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第33/84页)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式调度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新基建重点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5000个。推动"吉电入京"特高压项目尽早纳入国家规划,加强坚强智慧电网建设。推动梅河口-桦甸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新型城镇化重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抓好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通榆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支持梅河口市、抚松县等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推动长吉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新改建一批城市污水管网、供水管网、供热管网、燃气管网,建设四平市、松原市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新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50处。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00个、棚户区1.9万套。交通重点续建烟筒山至长春、长春都市圈环线东环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631公里,建成桓仁至集安、大蒲柴河至烟筒山2个高速公路项目,桦甸实现通高速。新开工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都市圈环线西环等高速公路项目。力争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开工建设,抓好延吉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全面开展长辽通高铁项目勘察设计工作。水利重点加快推进"大水网"工程、永吉城防等重点项目,做好西部河湖连通、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等重大工程收尾工作,开工建设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大安灌区二期等水利骨干工程。要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全力创造项目开工建设条件,避免出现"钱等项目"现象。
(二)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吉林强。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加快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依托长春汽车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进一步巩固汽车大省地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支持一汽、服务一汽、配套一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产满产,力争一汽全年省属口径整车生产实现260万辆。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全力服务好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组织好全球产业链招商。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强省,推动电池、电驱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零部件项目落户吉林,打造核心配套商集聚地,提升本地配套、本地采购比重。瞄准世界一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国检中心。筹备组建汽车工业研究院,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加快汽车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掀起建设高潮,分批形成产能,构建完整的乙烯、丙烯产业链,打造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出台支持碳纤维产业政策2.0版,推进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拓展航空航天、风光发电、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场景,保持技术领先,推动降本增效,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稀土磁性材料高端应用技术转化中心。支持打造长春光电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白山硅藻土、磐石石墨等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通化中溢30万吨新能源负极材料、30万吨石墨电极及石墨制品项目建设。
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优质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日化品和化妆品及原料、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药设备和检测仪器、医药商业和流通、医疗和健康服务九大板块,以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和大集聚区为抓手,加快建设医药强省。发展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等创新药物,支持"长春药谷"和长春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一批防治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加快药品上市进程,推进安睿特人白蛋白、凯莱英医药中间体、东宝重组人胰岛素、敖东中药配方颗粒、万通贴剂、修正医药健康产业园、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圣博玛超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先进医药器械创新中心,推动高端光电技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东北亚美谷"发展医美产业。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大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饮食、康养、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
巩固扩大装备制造业优势。支持中车长客发挥整车优势,拓展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维修保养等产业链增值服务,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新产品开发生产。做大做强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启动实施国家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着力补齐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短板。
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清洁型电源、友好型电网、灵活型负荷、主动型储能"为主体的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陆上风光三峡"新开工风光发电装机719万千瓦。"山水蓄能三峡"重点抓好1040万千瓦在建及纳规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2个项目。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推动"多能互补"模式发展。支撑性保障电源重点建设4座燃气电站。"大电网"工程着力谋划吉林电网"四横四纵"主网架构,强化500千伏电网结构,完善220千伏线路布局,构建辐射东西方向的坚强电网,提升东西互济和新能源送出能力。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在建负荷项目建设,推动协议项目签约落地。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吉林。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设施20万千瓦以上。"氢动吉林"行动重点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电投氢能产研基地建设,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推广城市公交、环卫等氢能车应用。加快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新下达3001个行政村风光发电指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确保2024年全部投产达效。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和交易机制,出台支持新型电力系统配套政策,健全电力产业上下游环节价格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22项重大工程。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引领消费、创造就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统筹推进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四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农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大发展,精心打造后疫情时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加快恢复文旅消费,创建旅游休闲城市,将"长白天下雪""22℃的夏天"等品牌形象推向全国,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大旅游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高质量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加快完善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链条发展。精心打造一批串点成链的精品乡村旅游点,叫响吉林"醉美乡村"旅游品牌。加大文旅企业纾困力度,推进国有旅游资源整合。支持长白山、查干湖等标志性景区和度假区提档升级,支持抚松县、池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万达长春国际影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提升城市会展功能。加快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推进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特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和科技服务集聚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