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国有企业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一)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1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5.5亿元,同比增长28.45%;实现利润总额284.4亿元,同比增加14.6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3.95亿元,同比增长10.71%。
(二)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1至9月,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70.61亿元,同比增长20.04%,其中房地产投资286.24亿元,同比增长24.09%。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24.79%。
(三)境内外发行债券情况。截至9月末,公司累计境外发行银团类债券15支,共计55.9亿美元,均按时兑付本息,未发生违约情况;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2支,共计60亿元,其中5年期30亿元,7年期30亿元,均已按时兑付本息。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3支,共计240亿元,其中超短期融资券50亿元,中期票据130亿元,年度票据40亿元,均已按时兑付本息。
(四)主要财务指标。一是应收账款余额及坏账准备。截止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3839.84亿元(含贸易融资),较年初下降40.49亿元,降幅为1.03%。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2.88亿元,较年初下降7.85亿元,降幅为1.94%。二是存货余额及跌价准备。截止9月末,公司存货余额1170.38亿元(含库存商品、发出商品、材料等),较年初增长278.72亿元,增幅为31.85%。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2.09亿元(含库龄内跌价、库龄外跌价),较年初增长71.32亿元,增幅为419.09%。三是总资产周转率。截止9月末,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5.5亿元,综合毛利率29.76%,全面成本费用控制较好,实现营业利润281.82亿元,同比增长22.3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3.95亿元,同比增长10.71%。截止9月末,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6.76次,较年初下降0.12次;净资产收益率为9.67%,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四是流动比率。截止9月末,公司流动比率为3.44,较年初下降0.17;速动比率为2.67,较年初下降0.1;总资产周转率较年初下降0.12次。五是资产负债率。截止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46%,较年初上升0.35个百分点。其中带息负债比率为36.82%,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整体长期负债占比为46.3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二、生产经营总体运行情况
(一)扎实稳住市场大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公司持续巩固市场龙头地位,以国内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深度构建国内外市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达19025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14769亿元,同比增长2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比重为80%;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4256亿元,同比增长47%,占新签合同总额的比重为20%。
(二)聚力提升创效能力。一是坚持向进度要效益。狠抓存量项目攻坚,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实施挂图作战,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截至9月底共实现新开项目开工1078个(其中高速公路项目81个、水利项目19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509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31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16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5个、土地整理项目36个)、竣工项目投产150个(其中高速公路项目7座、水利项目2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47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68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2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个、土地整理项目26个)。二是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践行"大成本"管理理念,制定出台《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办法》,建立从标前预算编制到标后结算考核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发布《精益管理规定》及《精益管理指引》,不断促进管理优化;落实"向管理要效益"要求,印发《"低成本"项目管理方案》,强化成本底线思维;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建立从标前成本预测和决策,到标中过程控制和核算、标后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三是坚持向集约要效益。优化区域配置,加大跨区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资金、人、机、料等资源的统筹协调,全年完成海外市场间机械设备84台次、车辆75辆次、大型设备79台次、周转材料2.3万吨;加强"两金"管控特别是大额存款的管理;积极筹措各类资金确保生产需要;全面实施集中采购,实现采购降本增效;强化减租降费力度,全年合计减免租金约6亿元。
(三)持续释放改革活力。突出数字变革提速。紧跟数字化改革步伐,加速运用财务共享、智慧工地系统,创新项目"智能管控",提升数字化水平;积极推广焊接机器人、数控折弯机等自动化机械设备,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落实机料管理软件的推广运用,实现机料数据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区域统筹调度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提能。全年安排科技研发经费85亿元,占营收比重超过3%;提出科技课题14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7项;拥有各类技术人才6400余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近80人、博士硕士近3000人。突出人才引育提效。全年提拔选任中层干部37人;引进社会高级人才84人;引进研究生9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招聘毕业生45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人)。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
(一)布局结构仍需优化。从业务总量来看,公司今年离完成新签合同额16500亿元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从业务结构来看,公路业务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为83.82%,多元化业务尚未发力成势;海外成熟市场增量仍然不足,新兴市场增量占比依然较低。从区域布局来看,西部地区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仅为19.16%,省际分布不均衡;海外成熟市场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为46.76%,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省内区域差异较大,一体化发展需加快推进。
(二)内部管控仍需深化。一是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高。今年以来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但在项目精细化管理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部分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深不细、项目资源配置和现场布置不合理;部分重点项目未严格贯彻落实业主技术规范要求;重观摩轻实操的工作作风仍然存在;常态化的项目检视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两金"占营收比等指标控制难度增大。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加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体量大、产业聚集性强且地域分布广,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具有不可控性、突发性等特点,统筹好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难度极大。
(三)改革突破仍需加快。近年来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公司也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一是体制机制仍需完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有所增强但仍不够健全;部分单位仍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和"花钱养人"观念;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落实。二是创新能力仍需增强。虽然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荣誉,但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把握国企使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围绕集团"十四五"规划,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推进自身发展。优化区域化布局:"十四五"期间保持华南主阵地,拓展华中、西南、华东市场,扩大海外市场,夯实沿线国家市场基础,增强国际竞争力。巩固传统业务,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布局新兴赛道,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
(二)坚定不移狠抓效益提升,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成本领先,发挥成本对冲作用,缓解现金流压力,提升盈利能力和质效。严把项目入口,优化投资结构,聚焦基础设施,精准高效投资;扎实推进精益管理,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流程,提高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坚守安全底线,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遏制重特大事故。增强价值创造,提升企业实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寻找新市场切入点,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抓住新基建机遇,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创新,拓宽发展路径,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加速技术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利用智能化手段解决科技难题,加强成果转化,推动智能化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智能建造和智慧运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形成人才梯队,优化结构,支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