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政协主席署名文章汇编-26篇(第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31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1分钟。

鄂州市政协主席何文署名文章:找准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的着力点

湖北省鄂州市政协把深入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鄂州实际,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全市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政治建设为先,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坚持党委领导。鄂州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文件、政协重要会议作为常委会重要学习内容,并要求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政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工作。三是加强政协党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委员同步纳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加强全市政协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在推进"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延伸":即把党建触角向各界别延伸,在政协全会、重要视察考察调研和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设立临时党组织,在党员委员所在界别、地域设立党员活动小组;把党组织活动向基层延伸,在疫情防控时把党员委员编入楼栋党小组,在防汛抗洪时把临时党支部建在江堤哨棚里。

以履职尽责为基,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一是完善协商体系。完善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等会议协商形式,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为重点,经常性开展提案办理协商、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协商式监督,推进"一委一品、一区多品"建设,坚持开门办政协,探索开展网络协商,着力培育具有鄂州特点的协商文化。二是注重协商实效。注重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冷研究"激发"热效应",以"冷思考"激发"热作为",把调研成果落在心头,变成创新的"金点子";落到笔头,变成资政的"金句子";落到实处,变成履职的"金钥匙"。三是打造协商品牌。主动对接武汉市政协,以"同城化核心区:政在协进"为平台,探索成立以主席联席会议为龙头、秘书长工作会议为纽带、专门委员会和界别活动为抓手的多层面的武鄂政协交流协进会。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相结合,深化"协商在一线",指导各区打造"鄂城民意汇""华容民意恳谈站""梁子湖群言堂"等特色品牌。在乡镇(街道)、社区(村)、企事业单位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把协商会开到群众家门口。打造建议案工作品牌,围绕城市社区康养一体化、武鄂同城化发展等问题,向市政府提出12件建议案。市政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办工作机制,采取"市长领办、部门承办、沟通商办、督查促办、考核评办"的方式,强力推动办理落实。打造社情民意品牌,创办《社情民意专报》,集中反映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

以凝聚共识为要,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一是重学习加强政治引领。以"书香政协"建设为抓手,建立多形式、分层次、常态化的学习机制。二是善协商广泛凝聚力量。主动争取住鄂州的省政协委员聚焦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等重大议题,在省政协平台鼓与呼。三是搭平台积极传播共识。出台"五联"制度,用好政协议政平台,通过联合调研、提交提案、大会发言等形式,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做到大会发言优先安排、集体提案重点督办,促进合作共事。做实"委员工作室",鼓励和支持委员就近就地做好界别群众工作。

以作风建设为重,干出人民政协新样子。一是以大战大考炼作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800多名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坚守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物资保障等一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完美收官",一手抓联系帮扶,一手抓建言献策,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体现政协作为。发挥政协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在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中展现政协担当。二是以专项行动改作风。以"治庸、提能、问效""三问三治三提升"为主题,连年开展作风建设行动,纠"四风"树新风。以苦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会干的能力,建设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效能机关。三是为民服务中树作风。连续多年开展"进乡村促振兴、进社区促和谐"活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履职地点从办公室搬到社区和村镇,紧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凤翔区政协主席蒲仪明署名文章:提升"四种能力"争做"四个表率"奋力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四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特点和基本规律,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届政协有一届政协的使命担当,凤翔区政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升"四种能力",争做"四个表率",奋力开创凤翔政协工作新局面。

提升政治把握能力,争做政治坚定的表率。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这一根本属性,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到政协履职尽责中去。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作为政协最高政治原则。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工作的遵循、履职的遵循,教育引导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知规明矩、提质增效。工作中,要注重持续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实现"两个全覆盖",引导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争做政治坚定的表率。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争做担当作为的表率。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关键环节,是广泛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区政协履职应着力在"四个情"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吃透上情。通过区政协党组会、主席会、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书香政协"建设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引导政协委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把准区情。切实为委员知情明政提供平台,让政协委员及时了解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熟悉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掌握决策实施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摸准下情。组织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及时掌握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反映社情。完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加强社情民意信息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政协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切实把基层的民声民情、真知灼见等,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反映上来。要做好这"四个情",必须掌握"学、写、说"三个基本功,练"学"功奠定坚实理论功底,练"写"功锻炼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练"说"功宣讲政策、建言献策,从而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织委员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如何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引导委员在疫情防控中各展其才、各尽其责,争做担当作为的表率。

提升联系群众能力,争做推动发展的表率。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和不同界别,代表各界群众参政议政、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是职责所在,更是履职需要。坚持双向发力,就是要把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结合起来,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递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期盼反映上来,在双向发力中提升政协工作质量。做到相互贯通,就是要把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在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增进团结,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努力使政协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立足双职奉献。政协委员往往是双岗双责,要在政协组织履职尽责,更需要在自身本职岗位作奉献、带好头,这样提意见建议才有底气,建言资政才有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中,要鼓励委员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活难点、各界关注焦点多提高质量提案,让委员的真知灼见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争做推动发展的表率。

