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理论文章-16篇(第9/25页)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事业不断 发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立足当下,又要兼顾长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
立足当下,精准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受疫情影响和冲击最大的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及其从业者。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明确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比如,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有针对性帮扶;等等。各部门、各地区在不折不扣执行、使政策更好落地见效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推出更多保民生惠民生的具体措施。
兼顾长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 撑。要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因疫情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要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切实发挥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作用。健康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摆脱贫困》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哲学内涵和经济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与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立场和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福建宁德作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是"老、少、边、岛、穷"的典型地区,一直以来,摆脱贫困、建设小康始终是闽东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摆脱贫困》科学回答了扶贫开发"为了谁、依靠谁"的关键问题,即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实现闽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只有两个,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书中指明了摆脱贫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摆脱贫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1988年至1990年,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把脱贫致富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掀开了闽东人民向贫困宣战的新篇章,为改变闽东贫困面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摆脱贫困》字里行间凝结着习近平同志对闽东人民的深沉大爱和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发展经济是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摆脱贫困,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虽只有两年,但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懈怠。《摆脱贫困》多篇文章直接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既有对整个闽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又有对畲族经济、闽东林业经济、大农业经济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没有发展,脱贫就是空谈。正如《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一文指出:"经济是基础是中心。经济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我们要牢牢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闽东的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即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生产力区域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的关系、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成果,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应该特别注意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哲学,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能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不迷失方向"。《摆脱贫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