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徐文秀公开发表文章汇编-171篇(第3/2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231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78分钟。

利器变钝器掩盖了问题、掩饰了矛盾、助长了歪风邪气,可谓害人误己损事业,危害甚烈。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体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而言是最好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对他人而言是最及时的"扯袖子、提个醒、吹吹风"。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严是爱、松是害,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才可以使党内同志间的矛盾和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这是同志间的真心待人、真情对人、真诚为人。

莫让利器变钝器,说到底一靠教育引导,二靠制度保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在党内大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于人于己于党的事业的好处,说清楚、讲明白讳疾忌医、庸俗之风的危害,在党内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提倡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好风气。批评人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勇气,自我批评是一种自觉、胸襟和坦荡。敢于开展批评的人,只要出于公心、自身过硬就有底气;敢于开展自我批评的人,只要心态端正、思想纯洁,不讳疾忌医就有勇气。面对缺点、不足和错误,必要的"拍桌子"比一味的"拍胸脯"更有意义,必要的唱"黑脸"、说"硬话"比婉转、客气和软绵绵的"思想按摩"更有价值。当然,批评人有时会得罪人、丢些票,开展自我批评有时会搞得自己不好看,甚至下不了台,这就要求我们干部人事制度提供保障。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出于公心,自我批评真正触及问题,相互批评敢于指出问题,防止好人主义,让批评与自我批评蔚然成风。

多一些"问题意识"

当前,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前行的步伐坚实有力,可以说,民族复兴的曙光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彰显,中国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现实。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判断和基本结论。

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进步与矛盾问题同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着各种风险和考验,布满各种荆棘和暗礁。特别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大量不确定、不可知的矛盾和问题时刻潜伏着,有的还显得比较突出和尖锐,这是一个需要经常面对的事实。现实告诉我们,脑子里多装一些问题,多一些"问题意识",多一些"底线思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紧迫。

应该说,不少人还是比较动脑筋、想问题、爱思考的,他们往往能够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从当前、长远两个视角着想,发现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但是,也有不少人往往沉湎于日常事务,"跳"不出来、静不下来想问题;还有不少人习惯于看好的一面,喜欢晒成绩单,乐于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眼里到处莺歌燕舞,看不到问题,脑子里也没有问题这根弦;有的则看到了问题却不愿、不敢触及,生怕谈多了问题"煞风景",冲淡了成绩,挫伤了士气,于是对问题躲着、绕着、回避着,等等。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淡化问题或者"问题意识"淡薄,最要命的是使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大问题变得不可收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问题的爆发都有一个萌芽、发酵以致结成恶果的变化发展过程,倘若不能发现在早、解决在小,就会像人体的恶性肿瘤一样无药可救。淡化问题或者"问题意识"淡薄,最可怕的是使我们的同志骄傲自满、夜郎自大,逐渐麻痹大意、麻木不仁,变得飘飘然、昏昏然,等到"老虎追到屁股后面还以为是猫",出了大的风险"天塌下来"还浑然不知,成了温水煮青蛙,不治而亡。

多一些"问题意识",就是多一份清醒和自觉。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问题是给有头脑、有警觉的人提出的。"问题意识"说到底是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多发现问题不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抹黑,而是自我警醒和自我鞭策,脑子里经常想着、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冷静和理性。特别是,看出问题也是一种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意识"强弱是一种能力素质的反映。

多一些"问题意识",就是多一份责任和担当。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的全在于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就失去了意义。然而,相对而言,发现和提出问题容易些,研究和解决问题则更难些,好比看病易,"开药方"、治病难。"问题意识"的全部内涵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多一些"问题意识",不是为问题而问题,不是指手画脚专拣毛病,自己却作"壁上观"、"局外人",而是要躬身力行去解决或推动问题的解决,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头顶上多了一份责任,肩膀上多了一份担当。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是前行的导向。问题虽然可怕,但如果常常想着、时时装着,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千方百计想办法去克服它、解决它,问题也就是"纸老虎"不可怕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导引时代向前走的一个个路标。对于这样那样的问题,重要的在于保持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拔钉克难,"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改革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靠发展来克服。唯如此,多一些"问题意识"才有它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五个无"干部要不得