提升合作共事能力,争做作风严实的表率。合作共事是政协工作的主基调。政协履职,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团结协作。政协作用的发挥,要靠团结共事、合作共事、协作共事。委员首先要在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各美其美;其次,团结协作支持好别人工作,美人之美;最后,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以美人之美的境界、气度和行为,达到美美与共的效果,实现政协大家庭的和谐、团结与进步。带头遵纪守法。政协委员作为社会各界群众的代表,在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更应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委员要在遵纪守法上当好模范,在诚信经商、诚信办企办事上做好表率,以模范的行为影响教育他人,树立政协良好形象。严格考核管理。要强化常委日常管理、履职考核、述职评议,加强委员管理、履职登记、优秀政协委员评选等制度落实,切实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政协履职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争做遵纪守法、作风严实的表率。

新时代人民政协要有新样子,新时代政协履职要有新气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三个"必须一以贯之、做得更好"要求,强化履职担当,增强履职本领,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工作状态,奋力开创新一届凤翔区政协工作新局面。

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署名文章: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凝心聚力

今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十四五"规划起手落子之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福建人民的关怀厚爱、对福建发展的殷切期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省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读懂深意、感悟使命、担起责任,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凝心聚力。

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中读懂蕴含其中的全局深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闽工作17年半,创造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这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头。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福建走过的发展历程、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阐述了一系列事关福建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意义非凡、意蕴深远。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创造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深刻影响和造福着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须臾不忘的为民情怀,以及人民群众对领袖发自内心的拥护、崇敬和爱戴,充分印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既是从福建省情出发,对"十四五"期间福建发展作出的战略谋划和实践指导,又引领我们跳出福建一域的改革发展,更高站位、更加全面地明晰和把握全国未来发展态势,具有超越一时一地的全局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的宏阔眼光,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福建之行的重大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鼓舞我们更加矢志不渝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中读懂福建肩负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福建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每个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敏锐把握时与势的变化,作出重大战略指引。在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闽考察,提出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赋予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新要求新任务,为福建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一新要求新任务,明确了福建在新发展阶段的坐标和方位,赋予福建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发展阶段的着力重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激励鞭策,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挥独特优势、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信任期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将"摆脱贫困"之路继续向创造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生活拓展延伸的殷切嘱托。这一新要求新任务,是根据新阶段新形势对福建提出的新使命新期待,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在思想理论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思路举措上具有紧密的延续性,构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是福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

我们要从当前与长远、理论与实践、机遇与责任有机统一的高度,悉心感悟福建在国家发展全局和两岸关系大局中的重大使命,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发展的激励鞭策、信任期待和殷切嘱托变为美好现实。

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中读懂政协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闽考察所蕴含的全局深意、赋予福建的重大使命,是我们必须了然于胸的"国之大者",也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之重者"。福建省政协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结合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落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政协系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重点,切实提高政协凝聚共识实效。着力发挥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面向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关心厚爱和殷切嘱托传递给每位政协委员、每个界别群众,转化为谱写新篇章、绘就新图画、开创新未来的强大动力。尤其要立足福建的港澳台侨优势,多做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的工作,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心聚力作用,厚植港澳台侨同胞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推动发展成果更好转化为争取人心的实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心聚得更齐、共识筑得更牢。

以服务"福建篇章"为主线,切实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更大"新要求新任务,围绕福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大课题和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聚焦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找准政协履职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全力实施好政协年度协商调研计划,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更多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助力形成广集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谱新篇的磅礴力量。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切实推动政协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关于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悟思想、强信念、转作风、提能力的重要抓手,引领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同心同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实践力量。

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署名文章:秦文化的天下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蕴含了"天下一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等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源于三皇五帝时代,萌芽于夏商西周三代,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晚期,秦人胸怀天下,励精图治,经过秦孝公至秦王嬴政七代人的努力,统一六国,成就帝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新阶段。

天下观的形成

"天下"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即所谓"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诗·小雅·北山》又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春秋以降,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四夷内侵,中原华夏族民族意识空前高涨。齐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诸夏,欲"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作《春秋》主张天下一统,强调夷夏之辨首先在文化,而且夷夏可以互变。进入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夷一统的新路径,天下一统理论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成书的儒家经典和诸子学说中,《周礼》主张政治上建立强大的一统王朝;《管子》《礼记》提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与中国诸侯"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尚书·禹贡》设计出理想中天下一统的"九州"说和"五服"说;孟子提倡仁政和王道,主张大国"王"天下,强调"用夏变夷";荀子更是提出了"一天下";《墨子·尚同》提出"一同天下";《庄子·天道》主张"一心定而王天下"。天下一统与进化的历史观有机结合,标志着天下一统理论业已系统化,并对秦汉大一统政治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在诸子学说和儒家经典中,天下一统已形成基本共识,并且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圣王明主共同而一贯的追求。天下一统既是中国早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周秦之际社会上下共同的政治诉求,成为人们国家观念的基本认知信条。

