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理论专稿-18篇(第16/1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85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2分钟。

一是加大文化创新,构筑全体人民崇德尚善的志愿服务新氛围。志愿服务作为文化浸润的结果,需要中华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滋养。当人们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注重修身修行、知行合一、崇德尚善,志愿服务才会开花结果、长久运行。为此,要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所有中国人民在遵循基本社会规范的同时,激发人们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内心力量,营造"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为志愿服务的长久持续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动力源泉。

二是加大体制创新,构筑跨部门、整体性的志愿服务领导新格局。从中央到地方,在强化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性垂直管理的有益经验,适时启动全国志愿服务领导体制改革进程,中央和地方组建具有统一领导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对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加强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研究解决志愿服务中的重大制度与瓶颈问题,建构与我国发展中大国地位、大国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志愿服务管理新格局。

三是加大立法创新,构筑前瞻性、精准性的志愿服务新规范。尽管国务院制定了《志愿服务条例》,但有关条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以及网络捐赠、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崛起,对一些新型志愿服务形式亟待作出新的规范。因此,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包括有立法权的城市)两个积极性,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进程,适时制定统一的法规及实施细则,依法明确科技网络背景下新型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权责关系以及志愿者激励制度、重大公共危机志愿服务规范等,为依法有序地开展志愿服务、维护不同主体(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受援者等)合法权益等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是加大平台创新,构筑方便快捷、人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新阵地。其一,要建好中央和地方统合共享的"志愿服务网",促进志愿服务供需信息无缝对接、权威呈现,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全国全员(包括青少年、高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信息纳入统一管理,为志愿服务的监测监控、组织管理、评估评优、数据统计、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其二,要扎实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核心载体,以此整合市、区、街镇等多层级的多元志愿服务组织,让志愿服务组织广布人民群众的家门口和身边,培育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其三,政府-企业-公民协同努力,激发党员干部、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员工的志愿服务新动能,扩大志愿服务的供给能力。

五是加大开放创新,构筑国际化、中国化的志愿服务新品牌。顺应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日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趋势,围绕重大国际公共危机事件或国际援助,加快中国志愿服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让中国志愿组织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在提供全球性志愿服务的同时,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志愿服务的影响力、话语权。

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的中国力量

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3年多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答卷,展现了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磅礴中国力量,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精神财富和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3年多来,尽管经历了病毒的一次次变异,但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守望相助,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年多来的疫情防控实践充分表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动力,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作为。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3年多来,新冠疫情几经变化,考验着我们的应对力。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等接踵而至,面对病毒的快速变异,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根据疫情形势,着力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方法,为流调及时定位病毒传播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针对病毒特点,我们主动作为,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迅速高效控制疫情蔓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从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实施"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再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控措施在不断优化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冲击,为经济社会活动重回正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面对汹汹来袭的疫情,一方面我们采取非常之策全力应对,同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3年多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实施最大规模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各类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有效发挥政策聚合效应,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破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0年,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2020-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增速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1.8%,也高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6%、0.7%和-0.3%。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以解民生之急、民生之忧。从"粮袋子""菜篮子"等重要民生物资保供稳价,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再到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