最近到基层调研,感觉经过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作风确实有很大转变,非常难得、非常可喜。但也听到群众反映,有的干部因为怕出事、怕出错而干脆消极作为,有的则出于为官不易而不作为,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心中无数、脑中无事、眼里无活、手里无牌、落实无果"。这"五个无"是对"庸懒散"干部的一个鲜明概括,是对"虚浮空"干部的一个准确描述,也是当前干部"四风"问题的折射和反映,不可取、要不得。

"五个无"干部的出现,从客观上分析,在于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压力不大、动力不足,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有的地方和单位看似有目标任务,但虚的多、空的多、弹性大,既不够具体,又不够到人到位。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缺乏竞争就缺乏活力;不严就容易松垮,不紧就自然懈怠。如果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甚至有时多干不如少干,那么那些"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思想懒汉"和闲人就会过得自在、活得潇洒。从主观上看,是因为一些干部事业心缺乏、责任感缺失,精神状态不佳、作风不实,能力不强、本事不大所致。有的干部只是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满足于对得起"工资表",有的甚至还把它当成一种副业,不投入、不敬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管差不多,不管差多少,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干部自然脑中无事、眼中无活。有的干部作风漂浮,习惯于做"虚功"、冒"虚火"、出"虚汗",满足于搞形式主义,走走套路、摆摆样子。这样的干部自然对事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以为然,于是很多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有的则是不善于学习和实践,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于"吃老本"、不注意长本事,手里只剩下一点点土办法、老办法和笨办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等等。

"五个无"干部对事业无益,对自己无利。心中无数的人,凭经验、想当然,习惯于拍脑袋拍胸脯,结果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给事业带来危害。脑中无事的人,整日脑子里空空的,不想事、不装事、不记事,结果事到临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眼里无活的人,对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应麻木迟钝,总像算盘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处处显得被动。手中无牌的人,即使有想干事的愿望和激情,也缺乏干成事的功夫和底气,有想法没办法,有思路却找不到出路,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怎样出手。落实无果的人,是只开花不结果,"只闻楼梯响不见下楼来",有始无终、有头无尾,开"空头支票",失信于民,凉了人心。总之,这"五个无",既反映出一些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毛病,又暴露出他们力有余而心不足的问题,既损害党员干部形象,又妨碍党的事业发展。

让"五个无"干部坐不住、待不下、过不好,一靠强化教育,二靠制度约束。对"五个无"干部,要经常扯袖子、打招呼,真正让这些人脸红心跳。核心是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他们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事业发展上来,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同时,要从制度上加强监管,强化约束,切实解决好人浮于事和动力不足问题,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心中有数的人作决策、脑中有事的人出主意、眼里有活的人机会多、手里有牌的人有舞台、落实有果的人受表彰,让那些"五个无"干部"靠边站"、"没市场"、"被淘汰"。

把"冷板凳"坐热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84岁的屠呦呦身着紫色长套裙出席领奖。那一刻,她是最美的人。多年间,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青蒿素,试千方、尝百药,终为人类健康作出历史贡献。这样一种把"冷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在许多人眼里,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份,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没相连。可是,正因为吃得了坐冷板凳的苦,才翻开生命的新篇、打开事业的新局。翻译家田德望历经18年翻译世界文学名著《神曲》,所付出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原文仅7万字的《地狱篇》,他标注了16万字的注释,《炼狱篇》的注释更是多达34万字。没有这一番沉寂和呕心沥血,怎有如此成就?

