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2月新湘评论-66篇(第24/38页)
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这是70多年前,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发出的感慨。一切为了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人从未改变的初心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能否守住初心,关键要看经过岁月洗礼后,是不是依然纯粹,经历风浪考验后,是不是依然坚定。"太行愚公"李保国主动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太行山30年,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在东山遍植木麻黄,给东山人民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尽管他们的年代不同、工作不同,蕴含其中的为民造福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任务有多艰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共产党人校准行为的价值坐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从"全心全意"到"所有精力",指向的都是共产党人要保持"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踏上新的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初心、牢记嘱托,投入全部精力奋力书写"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时代答卷,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自我批评"去妄思"
作者:史海威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2年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做到"内无妄思",就要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从而"守住内心"、不忘初心。
能听进去尖锐批评需要胸襟,能讲出尖锐自我批评需要胆量。但实践告诉我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挥棒"往往握在讲真话听真话者手中,没有开诚布公的自我批评,往往不会有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批评。笔者以为,就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两种手段来说,自我批评是批评的前提和基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更为难能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则"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的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耿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评论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勉励领导干部要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自己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又有几人会去讲逆耳之言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知灼见往往是逆耳的。只有首先做到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胸怀,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诚恳态度,才会有人真心给你提意见,帮助你改掉缺点、纠正错误。如果没有自我批评之心,只有表演作秀之意,装腔作势、冠冕堂皇、敷衍应付,不说难有真知灼见,就是有切中肯綮的批评意见,也会当作耳边风,甚至有的还会把一些出于善意的批评看作是对个人有成见,甚至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长此以往,意见没有辣味,批评流于形式,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一团和气、评功摆好、明哲保身的错误倾向。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内心的防线是守住初心的坚实堤坝。自我批评则是去除私心杂念,解决妄思妄动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批评就是自己对自己动手术,确实比别人给自己动手术更难于下手。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种反省和解剖直指内心、深入骨髓,一般很难做到,何况要当着他人的面,甚至于大庭广众之中作自我批评。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作自我批评,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调查研究,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并提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这为领导干部开展自我批评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值得我们共产党人永远铭记和发扬。
开展深入的自我批评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坦诚,还需要自觉清醒的自我认知、更高的思想觉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及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这些条件不具备,自我批评何其难哉。我们要对真诚的自我批评予以褒奖、鼓励,对自我批评精神予以倡导和弘扬,同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断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开展深刻、有质量的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做到"内无妄思",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青年
--把握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要求①
作者:辛湘理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9日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青年成长、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与青年座谈交流,给青年回信,围绕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谆谆教诲饱含深情,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其中,坚定理想信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时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就会像王阳明所告诫的那样,"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最终不知所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17岁时书呈给父亲的一首七绝。纵观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年少时立下的宏大志向,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视野与格局。天地立春,万物始发;人生立志,贵在趁早。若要人生之树枝繁叶茂,韶华不负可成追忆,必须在拔节孕穗期就扎紧扎深理想信念之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上一篇:2022年二十大理论文章-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