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晋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7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0分钟。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2月22日在晋江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晋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王明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晋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攻坚"三大任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顺利完成市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牢记嘱托、拼搏奋进的五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的殷切嘱托,始终把"晋江经验"

作为制胜法宝,充分激发全市上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要事难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成功申办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开创县级城市承办国际综合赛事先河,经受住疫情的大战大考,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突破29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4.7%、达252.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万元提高到4.8万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四,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县域第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为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晋江经验"新实践。

这是坚守实业、创新赋能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心无旁骛做实业,坚定不移强创新,加快构建"4341"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前列。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加快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升级,多维布局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1个超两千亿、1个超千亿、2个超500亿、2个超300亿的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筑链成势。产值超亿元企业1165家,上市企业增至50家,2家企业入列全国民企500强,规上工业产值超6900亿元,跑出年均增长600亿元的"晋江速度"。科技创新动力澎湃。国科大、福大科教园等大院大所纷纷落地,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升格本科,三大本硕高校、九大科研平台形成多核驱动。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4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6%。集聚院士工作站19个,高层次创业团队106个,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9支创投基金进驻运作,撬动80亿元社会资本。国家(鞋服和食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基本建成,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项目支撑坚实有力。持续开展项目攻坚主题年活动,比拼六大"两新"基地建设,滚动实施扩能生根、强链补链、数智技改等项目775个、完成投资600亿元,签约招商项目583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晋华、渠梁等高新项目实现量产,国际鞋纺城、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5个,企业"上云上平台"超1000家。

这是内外兼修、为民建城的五年。我们全面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泉州环湾发展,扎实推进"产城人"融合,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近悦远来,获评国家生态市、全国农村双创典型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快递示范城市。世中运筹办扎实推进,首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出彩举办。片区建设如火如荼。16个组团(片区)压茬推进,建成现代小区92个,改造老旧小区35个,投用保障性住房1.6万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9.3%。城市功能提档升级。完成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391个,"152030"快速交通圈基本成型,公路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6.9倍。在泉州率先启用智慧停车系统,新增停车泊位7294个。新铺污水管网263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村村覆盖,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9.5万吨。新建公园绿地74.3公顷、生态绿道48公里,30个体育场馆如期建成,九十九溪田园风光、二体中心、足球公园、南岸公园等公共空间开放迎客,市民尽享绿色休闲生活。城乡颜值持续提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铁腕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流域水质持续向好,连续五年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空气优良率连续两年达100%,群众环境获得感稳步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翻番,新增3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成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形成一批"晋江样板"。

这是改革图新、开放融通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方位融入新发展格局,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营商环境显著提升。始终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家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建成"一门式"行政服务大厅,政务数据实现全量汇聚,"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占比达98.75%,市场主体突破25万户,减免企业税费188.4亿元,兑现惠企资金128亿元,不良贷款率从4.9%降至1.5%以内,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新增1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成为全省首批集成改革试点县,圆满完成"三块地"等19项试点任务,多项首创成果被国家采纳。市属国企完成两轮重组,资产规模超1600亿元,培育2A级以上企业6家。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一网通办"。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79万亩、老旧工业厂房1480亩。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国际邮件互换局落地运营,鞋纺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陆地港升格为国际港口,机场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5.8%,外贸出口累计增长63%。缔结国际友城2对。向金门供水超1600万吨,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走深走实。

这是倾情民生、共享发展的五年。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民生支出441亿元,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惠民实事暖心实施。办成为民实事125件、民生微实事超千件,"四帮四扶"困难家庭2194户,在全省率先开展长护险试点。全市慈善组织累计捐赠14.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5万人次,荣获中国十大慈善城市,城市公益慈善政府支持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新增优质学位5.9万个,每千人医疗机构开放床位增至3.13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增至41.1张。清华附中晋江学校、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高端资源接续落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成为全国县域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金交椅山古窑址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成为闽南文化"活样本",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城市安全保障有力。团结全市人民同心抗疫,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化推进系列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在全国首创"六守六无"平安创建机制,扫黑除恶斗争顺利收官,"强基促稳"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53%,获评全省平安先进市。

这是担当作为、依法行政的五年。我们牢记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只争朝夕,担当作为,"说了就干、干就干成"成为政府系统鲜明标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一般性支出压减30.29%,"三公"经费下降52.62%。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持续强化审计监督、效能监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建议953件、政协提案1068件。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同时,民族宗教、统计档案、防灾减灾、老区建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工青妇儿、红十字、残疾人、地方志、退役军人、国防双拥、海防管理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困难比预想的多,成效比预想的好。我们深入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