然而,又有多少人甘愿坐冷板凳,遑论把冷板凳坐热?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立长志而是常立志。不愿、不屑坐,不甘、不敢坐,不会、不善坐冷板凳的人,或为名所困,或被利所惑,或受种种杂念所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不去追名逐利是一种本事。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源自他满腔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大方向、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把冷板凳坐热不是苦熬苦等,而是以时间为刻度,不断书写自身本领的新高度。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一以贯之、一干到底。语言学大家王力一生笔耕不辍,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连续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他不闻不问。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坚守与勤奋,才有了《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经典之作。善于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来敲门。

庄子有言:"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是只准备三餐,还是"宿舂粮",抑或是"三月聚粮",所达致的结果迥然不同。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

胸有"格局"立天地

格局如何,往往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行多稳,能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担。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是胸襟、眼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现实中,格局不大的人不少。有的不愿"仰望星空",对瞬息万变的大势不敏锐,对已然变化的时机不在意,习惯于独处一隅、自弹自唱;有的心里少"一盘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固守狭小的利益藩篱,患得患失;有的平日唱高调、说大话,一旦碰到矛盾问题,尽显小家子气;还有的人格渺小、人品卑琐,说一套做一套,口言善身行恶......一些人出事、惹祸、闹笑话,甚至犯很低级的错误,往往肇因于格局太小太低。

大格局的人,有一种"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封建士大夫尚且有此胸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有家国情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一个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视野和胸襟就宽,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以国为重、以民为重。只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才会有"大气象""大气魄",才是有大格局的人。

大格局的人,有一种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反映格局,格局决定担当。有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当生命,有的人则仅仅把工作当职业甚至副业。能把工作当成事业乃至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种大格局。他们重任来了扛得起,压力面前扛得住,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改革的大潮中,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正需要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披荆斩棘爬坡过坎的凌云壮志。这种担当的品格,源自一份责任和使命,更源自一种自信和胆略。

大格局的人,有一根"定海神针"。"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格局之大,皆因胸中有大丘壑,心藏静气与定力。现在不少人缺的就是心静,总是心浮气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管控不好内心的欲望。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住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让心灵"修禅打坐"。

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就是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大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就能让自己的格局不断成长。

让群众"听话",得先让干部"像话"

"干群肩并肩,力量大过天",干部同群众抱成一团、相互协力,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迈不过的坎。与基层干部交流接触,却常常听到一些人"吐苦水":满腔热情做事,可是群众不说好、不点赞;一些群众胃口高、诉求多,时不时出难题、对着干;动不动就指责干部搞腐败,干部有理说不清......

毋庸讳言,干部"出了一身汗,仍然不好看",心中难免有委屈和怨叹,也应当给予理解。但从根本上说,没有不像话的群众,只有不称职的干部,干群关系出现隔阂和裂痕,还得反求诸己找原因。许多时候,往往是因为没有把好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才造成群众误解,岂能怪"群众变坏了"?往往是因为态度不端、谋事不正引起群众反感,怎能责难群众过于挑剔?

群众的意见是最好的镜子。群众心中有杆秤,最清楚谁真心实意对他们好,最明白干部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没有哪个群众会成心同一个好决策、好项目过不去,也没有哪个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干部,能骗过群众的眼睛。要想群众说干部的好、念党的恩,就必须拿出真情感、真本事。走近群众很容易,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走进群众其实也并不难。

让群众满意,得先让群众受益。群众工作的意义,在于让群众得实惠,生活有起色、有奔头。一些干部要么是看领导脸色"下菜单",把领导点头当劲头、领导爱好当嗜好,要么是打着民意的幌子,图个人虚名、得个人实惠。不以群众之心为心,怎能得群众满意?同民意对表,向民心聚焦,多与民挣利,而不是与民争利,多为群众利益着想,群众岂能不给干部打高分?

