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报告
?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截至9月24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0%;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水质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1-9月水质指数变好幅度位列全国第10、全省第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海水)比例方面,春夏两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为99.1%(年度目标为96.4%),位列全省第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变好幅度位列全省第2。土壤方面,主要考核是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要求"十四五"期间每年达到100%,2025年终期目标值为"有效保障"。
(二)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不断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按照国家、省下达我市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任务,共划定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共计8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8个,市级示范区68个,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均已上报省政府。严格环评审批制度,截至9月24日,我市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27件,指导企业自行网上备案90件,对10家发生重大变化单位重新进行评估论证,对6家减量化重组企业采取调规措施,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好排污许可核发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企业470家,其中排污许可证持证企业351家,覆盖全市所有行业和领域。
(三)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加快建立健全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今年以来,我市新获批工业项目5个、入库项目43个,预计总投资约294亿元,将带动我市新增用电需求约17亿千瓦时。二是持续加大治气力度。以臭氧和细微颗粒物协同控制为主线,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升级等多项工作。目前,我市建成投用一批工业炉窑升级项目,第一批53台工业炉窑已完成超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预计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60吨。完成180余台柴油货车的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并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登记工作。三是深入实施净土保卫战。印发《茂名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组织编制《茂名市"十四五"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启动"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终期评估。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正在征求各单位意见。
(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截至9月24日,我市累计开工风力发电机组13台,装机容量49.05万千瓦,占全省17.6%;已并网发电12台,发电量1.26亿千瓦时。全市总装机容量为63.92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9.05万千瓦。积极创建绿色矿山,督促指导6家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其中阳江闸坡采矿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仍有不少的欠缺和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
(一)企业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企业重经济轻环保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利益驱使,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忽视或故意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做到达标排放。如:电镀企业偷排废水、废气;一些化工企业随意更改生产工艺,逃避污染治理等等。
(二)环境污染结构性治理基础有待完善。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偏重煤电油气运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还未做到与环境质量改善相适应协调发展;
(三)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目标压力较大。区域性复合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机动车辆增多导致臭氧浓度攀升较快、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凸显、二次无机物(POMs)和氮氧化物(NOx)污染问题突出等特征日益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严守三条控制线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三大控制线刚性约束要求不动摇。围绕红线调整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应用等工作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将各类规划环评纳入发展规划编制的重要环节并严格执行;持续开展"三线一单"动态更新及跟踪评估工作;积极推进"三线一单"数据共享与应用;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建设。
(二)加强环评审批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实施环评改革,完善机制,创新使用环评正面清单,扩大告知承诺制和豁免登记表备案规模。推进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改革监督执法抽查机制,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构建优质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效能。
(三)强化"双碳"政策落地应用和技术支撑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发展生态圈,支持合山核电二期项目,打造南方核电基地,发挥电力新能源产业作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出台管理办法,强化监督管理,打击违规生产销售行为,引导消费者选择标准电动自行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按需采购节能家电,购买节能产品和新能源汽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绿色转型。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领先。
(四)加大执法监管与服务力度。建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的"双随机"抽检,常态化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减少执法检查时间,提升执法效能,优化执法方式,依法行政,奖惩分明,确保企业守法经营,违法者受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公平正义。严守三条控制线,加强环评审批制度,强化"双碳"政策应用和技术服务,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执法监管与服务力度。
下一篇:建筑行业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