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生健康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县卫生健康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根据省市县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结合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现将我委承担的新冠疫情防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优化疾控资源配置,加强县疾控中心、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2022年,投入近1000万元购置了2辆核酸检测车、10辆负压救护车。累计查验入涡车辆110.64万辆,劝返3.28万辆,检查各类重点场所7.2万家次,接种新冠疫苗221.56万剂次。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XX方舱、邻里中心等隔离点,加之宾馆酒店、学校宿舍等,共计储备隔离房间11784间。投入近1.2亿元购置医疗器材和耗材等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快速有效处置"X.XX""X.X"突发疫情。在做好我县防控工作的同时,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支援了XX、XX、XX、XX、XX、XX等地抗疫工作,先后为XX、XX等5地1.5万余人提供集中健康观察服务。通过演练和实战,我县基本建成了一支融合医疗、防控、检测、管理等多专业的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
(二)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重点推进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专科建设的远程医疗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向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转变。2022年前三季度,县医院、县中院门诊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81%、43.16%,出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8%、9%,手术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56%、10.34%。2022年,通过落实全省"千医下乡"活动,县级公立医院共选派22名专家驻点帮扶,培训基层医疗机构918人次,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门、急诊总人次达到115.67万人次、同比增长18%;住院人次达到3.52万人次、同比增长35%。我县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得到省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做法向全省推广。
(三)积极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
扎实实施民生工程,我委共承担幼儿托育、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和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3项民生工程,目前已全部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托位数已完成1800个(完成率225%),宫颈癌筛查25075人(完成率250.75%),乳腺癌筛查3103人(完成率155.15%),老人便民服务志愿者招募80人(完成率100%)。积极实施"暖民心--健康口腔行动",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科普宣传活动。2家县级公立医院、1家民营医院和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口腔科,配置牙椅14张,为7600名6--9岁适龄儿童实施了恒牙窝沟封闭。努力做好信访化解工作。截至10月底,我委受理信访件38件,已办理37件,1件正在办理;受理人民网留言50件,已办结50件;受理市长热线2215件,已办结2201件,正在办理14件;受理互联网+督查60件,已办结60件;受理人民群众来电短信111件,已办结108件,正在办理3件;受理市卫健委转马上就办件17件,已办结17件,群众满意度100%。
(四)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以XX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体托管县中医院为契机,坚持"名医带名科、名科创名院"加强中医专科、中医专病建设及中医药特色人才、业务带头人培养,全面提升县中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县中医院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现场登记评审,县医院"全国基层名中医专家XXX传承工作室"通过验收。先后与省内、外三级医院建立22个专科联盟,新获4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申报2个省级特色专科。中药熏洗方获省2022年度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开展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建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五)筑牢医疗卫生服务服务网底
改善乡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在XX镇、XX镇二级综合医院成功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XX、XX等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全面提档升级村卫生室就医环境,目前,7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点)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加强地方人才培养,今年XX卫校卫生类中职招生256人。建立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母婴安全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已初见成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与智医助理、远程心电、远程医学影像等系统互联互通,可向居民提供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智能化服务。
(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增强抚幼养老功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制。今年共对托育机构发放奖补资金25.74万元,共对入托家庭发放入托补贴60.56万元。在中医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在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老年医疗多病共治能力。做实做细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完善上门服务。目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以上。
(七)扎实推进其它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卫健委作为牵头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要求,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县创建工作已通过市爱卫办初评,并向省爱卫办推荐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同时,推荐申报1个省级示范卫生乡镇、30家省级卫生示范单位、11个省级卫生示范社区(村),省爱卫办年底将组织专家组对我县进行暗访调研、评估验收。二是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县妇幼保健所业务综合楼2个续建项目加快扫尾工作,近期投入使用。今年新开工的县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县医院北区改扩建项目、县中医院老年病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县中医院XX分院建设项目、乡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工程5个项目均按序时正在建设,总计划投资21.8亿元,已完成投资0.78亿元。三是做好村卫生室债务化解工作。全县债务村卫生室353个,已化解303个,打款1516万;其余50个纳入属地政府化债范围,经摸排和确认,实际不存在债务的28个,22个债务村室已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采取置换、重建、拍卖等方式对应解决。四是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管的住"、"应管尽管、应治尽治"的工作要求,地毯式全面摸排,落实四位一体包保,加强管控,及时治疗,建全预防精神病人危害社会的监护网。截止9月底,我县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433人,规范管理率为90.99%,面访率为90.43%,患者服药率为92.6%。
(七)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
卫健委党组主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医德医风和医疗行业行风专项整治,紧盯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专项工作等及时开展廉政教育和提醒谈话,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和行业自律意识。截至10月底,共廉政约谈10人次,提醒谈话36人次,责令检查18人次,通报84人次;查实2家医院11人存在截留收入和收回扣等问题,目前正在会同纪检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今年立案处罚68起,罚没款53万元。
二、2023年工作谋划
下一步,我委将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这一目标,按照上级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强化指挥体系建设,做好各类物资储备,锻炼更加高效的应急队伍,慎终如始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做好其它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补短板工作。合理布局全县医疗服务资源,积极引入县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省级、长三角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加强外转率较高的重点学科建设,全面对接名医名院,提升省级医院托管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效果。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通过派驻帮扶、外出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加快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制机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人才引进、薪酬改革等制度,严格目标绩效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三是扎实推进"暖民心"民生工程。积极谋划并扎实推进口腔医院项目建设,培养引进口腔专科人才,配置专用设备,扩大窝沟封闭面,加强效果宣传,扎实实施好口腔健康"暖民心行动"和"一老一小照护"、两筛三项民生工程,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县医院北区(XX中心卫生院新区)、县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县中医院老年康复中心,XX镇中心卫生院、XX镇中心卫生院、XX镇卫生院、XX镇卫生院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并扎实推进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新建项目建设。
五是力争"双创"成功。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三名"战略,加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使用效果,提高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完善创建工程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成功创建。
六是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治理行动。零容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加强从严治党,认真开展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严厉打击各类"红包"、"回扣"等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建设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