让群众"听话",得先让干部"像话"。有的干部持身不严,干事不实,一遭碰壁还口无遮拦:或是指责群众为"刁民",不好伺候;或是讥讽群众素质差,不识抬举;或是呵斥群众"跟我做恶就是跟党和政府做恶"......如此官僚做派,不仅在群众面前说话不灵,还会闹出不少雷人雷语。群众不是墙头草,是实绩而不是权威,才能真正让群众心服。为人有党员的样子,行事有公仆的里子,干部"像话"又"像样",群众的大拇指才会竖起来。

让群众信任,得先让群众明白。干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无形中有一种强大公信力。公信源于公开,要取信于民,就得敢于公开、善于公开、及时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方能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信得过,干部方才立得住。有的干部觉得自己整天被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搞得灰头土脸,解决办法就在于,推动政务公开、决策公开乃至"家务"公开,确保公示不"假唱"、公开不"假摔",经得起任何放大镜、显微镜的检验。

"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这是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之谈。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面对面,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方能赢得群众口碑,建起事业的丰碑。

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

"朋友圈"竟成了"腐败圈",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被朋友"拉下马",这样的堕落轨迹令人警醒。

不禁再一次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那句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糖弹"有着极大的诱惑性和迷惑性,能够吊足人的胃口,刺激人的"食欲",麻醉人的意志。联系当下一些屡屡被"糖弹"击倒的领导干部,令人扼腕叹息,更令人痛定思痛。

古人云:"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诱惑常常令人欲罢不能,"围猎"者正是看中了这一人性弱点,利用"糖弹"的引诱和迷惑作用,大搞利益输送。或先搞感情投资,认"干爹"、做"干儿",进圈子、结圈子,结成一条绳上的蚂蚱;或以各种名目的所谓"代持"结为利益共同体,暗度陈仓、投桃报李;或放长线钓大鱼,今天你给我好处,日后等你退了或者转岗了再"连本带息"还给你;还有的,以安插老婆孩子"吃空饷"为饵,让你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被乖乖地牵着鼻子走。还有一种思想上的"糖弹"。有的用各种甜言蜜语进行"思想按摩""精神催眠"和"言语贿赂",或在干部的兴趣爱好上投其所好,最后拉你下水,直至"捧杀"。对"围猎"者而言,"围猎"的成本虽然很高,但最终都会转嫁到公共利益上,由公权力来买单。

"糖弹"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极具杀伤力和致命性,一旦被侵袭则万劫不复。不少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年轻时也曾吃过苦、受过累、流过汗,也曾战胜过各种工作困难、挫折和压力,有的还曾做出了一些成绩,甚至不愧功臣的称号。却在那些心怀叵测、居心不良者释放的"糖弹"面前栽了跟头、吃了败仗,不仅令个人和家庭陷入悲剧,也给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重大损失。惨痛代价面前更应明白,当官发财必须两道,为公为私必须两清,廉洁自律必须成为每个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

"围猎"可恶、可怕,其手段虽然高明,但只要有颗提防之心、戒惧之心,就不难识破"围猎者"的诡计。要做明白人、明眼人,善于从"香风蜜语"中分清好坏对错是非,不为"七情六欲"所惑,不为鲜花掌声所醉,不为身外之物所迷。打退"糖弹"的进攻,最根本的防线在于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养就一身正气、骨气和硬气。人得有一种气概、一种精神和一种格局,内心始终有大目标、大方向和大原则,始终知足、知耻、知畏,有信念、定力和静气。人可以没架子,但得有样子,骨头硬、腰板直。不被牵着鼻子走,才不会在"糖弹"面前束手就擒。

"树欲静而风不止"。抵御"糖弹",并不是要闭门谢客、断绝同外界的联络,而是要由外及内,修好内心私欲的防护堤。须明白,欲壑难填,趁早回头上岸;贪欲无艺,最好悬崖勒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强大的欲望管理能力,不仅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个人品质,更是为官从政所必须涵养的领导力。

靠什么洞察"局"与"势"

最近,有位老同志在回顾自己的从政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要走对路而且坚定地走下去,经常注意分析和把握好我们所面临的局势很重要。做到心有大局、胸有大势,才会气定神闲,才不会走偏方向。这话意味深长。