天下观的秦国实践

秦人以天下一统为己任,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以法家学说为治国理论。采取推行县制、迁都咸阳等措施,打破了陈旧的政治生态,为君主专制和政令畅通奠定了基础;经济和军事上通过农战政策、军功授爵的实行,使富国强兵大见成效;在用人上不拘一格,广纳六国贤能之士,形成布衣将相竞相效命国家的局面,为变法图强提供了人才保障。奖励耕战和移风易俗的推行,收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良好效果。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变法推动了秦文化转型,转型后的秦文化既保持了意志坚定、功利进取、开放包容、尚武坚毅、富于创新等文化特质,又具有了崇法重刑、耕战为本、军功授爵和实用功利的新特点。秦王嬴政在天下一统学说和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杂糅法、道、阴阳五行、神仙家等思想,以其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创造性运用于统一战争和秦王朝的制度构建,"奋六世之余烈",仅十余年就扫灭六合,一统天下,结束春秋以来长达五百多年列国争霸、战乱纷争的动荡局面。为了巩固王朝根基,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以及实行法制等政治措施,统一度量衡和车同轨等经济措施,改革家庭制度和编户制度等社会管理措施,书同文、行同伦和匡饬异俗等文化措施,南开五岭设三郡、北击胡貊修长城、移民实边等军事措施,实行华夷一体的民族融合政策等,创建和确立了一整套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构建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根基,从而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运行模式和文化传统。

秦王朝的建立,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不仅承上启下,而且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秦国的统一进程,并非商灭夏、周代商那样的朝代更替,而是一次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国家再造,是一次上自君王、下至百姓对组织管理机制改造、社会阶层建构和社会运行模式创新基础上的国家重建。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不论统一政权还是分裂政权,或者少数民族政权,对入主中原和正统的追求,都是天下一统传统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从此,视天下一统为常态,分裂、动荡为非常态,成为国人评价历代王朝得失和历史走向的基本标准。

天下观的历史启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秦人、秦国、秦王朝虽然都成为过往,但秦人及其秦文化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秦人何以能够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终结动荡纷争的旧时代,开创天下一统的新时代?一般而言,追求统一的政治抱负,积极进取的先进文化,顽强拼搏的民族性格,始终重视军事实力,比较彻底的变法改革等,无疑是助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但从更深层而论,还有以下三点至为关键。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失理想信念。从秦人建国之际秦襄公僭越礼制,以天子之礼设畤祭天,到秦穆公以"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自居,从秦武王举鼎绝膑到秦王嬴政伏六王而定天下,历代秦人问鼎中原、一统天下之志坚定不移、一脉相承,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聚沙成塔、久久为功,最终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二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秦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秀的特质,其特色和优势来自秦人宏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在秦文化中,对周文化的继承无疑是其主体成分,但在秦国社会,并未因此而受周礼束缚趋于保守,如血缘宗族和世袭贵族对秦国政治的影响远较东方六国为弱,故以地缘为主的郡县制在秦国、秦王朝得以推行。再如后起的秦人虽然在文化上并没有产生像东方六国那样的大思想家和重要的学术流派,却在重用六国人才并将新的思想文化创造性运用于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上,不仅非常成功,而且遥遥领先。究其根本,就在于秦国形成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文化观,由此确立了其文化始终能够趋向先进的优势地位。

三是坚持富国强兵之道。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兴盛,既需要正确的道路方向选择和先进的治国理念引领,也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两者缺一不可。秦国在致力发展和崛起中,始终重视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兴修水利,推广铁器、牛耕,以农为本,奖励耕战,是秦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到战国后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三大经济区秦国独占其二,而且还拥有陇右等西北战马基地,其国力已远超东方六国。可见,国力雄厚、兵强马壮是秦国实现和巩固天下一统的根本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历史,几千年间,曾出现过不少地域辽阔、辉煌一时的大帝国,但从波斯帝国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古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在各领风骚数百年之后,无不消亡解体为单一民族的普通国家。唯有秦王朝在国家、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所奠基的古老中国,虽历经分裂与动荡,饱受侵略与宰割,却一次次浴火重生,走向复兴,与天地同在,同日月永光,昂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历史上先进的天下一统国家理念和秦文化所奠定的天下一统文化的意义及价值正在于此。

当前,我们正在阔步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起点上,在全国上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伟事业中,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往开来、奠定天下一统基础的秦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既是富矿,也亟待开发。

鼓楼区政协副主席兰志红署名文章:增强"七种意识"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要求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人民政协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优势,能够协助党和政府纾民困、解民忧、惠民生,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政协委员来源广泛,是各个领域和界别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士,能够通过协商议政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建言资政。从这两方面来讲,新时代加强政协履职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增强政治意识。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牢固信念的压舱石。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团结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