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署名文章汇编(39篇)(第9/10页)
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作出新的部署,要求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必须以强有力的国家战略意志和体制机制作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征程上,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紧紧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坚定战略定力,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科技界要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三、更好服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的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更好服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科协组织要切实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团结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科技人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在科技界走深走实走心,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更好激励释放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亲"和"紧"上下功夫,既努力把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泛联系起来,又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非公有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覆盖,增强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协组织要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实效,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的作用,加强前瞻研判,紧密围绕"四个面向",紧跟科技创新前沿步伐。加快完善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促进产学研金深度融合,支撑高水平创新创造和高质量创业就业,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迭代重点支持产业,按需匹配服务团,导入人才技术资源,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科协组织要高质量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切实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牵头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公众科学素质基础。做优"科普中国"品牌,引导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力量创作科普科幻精品,强化优质科普资源供给。
坚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有效集思汇智聚力,开展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等重大问题战略咨询研究。加强决策咨询专家队伍建设,发挥全国学会决策咨询主体作用,发挥地方科协决策咨询特色优势,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开展科技伦理挑战、风险防范、安全保障、冲突化解等前瞻性决策咨询研判,维护科技安全,以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
中国劳动保障报署名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四川人社事业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尤其对"增进民生福祉"和"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我们要按照"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深入学习、原原本本学习,结合实际学思践悟、守正创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四川人社事业新征程。一要从纲领性的高度去学习领悟报告。我们要准确把握二十大的宏大主题和宏伟蓝图,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纲领性文献引领航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人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要从人民性的温度去学习领悟报告。我们要准确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取向,以更满意的岗位、更可靠的社保、更合理的收入、更和谐的劳动关系、更均等的人社服务,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从历史性的深度去学习领悟报告。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立足四川人社积淀的坚实物质基础、行之有效的经验举措,增强历史主动,增添奋进信心,推进四川人社事业在传承中迈上发展新征程。四要从世界性的广度去学习领悟报告。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魄力,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四川人社事业发展新局面。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坚持一个中心、履行两大职能、实施六大行动"的人社工作格局,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履行民生保障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两大职能,实施人才支撑行动、完善分配关系行动、就业促进行动、社会保障行动、和谐劳动关系行动和温暖人社行动等六大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书写四川人社事业发展新篇章。
大力实施人才支撑行动。深入贯彻"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求,持续深化职称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技术技能人才融合贯通发展。推进"技能四川"建设,创新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四川特色职业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办法,实施岗位管理支持政策,不断激发人才干事激情。
大力实施完善分配关系行动。深入贯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求,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分级分类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办法。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
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深入贯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
大力实施社会保障行动。深入贯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对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对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持续推进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
大力实施和谐劳动关系行动。深入贯彻"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要求,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为抓手,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1+N"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欠薪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健全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温暖人社行动。深入贯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人社公共服务业务与信息化建设融为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加快建成全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的信息化基础支撑体系。实施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服务窗口"好差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中国劳动保障厅长署名文章: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人社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浙江省人社系统将结合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做好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工作,在新征程上奋力交出人社领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高分答卷。
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夯实最大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将坚持以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为主线,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良性互动,确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引导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为持续"做大蛋糕"凝聚力量。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发展增加就业。持续迭代升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应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每年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擦亮"浙派工匠"金名片。推进"和谐同行"行动计划,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机制,迭代"安薪在线"数字化治理平台,切实保障好劳动者劳动权益。同时,巩固深化省际劳务合作,稳定和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在浙就业,确保在浙省外劳动力规模保持在2200万人,中西部省份脱贫人口在浙就业不少于225万人,切实扛起经济大省就业大省的责任担当,为全国稳就业大局贡献浙江力量。
促进社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托牢民生安康之底。党的二十大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我们将聚焦人人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总目标,加快探索构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住房保障共同发展,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多层次的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充分发挥其在缩小区域群体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稳妥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健全重点群体参保机制,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支持政策,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加快发展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等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社会保险均衡优质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强化基金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健全基金归集机制,加大委托投资力度,提升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和可持续运行能力。同时,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融社会保障政策、管理、服务、监管于一体的集成应用平台,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优质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服务。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牢品质生活之基。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我们将着力完善能够充分体现各要素价值特别是劳动价值的初次收入分配机制,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厚实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改革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在省域层面积极探索改革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稳步推行技术工人能级工资要约行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评估机制,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同时,坚持增加知识价值导向,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适应高校、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工资政策,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署名文章: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大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省管重点骨干国有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认真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勇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切实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转化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新举措、新成效,围绕省委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拓展企业高质量发展广阔空间