(一)稳中求进,经济彰显韧性活力。科学应对疫情冲击、能耗"双控"和外部环境叠加影响,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再落实活动,解决企业困难290项,促成产能协作30亿元,新增企业贷款140亿元,兑现惠企资金23.67亿元,企业降本减负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5家、限上商贸企业323家,预计规上产值增长15.2%、限上销售额增长31.5%。拓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综保区"9610""1210"通关模式正式运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90亿元。家博会、体博会、食交会交易额超500亿元,我们用匠心创意成就晋江"国货之城"美誉。

(二)聚力转型,产业加速创新升级。开展百大项目攻坚大比拼,新增策划和签约项目375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渠梁二期、胜科纳米等96个项目先后落地,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固投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10%。泳装协会与龙头企业开展品牌战略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在全省县域率先成立科创委,福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揭牌启用,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落地运营,超高端人才社区温馨投用,金融广场获评泉州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净增高新企业150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61家,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7家,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300家,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强县,"晋江制造"出征太空,安踏入围全省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百宏成为泉州首家智能标杆工厂。

(三)建管并举,城乡建设提质增效。统筹推进114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四大新片区实施项目84个、完成投资160亿元。12条道路建成通车,"聚城畅通"工程梯次推进。攻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铺开环卫保洁、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缆线规整等16个专项行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推行河长制项目绩效考评,完成河道清淤整治45公里,建成4个标杆河湖,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接户率达82%。植树造林5200亩,绿化矿山迹地1669亩。认定第三批市级历史建筑12栋,新增3A级旅游景区2个,"晋江经验"馆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入围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大埔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对口帮扶长汀、上杭取得新成效。

(四)系统推进,集成改革拓展深化。完成全市工业用地调查,启动经济开发区改革,实施2个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产业空间盘活有力破题。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130个事项实现"一件事"集成,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小时,二手房交易立等领证,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国有粮企改制重组。获批省级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县(市)。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闲置宅基地477亩。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五)用心用情,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7.6%,22件为民实事顺利办成。新增城镇就业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新增优质学位1.24万个,开办学校自办食堂30个,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行。新增养老床位509个,新改建社区治丧场所5个。新增名医工作室10个,在全省县域率先推行医疗机构"一码通行"。

(六)兜牢底线,城市韧性有力增强。科学精准应对省内突发疫情,坚决果断分级分区管控,全域全员核酸检测,快严实细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投用,接种疫苗422万针次。持续强化"控事故、保安全"工作,全面打响消防安全综合整治"雷霆"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培育78个标杆企业、22个示范片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亡人数分别下降24.5%、23.1%。严厉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破案率提高18.3个百分点。严格履行粮食和食品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底线。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实干书写担当,走过了一段勇毅拼搏的历程,交出了一份逆势奋进的答卷,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海内外500万晋江人,是创造奇迹的英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晋直属单位、驻晋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企业界人士和来晋创业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晋江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标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最大的不足在于城市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仍需突破,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对标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最大的制约在于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还不够强大,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空间、能源供给等要素制约仍然明显。对标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最大的短板在于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还有差距,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弱项。此外,个别干部的作风能力与现代化建设新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发出在新时代新征程赢得更加伟大胜利和荣光的号召。全市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融会贯通起来,一体学深悟透,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扎实推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从战略全局高度,擘画了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壮阔蓝图。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晋江经验"作为战略主线,进一步凸显了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关键地位。我们要强化奋斗有我的使命意识,扛起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全面融入国家、省和泉州重大战略,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个篇章、三大战略目标和"一三七"发展格局,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以舍我其谁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干劲,在奋楫争先中扛旗领跑,在闯关夺隘中争创一流。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晋江经验"引领,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一三七"发展格局,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GDP突破4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320亿元,品牌之都、创新高地、品质城市三张"金名片"基本确立,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初步建成,共建共治共享县域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开启新征程,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发展这一鲜明主线,坚持"产城人"三者深度融合,全力落实"七个着力"工作主抓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奋力攻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三大战略目标。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全力保持经济领跑。坚持以产聚人兴城,把产业作为立市之本,突出数字化、绿色化、园区化,全面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升级、未来产业多元化探路,全面推进产业空间重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生态。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60%以上,经济开发区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434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集聚带动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县域第一方阵。

--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平台带动示范效应大幅提升,"政产学研用创"深度融合,"一廊两区多平台"高品质科创空间基本成型,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20亿元,高新企业突破1100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35%,各类高层次人才超7000名,引育50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博士、10000名硕士、20000名技能人才,建成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

