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3月各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39篇(第43/44页)
力建设"三大平台",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大科创功能。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实施建设世界 一流企业六大强企计划,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支持民企更多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升 级和城市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 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不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持续打造新 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上海已经连续6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相关改革举措近千项,今年最新发布的6.0版方案包括27个大项、190多个小项的任务措施。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锚定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对标改革,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积极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经济平稳运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加快经济恢复重振,实现了V型反转。我们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以赴稳增长。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推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线下消费加快恢复,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地标。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完成年度重大工程投资2150亿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 全年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旧改、28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启动10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切实帮助外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巩固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出口优势,加快培育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标杆企业,积极创建"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稳住外贸基本盘。
精准发力稳就业。就业稳、收入增,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基础、有底气。 我们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积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 业稳岗扩岗,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和灵活就业的吸纳作用,在 稳存量基础上着力扩增量,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将城镇调查失业率 控制在5%以内。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同时,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 庭实现就业。
多措并举稳物价。稳物价就是稳民心、保民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持续抓好基础性工作,把保供稳价作为平抑物价、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持续用好普惠性措施,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对冲物价上涨影响。持续做好兜底性保障,继续加强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及时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相关补贴、纾解生活困难。
三、注重提升效能、以质取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科学把握着力点,更加重视提高各类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更加重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更加重视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经济结构,为上海高质量发展锻造强劲引擎。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多依 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既要进一步用好资本、土地等初级要素,更要提高 技术、人才、数据等高级要素的配置效率,尤其是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在技术方面,强化"全过程创 新"理念,进一步为创新主体放权松绑,推动创新要素资源更好地聚合、协同、贯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合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 力服务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人才方面,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 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各类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效应,打通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通道,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国家队、地方 队、民间队和国际队。在数据方面,聚焦登记、定价、交易、运营等关键领域, 加快形成一批数据流通标准,丰富数据产品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和国际数据港,推动数据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速增值。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
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2+(3+6)+(4+5)",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企业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钢铁、化工、电力等传统高耗能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3+6"是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深化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产业创新突破,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4+5"是抢先布局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实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行动方案,壮大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产业集群, 努力增强上海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推进上海与周边、城区与郊区赋能互动、功能互补,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进一步发挥好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词,启动建设一批科创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协同 事项,持续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平台功能。推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加快打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 特别是要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 城市,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态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 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努力 彰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四、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安全稳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上海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更好统筹发
展和安全,不断提升风险预警防范化解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开放创新活动高 度集聚,2022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933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736家, 必须始终绷紧防范金融风险这根弦,防止各类风险相互影响、交织叠加,牢牢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我们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金 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有力 有效保障金融安全健康发展。
切实筑牢城市安全屏障。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建设韧性安全城市, 健全城市安全预防体系,强化极端情况下功能运转、生产维持、生活保供、就医服务等城市基本运行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先,统筹灾害事故综合防范治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做好家门口信访服务、人民建议征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掀起加快自贸港建设新高潮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省长 冯飞
(2023年3月13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 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海南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 注重"抢人才、抢招商、大开放、大改革",掀起加快自贸港建设新高潮,推 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加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任 务。海南将坚决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加 重视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力,抓实自贸港政策转化,推动经济提速 增效。一是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旅游复苏为牵引,实施城市核 心商圈打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消费场景提质、会展消费扩容、数字消费提 速、绿色消费拓展等促消费"六大行动",充分释放岛内消费潜力。依托生态、政策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三方面优势,吸引高端要素和消费需求集聚,持续做 好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进一步丰富免税品经营 品牌、品种和价格,加快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药品 与国际"三同步",引进更多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消 费品博览会,打造一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标志性工程。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坚 持"项目为王",更加注重投资结构和质量,深入开展"产业投资提升年"和 "基础设施推进年"活动。分级分层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推进机制,形成项目库 梯次结构。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项目策划+土地超市+招商引资"供地全流程 机制,重点园区工业用地实施"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资源与招商项目精准 匹配。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 金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社会投资门槛,推出一批PPP项目和基础设施REITs项目。全力拼抢招商引资,以更大力度"请进来""走出去",瞄准行业头部企业,高频次开展国际化招商,引进落地一批重大外资标志性项目。
下一篇: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