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市场监督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
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局紧紧围绕市场监督管理中心工作,突出抓好三大安全监管,有序推进xx区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特种设备监管。严格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落实省、市市场监管局的要求,明确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帮助基层找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切入点,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依法监管"的监管格局。重点覆盖景区、医院、学校、小区、商场等,设立22个接待登记点,检查观光车辆78辆、游览索道3部、电梯35台,发现隐患37条,已整改33条。加强民生计量重点领域的监管,围绕民生关注事项持续开展监督检查。本期查办2件案件,查处民生计量违法案件2件,罚款3万元。对辖区医疗机构、超市、食品经营单位的850台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
(二)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一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和《合肥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围绕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和餐饮消费,以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场所为主线,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自本期起,排查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10户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85户次、食品销售单位230户次;全覆盖检查全市1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门店、食品经营单位120户次;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10户次,收缴假冒伪劣食品45公斤;开展涉旅酒店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检查住宿酒店及餐饮单位110户次。二是深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通知,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市18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进行交叉互查和全覆盖检查,共排查647家校园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门店、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开展生产加工单位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酒类生产企业及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截至目前,排查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10户次,粮食加工和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0家,肉制品生产企业10家、酒类生产企业5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发现问题隐患33条,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四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食品安全监管。对旅游定点饭店、景区自营餐厅、旅游定点购物商超和农家乐等食品经营者实施日常监管,督促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游客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全面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一是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建立"县区吹哨、镇街报到、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推行网格化执法模式,充分发挥7个标准化市场监管所及4个"乡所合一"派出机构作用,摸清辖区市场主体底数。针对农村地区量大面广、监管人员少的情况,将村级网格延伸至自然村,将普通市场监管所覆盖范围拓展至集贸市场,织密市场监管服务网。二是发挥网格化作用,扩大日常监管覆盖面。以"乡村吹哨、部门报到"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反馈、协同处置、监督考核等流程,推动行政执法资源和力量下沉。今年以来,依托市县乡三级网格共发现并处理市场监管领域问题线索1200余件。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检查,规范网络交易活动。召开网络交易监管推进会,制定《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交易监管的通知》,多措并举促进网络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互联网平台管理,组织20余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如淘宝、拼多多等召开专题行政约谈会;发挥部门联动合力,开展"双随机"专项检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自本期以来,全市共检查网络交易平台60家次,督促平台内经营者自查整改违规行为35起,排查社交软件账号28个,处理网络交易投诉举报27起。
(四)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一是深入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出台《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公示系统,对全市9167家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信易+"模型已试运行推广,连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和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基于"信易+"模型开发上线"信用报告"在线查询功能,实现信用报告查询和打印一体化。目前平台已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500余次,提升了信用信息利用效率。三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医疗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涉企违规收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涉疫价格和竞争行为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本期以来,全市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367户次;检查图书发行单位55户次;检查房地产经纪机构及房地产租赁企业139户次;举办价格提醒告诫会9场次;开展行业收费专项检查7次;实施经济制裁5起。
(五)强化执法力度。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始终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为核心,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截至目前,本局共立案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12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办理商标侵权案件50件,专利侵权案件16件,商业秘密侵权案件15件,特殊标志侵权案件12件,质量安全案件7件,垄断案件6件,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广告案件8件,以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件18件。案件结案金额累计达112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生领域监管力度不够。群众对民生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该领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知晓度仍然不足,导致投诉举报较少,市场监管部门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例如,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影响恶劣;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商户中,部分商品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仍然存在;校外培训机构中,虚假宣传、天价学费、"黑班"补课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消费欺诈现象突出。上述问题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基层队伍力量不足。当前,基层市场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尤其受到高素质人才短缺的困扰。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不足问题,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流动性大,难以常驻一线全面履职尽责。此外,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压力,基层监管在资金投入上仍显不足,这些因素使得基层市场监管工作举步维艰。亟需通过增加编制、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切实补强基层市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
(三)数字化建设偏慢。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但我市在这一领域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开发及数据共享和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硬件和软件设备配备落后,数据信息录入不及时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信息数据未能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果和应用效率。为应对这些挑战,亟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全面提升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民生领域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为保障全市民生设施的安全运行,我们计划针对城市燃气管网、公园游乐设施等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和应急演练,以有效控制相关风险。持续推动校园卫生安全守护行动,确保学校饮用水的可追溯性,并实现卫生管理的全面覆盖。加大力度打击农村地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优化乡村医疗环境,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积极推进社区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农贸市场及便民菜店等场所的食品快速检测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不合格食品,防止其重新进入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推动经济主体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和完善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利用金融服务改革试点的契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它们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注重培育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性特点的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全面落实有关发展高端制造业集群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的申报工作,努力打造市级产业集群的典范。推动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提升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深入研究《行政处罚法》以解决处罚中的疑难问题,并制定严重违法企业吊销营业执照的指导意见。开展对虚假违法广告背后深层次违法行为的研究,以及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委托第三方机构的试点工作。推广有效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的措施,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质量分级制度。推进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促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常态化协作机制,加快综合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合作,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深化市场监管信息化构建。着力打造智能市场监管体系,整合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线上监控+实体检查"和"双随机抽查"等监管方法,适应新兴产业需求。强化平台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准,尤其在食品、化妆品和关键工业产品监管方面。建立预警系统,迅速识别并应对质量安全隐患。实施风险控制策略,防范风险扩散,消除负面影响。详细记录情况,及时报告进度,追究相关责任。确保监管闭环,定期分析数据,把握工作动态,科学研判后续方向,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上一篇:市图书馆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市委宣传部2024年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