党的二十大作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要部署,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在把握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统筹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切实做好煤炭"取其材、用其能、固其碳、不污染"大文章,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材""能"企业。
以"能"为基,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贡献力量。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作保障。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煤炭是中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虽然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但由于水电、风电、光伏均受气候、区域等因素影响,存在时段性、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燃煤发电依然是稳定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在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煤炭将在较长时期内扮演重要角色,煤炭行业依然肩负重大责任。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为保障我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时期的能源供应,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每到全国煤炭供应短缺、煤电价格倒挂的紧要关头,集团坚持站位大局、顾全大局,统筹安排产、运、销各环节,全力以赴完成电煤保供任务,千方百计缓解我省主力电厂的"燃煤之急"。
今后,我们将坚定把煤炭作为企业发展之基、产业转型之源,加快推进夏店煤业、梁北二井投产达产,持续深化智能矿山建设,整合释放优质产能,打造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同时,提高煤炭科学组织生产能力,合理配置电煤、焦煤比例,实现电煤生产灵活组织、应急转化、调峰供应,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中彰显更大担当。
向"材"而生,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煤是化工原料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煤炭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信心力量。煤炭企业必须立足资源优势,主动把握趋势,放大原料功能,坚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蝶变"。
多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打造出了以焦煤为源头的尼龙新材料、碳材料、硅材料等多条黄金产业链,形成了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使资源在产业链中耦合共生、聚变增值,持续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迈进。特别是作为支撑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一极,"中国尼龙城"建设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被评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打开了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空间和格局。
今后,我们将坚定把碳基新材料作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着力将煤炭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和优势,加快推进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实现煤炭资源由燃料向精细化、多元化的原料、材料转型。聚焦三大核心产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重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高新化发展,积极布局负极材料、半导体材料、芯片硅料、光伏、储能等前瞻性产业领域,奋力打造全球优秀的高端功能材料领军企业。
逐"绿"前行,绘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是清洁生产、降耗减排的主要力量,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把环保和安全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提出"环保不好,企业不保"理念,在全煤行业率先提出并扎实推进污染物近零排放五年行动,累计投入13.6亿元,实施近零排放项目304项,工业废气治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能源化工行业率先成立"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初步编制完成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碳中和路线图,推广瓦斯综合利用技术及CDM减排经验和技术,尼龙科技等5家单位率先进入全国碳交易体系。集团荣登2022中国企业碳中和贡献力五十强榜单,成为我省唯一上榜企业。更新发布企业logo,将绿色作为标识底色,进一步坚定企业绿色发展的志向。
今后,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加大绿色技术产学研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生产全过程和各环节,向社会提供优质绿色产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副产品梯次开发,着力降低系统能耗、资源消耗。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近零排放,突出源头治理,更新技术设备,打造"看不见烟雾、闻不到异味、听不见噪声、触不到灰尘"的绿色企业。
二、厚植优势,拉动引擎、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始终坚定不移以安全环保为前提,坚定不移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定不移以全体职工为依靠,坚定不移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引领企业实现显著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十大战略",乘势而上,守正创新,坚持改革激活力、创新添动力、项目蓄潜力,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始终保持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
持续深化改革,开创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发展新局面。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国有企业持续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聚焦国企普遍存在的"大而不强"问题,推出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强企30条、"四项工程"、人力资源十年规划、企业结构优化、分赛道对标排队考核等一系列打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改革举措,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是树牢"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持续开展主业进位争先、辅业自主发展、困难企业脱困、资产结构优化"四项工程",推动集团发展质量、盈利能力逐年攀升。2018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利润15亿元、16亿元、16.6亿元、6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最高的83.8%下降到72.95%。今年以来,集团超额完成奋斗目标,经济指标高开高走,稳居全省国企领先地位。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瞄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总目标,按照"集团做强、板块做实、基层做优"定位,围绕"改人、改薪、改制、改治"等重点工作,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个导向,着力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巩固拓展企业深化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以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占领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安排。企业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市场主体,必须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品质,以创新赢得市场竞争、实现基业长青。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六个一批"体系建设,创造性推出项目承诺制、科研资金按需投入、科研人才配置及薪酬不设上限、科研设备采购绿色通道、科研项目课题长负责制5项特别规定,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创新成果竞相涌现。4个全流程实验室、4家孵化型企业建成,炼焦煤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实质性重组,河南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落户集团。在掌握己二腈、针状焦、负极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同时,今年又催生了芯片硅料、尼龙66关键原料替代品氨基已腈、煤层气开发、"纤维之王"对位芳纶、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全钒液流电池等五大创新成果,企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走好创新这个"华山一条道",把创新摆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核心位置、作为逻辑起点,推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双向驱动,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形成一流创新生态,奋力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站在保障国家供应链安全的高度,着力攻关"0到1"的原创性技术,破解国际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解决"卡脖子"重大技术难题,实现企业破"壁"前行、执"技"领跑,真正让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永葆核心竞争优势的"杀手锏"。
坚持项目牵引,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项目建设是企业积蓄发展后劲、培植未来优势、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企业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企业战略定位,着力抓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引领企业不断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围绕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大手笔启动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4万吨尼龙66差异化工业丝、20万吨己内酰胺、20万吨环己酮、聚碳材料10万吨PC及配套13万吨双酚A项目、光山高品质人造金刚石、平煤隆基3000万套光伏组件金属加工等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持续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主动融入全省项目建设"三个一批",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全流程统筹项目规划建设落地工作,打造一批异军突起、"专精特新"的"链主"企业,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深度耦合,着力构建自主可控、韧性十足、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努力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占据主动,在换道领跑、直道冲刺中赢得优势。特别是加快推进豫西南先进材料工业走廊建设,发挥产业园辐射带动效应,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协同联动,实现产业链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努力将工业走廊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先进材料产业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