抗日战争爆发10个月,当时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毛泽东同志写就《论持久战》,一下子廓清迷雾,令中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躁进中保持了冷静。大量事实告诉我们,看清大局大势,根本在于"背靠马列",重要的是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去看待和把握形势、分析和研究问题。"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经常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动态发展而不是静止僵化地、历史客观而不是一时一事地、大坐标大格局而不是一隅一己地看待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天,老百姓的利益是地;中央的要求是天,基层的需求是地。要看清大局大势,关键在于"顶天立地",顶这片天、立这块地,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现实中,一些人不紧跟党的方针政策新精神新要求新思路,于中央的新任务新部署不敏感;还有一些人习惯"宅"在机关大院里发号施令、闭门造车,很多想法、说法和办法常常与实际脱节或"打架"。这样在工作中就容易跑偏,分不清主次。惟有"顶天立地",才能遇忙乱而有定力,临大事而有静气,咬定青山不放松。

看清大局大势,迫切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人都有困惑疑惑,特别是在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杂音、噪音频现的舆论场,经常会有许多看不清、弄不明、想不通的地方,当我们被眼前的"雾霾"遮蔽了双眼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实际中去"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互联网时代,即便"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电脑代替不了人脑,冰冷的屏幕替代不了生动的面目,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无法取代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互动。到基层一线去潜心调查研究,就能不为杂音噪音所扰,把握主流、抓住主要。

眼下,"短平快"的社会运行节奏,碎片化、杂乱化的信息流,常常让人眼花缭乱,甚至真伪难辨、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势下,要看清大局大势,还在于踱好"方步",静下来学习、慢下来思考。现在不少人似乎都在急匆匆地赶路,走着快步、碎步,有时甚至迈着"猫步"、乱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陈云同志说,党内得有一批人是踱方步的。静心学习、用心思考,远离喧嚣,守住内心那份宁静,见微知著、落叶知秋,处一隅而谋大局、偏一方而谋大势,方能分析和把握好局势。

"识时务者为俊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说的都是及时分析、判断和把握局势之极端重要。善于洞察"局"与"势",我们就能清醒而执着地干好自己的事。

大道至简说"关系"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受污染,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司空见惯,五花八门的"关系学"大行其道,人们习惯找关系"摆平"、靠关系"搞定",人际关系被搞得歪东倒西、走形变样。然而在正风反腐的大势下,曾经通行的"潜规则"开始不灵了,一度热门的"关系学"开始降温了。由此我们不妨深思,究竟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构建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同志式关系。曾几何时,一些人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或相信"公章不如私章""原则不如老乡",把人与人、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得庸俗低俗粗俗。平时得"送点",节日得"打点",或经常聚在一起吃点喝点、拉拉扯扯,或打牌搓麻、洗脚桑拿,或热衷搞什么"同学会""战友圈""乡友帮",甚至热衷"拜大哥",搞江湖式的"金兰结义",等等。于是,不少人"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不讲原则只看私交,等距离的同志式关系变异成零距离的"小兄弟"关系。

为人处世重人情不等于搞私恩,懂世故不可以太世俗。健康的人际关系如阳光传递温暖、传播正能量,似雨露润物无声、滋养心田。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的交往,既不要刻意走得太近,又不要走得太开,这样才能走得很远。正所谓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特别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更应该大力倡导同志式的人际关系,让人际关系更纯粹些、更简单些、更阳光些。

构建规规矩矩、平平常常的上下级关系。有的人习惯看领导的脸色说话办事,甚至一味地把领导的表情当心情、嗜好当爱好,吹吹拍拍会来事;有的甚至削尖脑袋攀高枝、抱大腿,找靠山、寻背景,拜码头、进圈子,甘当"家臣""走卒""伙计"和"马仔",搞人身依附那一套。这是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现实版"。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这样的关系迟早会出事,落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上下级相处是一门学问,应该有合规合纪的相处之道、合情合理的相处之术,对上从道不从上、唯实不唯上、跟理不跟人;对下护人不护短、关爱不溺爱、靠团队不靠团伙,把上下级关系想透了、理顺了,就不会把自己弄得左顾右盼、患得患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