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二)(第23/65页)
(四)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抓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强化龙头带动、基地联动、市场驱动。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马铃薯青薯9号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快宝迪肉制品加工、蒙牛奶业、九牛牧业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和规模化扩张,带动养殖业基地持续良性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协同互哺发展的共赢格局。鼓励企业家领办创办农业企业,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产力要素,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强化润恒、美特好等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市场驱动力,引领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三县一市新增设施蔬菜基地7000亩,推进阳曲百万只养羊工程,带动全市"一县一业"纵深发展。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建设美丽乡村。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金融支持"三农"的措施和办法,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并村致富工程,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2.3万贫困人口脱贫。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专业大户、家庭
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认真组织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
(五)以唐风晋韵为文脉特色,彰显省城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流省会城市,需要有一流文化的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继续培育和弘扬太原"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繁荣,内容为王,创意至上,精品取胜。大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动展示现代、文明、发展的太原形象。加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精心组织好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雕塑展,提升和扩大太原文化的影响力。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形成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城市需要传承记忆。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太原,要有代表历史资格的老城、老街、老屋。9 平方公里的明清府城,要重点保护文庙、崇善寺片区,天主教堂、拱极门片区,文瀛湖、五一路片区,钟楼街、靴巷片区等四大块文物遗存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坚持以点扩面、以面连片,积少成多、渐成气候。四大片区要落实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坚决禁止任何破坏性的建设行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必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不能愧对历史、愧对先人。今年重点实施钟楼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让掩藏在混乱建筑中的历史文化遗存重现珍贵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板块表现、气候吸引、服务引领。要把晋祠和天龙山,太山龙泉寺、店头村,蒙山和连理塔寺庙群,崛山围山和窦大夫祠、多福寺、净因寺等四大板块的山水寺庙文化,进一步优化提升和保护发展,形成大山水、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的产业格局。精心保护双塔寺大景区,完善景区功能,放大双塔效应。加快太化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发展,组织好国际大学生"废旧金属材料雕塑创作月"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新名片。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明太原县城作为农耕文明载体,要创新保护理念,在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将田园风光与文化遗存相结合,创造农耕文明保护复兴的新范例。加大对青龙镇、土堂村等古村落保护的力度,让农耕文明的乡愁代代相传。
(六)以"五有"保障为基本要求,着力做好民生改善工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好"五有"等基本民生保障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落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实现需求和就业的有效对接。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居者有其屋,人们才有资格获得尊严。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今年再开工建设5万套安置保障住房,在两年内使拆迁户全部安置,把拆迁改造作为改变人生的新机遇,实现"征收谁、改变谁、造福谁"的惠民目标。支持企业和社会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严格执行统一政策和标准,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对龙堡、东社、西寨、木厂头等13个城中村进行整村拆除,实现城市升级和人民宜居互利共享。推广邻里中心,集购物场所、老年活动、文化娱乐、社区服务、幼儿教育于一体,满足宜居、乐居的功能要求,创造幸福家园。
推进教育卫生资源均衡化、标准化、优质化,满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基本需求。加快五中、一外、二外、十二中、成成中学等10所名校双十二轨新校建设,完成二十七中、五十三中、六十中等10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强制性规范配建幼儿园、小学,满足宜居城市基本服务半径。加快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10所新院建设,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规范配建社区医院,建立便民利民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与名校、名院合作,引进人才和管理;推进教育和医疗信息化,充分利用全国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大幅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五险"统一征缴力度,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稳妥解决好破产企业、劳服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运用好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开工建设政府主导的养老中心和儿童福利院,扩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和残疾人
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老有所养、幼有所爱的阳光普照大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企业职工工资调控,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