--全力创优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产业空间、环境容量、能源供给等要素制约有力破解,市场环境更加开放公平,主体保护更加充分有效,法治保障更加健全有力,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利。力争到2026年,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全力构筑宜居之城。坚持以城留人促产,强化城市服务产业发展、保障美好生活的定位,全面融入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发展格局,以新城建理念,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强功能、提品质,兴业态、聚人气。力争到2026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2%,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先导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城市格局加速成型,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落实,城市要素集聚力、发展承载力显著增强,实现城市能级和城乡品质双提升。

--全力推进共同富裕。聚焦群众更高品质生活,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升。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益慈善全面发展,美好生活更有品质,吸引更多人才扎根晋江,为产业发展、城市繁荣注入源源活水。力争到2026年,新增优质学位5万个,每千人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提高到4.2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提高到45.5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万元以上。

--全力促进平安祥和。全面应用"全域网格+数字治理"新模式,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共建共治共享县域治理格局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一三七"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出口商品总额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推进8个方面工作:

(一)提升产业能级,保持经济领跑优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4341"现代产业体系。

1、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扎实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转型,制定陶瓷、泳装等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功能性材料、智能化分拣包装、高性能陶瓷等新技术新材料研究攻关,实施强链补链项目108个、年度投资93亿元,重点推进百宏涤纶工业丝、华宇织造等12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落地绿色智能印染、面料后整理加工企业15家以上,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扎实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子基金,对接落地10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开工建设颖华、中探针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渠梁二期P1工程、胜科纳米等5个项目,探索设立集成电路职业学校,加快建设邻里中心、芯动家园人才公寓,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园提质增效,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链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内存生产基地、封装测试基地;巩固智能装备产业优势,围绕机器人上下游、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机械部件、纺织制鞋机械等领域,重点推进上工申贝、东风井关动力、海纳智能化成套设备等15个高端项目,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医疗健康产业,重点推进医疗器械微工业园等4个项目。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计划,组建明星梯队企业培育库,筹建品牌授权中心,新增规上企业超40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5家,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

2、加速产业数字化变革。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全省县域数字化应用第一城。开展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行动,组建产业大脑运营公司,举办首届数字经济峰会,组织数字化公益诊断、学习培训20场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80个,建设3个5G智慧工厂,新增4家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企业,培育5个泉州数字化车间。集聚5家信息系统服务商,引进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3家省级应用标杆企业,推动4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80%以上。

3、塑造高质量产业空间。坚持"优空间、增效益,强链条、促变革,树标杆、作示范",以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赋能产业裂变升级。推进7个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带动每个专业园实施标准化项目1个以上,规上企业入园率提升到30%以上,打造泉州示范样板。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改革,统筹"一区多专业园"空间布局,试点推行亩均效益评价,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机制,全力推动"五个增效",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企业亩均产值增长8%以上、亩均税收增长5%以上。推动洪山文创园提质增效,打造文创产业聚集新区。适时启动青莲工业区改造。深化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出台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机制,推进"三年双万"计划,每个镇域至少实施1宗老旧工业园区改造项目,打造东石、英林、永和3个连片改造示范项目,盘活老旧工业厂房2500亩以上,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000亩以上。

4、提质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升级,加速产业价值链"两端攀升",打造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立中心市区重点楼宇数据库,引进专业运营商,植入现代商务、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业态,打造一批亿元专业楼宇。加快鞋纺城、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向综合平台升级,实施智慧物流、空港物流项目14个,推动动车站开通货运站场功能,积极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高效运营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展会资源集聚,做大会展经济。创新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产品,设立期货交割仓库,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以上,"晋金私募汇"规模超100亿元,供应链金融超80亿元,政策性担保业务总额突破10亿元,存贷款余额增长13%以上,争创全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试点县(市)。

5、比拼攻坚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新老基建,以高效益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分级调度、要素保障机制,加快"五个一批"项目梯次转化,实施重点项目889个、完成年度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储备项目400个,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坚持全员大招商,完善招商数字化管理平台,持续发力科技招商、央企招商、基金招商,签约项目130个以上、总投资650亿元以上,超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实施国企第三轮整合重组,推进实体化运作项目114个,年度总营收突破100亿元,新增2A+企业1家。

(二)激发创新动力,汇聚强劲发展动能。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1、系统布局科创版图。深度融入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加速"一廊两区多平台"落子布点。以世纪大道为主轴,串联金融广场、洪山文创园、三创园等载体,大力培育科技金融、科创孵化、技术经纪、研发设计等新业态,加快打造混合型创新创业活力走廊。开工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做强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支持三创园创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适时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快打造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科创新区。提速建设福大科教园二期,深化福大-晋江微电子研究院运作,落地福大微电子学院,加快打造金井产教融合区。健全科研平台评估管理机制,促成中轻科研板块整体落户,实施技术服务和产学研项目100个以上,新增3家泉州级以上双创载体,推动科创平台市场化运营、科创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打造科创产业策源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