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93篇(第15/126页)
一年来,我省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策划6类题材53部重点作品,拍摄完成电视剧《红果果金担担》、纪录片《文明的交响--莫高窟》、歌剧《呼儿嘿哟》,创作纪录片《黄河之滨也很美》、电视剧《英雄的旗帜》等。
2022年,披着清凉绿色、露着白白的牙齿憨笑、踩着一只"愤怒的小鸟"
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彻底火了。以国家旅游标志--东汉铜奔马为设计原型,将文物拟人化,加入有趣的性格特征,由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推出的文创产品"马踏飞燕"成为当年"顶流"--线上,动辄数十万点赞、转发;线下,甘肃省博物馆门口排起长队,只为一睹"绿马"芳容。
2022年,我省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化"三馆"免费开放,改造提升陈列展览、新推临展180多个、服务2100多万人次;建成陇上飞跃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9.8万场次;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和"三下乡""春绿陇原"等惠民活动,惠及6000万人次。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关键还是党的政策好。"清水县松树镇邵湾村村民邵爱国说,这几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配备了投影仪、摄像机、各类乐器、音响等设备。有了这些设备,村民可以在农闲季节或传统节日期间自发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还能将党的惠民政策、农村实用生产知识通过快板、小品等节目传递给村民。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战略抉择。
2022年,我省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完成全省"一张网"省级技术平台迭代升级,13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榜单机制,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下载量突破460万,累计阅读量达6.9亿;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断深化内容生产改革,推出一批优质融媒产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征途不已,奋斗不止。当2023年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已意气风发,走上新的赶考之路。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思想支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共同团结进步 共同繁荣发展
十堰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2023年1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两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树立问题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十堰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厚植团结沃土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统一谋划部署、组织实施、考评问责。同时,将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提请纳入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要求各地各单位将会议精神、民族政策法规、相关文件等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各党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内容。
履责于行,担当有为。制定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措施》,明确各地各单位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职责,形成了统战部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指导各学校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44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以主城区示范点、民品民贸企业、民族乡村为工作重点,确保日常工作有人抓、反映诉求有人问、生活困难有人帮。
二、深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基础
根深方可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近两年来,我市在宣传引领上做文章、在助力发展上见实效、在强化保障上见真功,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创新宣教形式。以民族团结进步宣教月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契机,利用
各种媒体推送民族政策法规信息300余条,发放资料1万余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部队等"七进"活动,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组织各族群众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唱民族团结赞歌""民族一家亲共抒民族情"等活动,营造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发挥典型作用。指导3个单位争创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家单位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指导推荐申报"三项计划"试点项目16个。积极组队参加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十六届省运会群众体育类(少数民族)比赛。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家、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0人。
三、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红利
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文明进步,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经济发展一盘棋。我市成立支持湖北口回族乡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烟草局等9家单位为湖北口回族乡争取发展资金和项目。积极向省民宗委争取,帮助市县两级解决2022年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1万元。下拨市级民族发展资金50万元,支持有关县(区)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生态果园、特色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