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理论文稿-23篇(第4/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26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9分钟。

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实践证明,不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启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立足本国国情就能够探索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重大命题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一场深刻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先天性地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种以资本为驱动的现代化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目标,既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有效的减贫和扶贫政策举措,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构建起全民共享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等。中国在实现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有序,并且不断提升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努力促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如果现代化的成果不能惠及最大多数的人,或者造成人精神空虚,这样的现代化就走错了方向。这也正是人类当下遭遇的一些现代化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才有不竭的动力,现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回顾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以传统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化在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危机。一些国家未能处理好生产与生态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我们,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把"绿色"写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的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中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影响不仅仅限于自身,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摒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错误观念,处理好生产和生态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

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全面总结和准确分析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价值遵循。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一环,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程序完整性上的体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则基础和制度保障。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是最广泛、最生动的基层民主实践,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上通下达、惠及基层。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尤为重要。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压舱石。强化组织引领,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基层协商活动、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等方面的作用。强化能力引领,加强基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组织的工作能力,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基层直接民主既要有完整制度体系,也要有完整工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最广泛、最生动的实践,体现基层群众自治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落实。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直接民主,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都由群众自己依法决定,这是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基层立法联系点""小院议事会"等多种多样的基层民主实践,通过多层次民意沟通体系的塑造,充分实现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治民享。

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办事公开制度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鲜明体现,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放在阳光下"晾晒",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拓宽办事公开的内容,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把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持续规范办事公开的程序,根据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性质和程序不同,通过内部网站、公示栏、职代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公众或申请人进行信息公开。突出办事公开的落实,针对决策事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公开,决策、过程、结果、制度依据同步公开,切实加强过程监管,促进实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是国家调适社会关系的一种机制。这一机制的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的影响,因此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促进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才能促使我们党与社会进行有机互动。采取多样参与方式,在畅通线下参与渠道的同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和服务。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让群众掌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规则等,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和水平,夯实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发挥社区居民专长,例如让居民中的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意见,让设计师参与旧房改造,让有一定组织调度能力的居民监督停车规范等,真正让群众在民主协商议事过程中有参与感、协商感、获得感,达到基层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自觉自愿效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劳动美的崭新篇章。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工人阶级基本权益的保障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当前,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监事、协商民主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正从普遍建制走向规范运行,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保障职工知情权、落实职工参与权、加强职工监督权等方面也还需要加强完善。因此,要进一步保障职工知情权。健全公开机制,规范公开程序,把涉及经营管理重点工作和事关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作为主要公开内容,让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件有知情权。进一步确保职工参与权。通过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置意见箱、匿名调查等形式,认真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给每位职工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提升职工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更加广泛充分。进一步落实职工监督权。以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于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查、跟踪与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条条有整改、事事有着落,确保职工权益落到实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