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保持学习的状态,做到事事学、时时学和处处学。同时,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能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学习,让人认清那些"理所当然"背后的本质,明事理、学做人。
第二句话,无论何地,都要感受幸福。希望大家永葆感受幸福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身体壮了,笑脸多了,意志强了,幸福生活也就来了。其次,要真诚包容他人。我们常说,在家里父母会宽容你们,在学校,老师会包容你们,而走出校门后,除了做最好的自己,就需要相互包容了。人和人的阅历不同、认知不同、性格不同,相处时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但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我们与人相处要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还要学会自我和解。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精彩时刻可能比"抖音"还短。"成人的世界,要学会和解。"凡事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但也无须求全责备,理性地看待人生的"重要"和"不重要",与生活自洽,满怀幸福出发,拥抱梦想。
第三句话,无论何事,都要身有担当。百年党史波澜壮阔,青年榜样前赴后继。身处这个新的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看清了很多、看透了很多,也悟透了很多。关键时刻,是你们这样的"90后"、"00"后,用担当守护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守好岗位,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合力描绘出奋斗与奉献的青春底色,合力为担当写下最美的注脚。今天,大家带上学位帽,就不是一般人了,就是博士、硕士、学士等士人了,就是知识分子了。你们走出校门,会成为国家的脊梁、单位的骨干和家庭的支柱,担当是你们必不可少的品质。担当就是不怕事、能干事,不甩锅、不撂挑。这不仅是契约精神的核心,也是人走向成熟最可贵的气质。社会上,大家当然可以"佛系"、可以"躺平",但要知道,"躺平"的人生虽然轻松,但也失去了奋斗和成功的价值;"佛系"的态度虽然平和,但也没有了拼搏和获得的意义;不想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不想被时代裹挟"内卷",就需要自己和梦想永远在路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敢地跃入时代洪流,在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中,奉献大我,成就小我。
同学们,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有句话一直很火: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什么是母校?就是你刚来的时候巴不得早点走,可当你真要走的时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两天的家。那么,就请大家在离校之前,再去看一眼南湖里的天鹅,再去一趟图书馆坐一坐,再品尝一次馍夹蛋,再到情人坡溜达一圈,再到实验室和学长老师告个别吧。千里难阻心音相连,无论你在哪里,母校这里永远有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等你回家!
榴花映日红,勇赴好前程。同学们,从明天起,你们就由学生变成校友了。愿你们逐梦前行,无惧风雨,用青春风采书写人生精彩;筑梦时代,犇向未来,用奋斗荣耀续写百年荣光。
同学们,一路平安、一路顺风!记住,常回家看看。谢谢大家!
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
--在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
2021年3月27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交大校园,共同庆祝大家的顺利毕业。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路帮助你们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能力,也经历了淬炼和成长,更加具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大家都亲历了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也见证了国家在遭受严重冲击之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成绩。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立足我们伟大的国家,我们比以往更有理由坚定自信,更有底气自立自强。在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广阔的人生舞台,可以说既学有所成,也大有可为,既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
同学们,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你们入学第一课的主题是"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毕业远航之际,希望你们牢记"走出交大,就要勇担使命"。使命是人生航行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源泉,也是能无惧风浪的压舱之石。希望你们勇担报效祖国的使命,成为有使命感的交大人。
第一,勇担使命就要敢为人先,做追求卓越的领跑者。敢闯才能胜,爱拼才会赢。担得起使命,就要有开拓进取、挑战高峰的非凡勇气。要培养前瞻性的思维并付诸行动,锚定目标、不懈攀登,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引领行业和时代的发展。
我校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1989届校友曾毓群就是一位追求卓越的领跑者。曾毓群毕业后,在技术岗位刻苦钻研十年,历练了出色的专业能力,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工程总监。随后,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先后两次创业,2011年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致力于生产安全、高效、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电池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不断攻克难题,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成为行业的全球领头羊。谈到公司的创新使命,曾毓群说:"在本行业中把工作做到世界第一,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曾毓群取得卓著的成就,离不开他以科技挑战未来、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信念,更离不开他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领跑"精神。
敢为常人所不敢为,方能为常人所不能为。事业成功的取得,往往在于对舒适现状的"不安分"、对阶段成绩的"不满足"。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的很多行业都亟需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希望同学们都能放眼世界,勇攀高峰,始终朝着心之所向,一往无前,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第二,勇担使命就要冲在一线,做扎根基层的实干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担当好使命,就要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把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力量,把人生之根和事业之根深扎在祖国大地上。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孔海南、王欣泽就是这个时代的实干者。十几年前,云南洱海水质恶化,出现多次藻华现象。孔海南教授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从东海之滨奔赴西南边陲,投身"洱海保卫战"。十多年来,他们不畏艰苦,把实验室建在农户家里,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他们脚踏实地,对2500多平方公里流域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形成了湖泊环境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治湖模式;他们扎根洱海,用自己的坚持重现了大理"母亲湖"的风采,守护了洱海的水清岸碧。孔海南教授常说:"中国还有很多像洱海一样的地区需要我们投身建设,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在交大校园里,云南大理州赠予的滇樱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如霞似火地绽放,象征着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谊和交大人的务实精神。
古今成事皆实干。同学们,实干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勇担使命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需要大家冲在一线,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希望你们能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实干笃行和锲而不舍,征服你们人生航程的星辰大海。
上一篇:在市数字经济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政治三力理论讲话材料合集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