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19年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9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分钟。

2019年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钱维

2019年1月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玄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大会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迈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玄武的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

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实力实现新攀升。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8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5亿元,增长34.3%,剔除金融业税收下放因素,实际增长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6亿元,同比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560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4.1亿美元,服务贸易额3.6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指数、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等多项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商贸商务业营业收入、软件业务收入、电子商务交易额、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10.3%、15.5%、20%、21%;金融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20.4%、13.6%、7.7%,已形成高端商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三个千亿级产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新注册企业3382家,注册资本总额168.6亿元。新增税收亿元楼宇5幢、上市及挂牌企业2家、市独角兽企业13家、市瞪羚企业25家、"四上"企业3105家。新增马德里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6件,制定发布国家标准13项,完成首届区长质量奖评选。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清查,编制发布玄武产业发展地图,成立金融、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健康等一批重点产业协会。

产业项目取得新突破。铁北孵化集群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熊猫中央广场一期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建改造产业载体面积7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0亿元。浦发银行等9个总部项目正式进驻,德国医谷国际联创中心等8个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运营,百子亭等4幅共23.1公顷土地完成挂牌,未来城B座、联通大厦等30万平方米低效载体全面转型升级。彻底化解南京烟厂碑亭巷老厂区遗留问题,4.2万平方米载体展开招商。招引魔方中国等23个高端商贸项目、英伟达技术创新中心等36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实际使用内资额、合同利用外资额分别达407亿元、30.5亿元、3.5亿美元。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4,出台《玄武区鼓励科技创新的八条意见》,与东南大学、省农科院等10家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完成南京云智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整合南理工科技创新园、玄武科技金融园等25万平方米创新空间,规划建设东大·南京设计名城、农业服务业科技创新园。徐庄高新区"一区五园"5协调联动,提前成功去筹6,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创业玄武"人才政策体系,实施"领创之路·凤栖玄梧"行动计划7,引进、培育国家、省、市高端人才166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同比增幅达275%。PCT8专利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28件、9474件。新增市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组建10亿元创投基金,"双创"企业获得天使轮以上融资超过12亿元。

(二)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完善

坚持精细化理念,扎实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区域环境面貌、功能品质持续改善。

老城更新扩面提质。以环东大、兰家庄、明城墙三大核心片区为重点,实施6个棚户区改造和3个环境综合整治征收项目,共计40万平方米。提高铁北片区交通通达性,建设北苑东路等6条共5公里道路。精细实施中山门大街等3条主次干道及九华山路等30条街巷综合整治,实现60公里强弱电管线下地。完成内秦淮河东段、玉带河、珍珠河4.3公里岸线整治,内秦淮河流域内重要水体岸线全部贯通。完成66个老旧小区整治,总建筑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开展小区楼顶治漏3.1万平方米,平整小区外出行道路30条,完成供水低压片区设施改造16个,新增机动车泊位2254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常态化服务机制初步建立,累计取得规划许可证784个,完成施工许可手续665个,开工建设512部,竣工350部;在市相关政策基础上,补充制定25个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租赁式电梯、增梯公共账户等新做法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城市管理多点发力。新建10个城管服务站,对街巷实行差异化管理,持续开展"雷霆行动"9,加强地铁站点周边等窗口地区常态化整治。治理违建20.3万平方米,其中楼顶违建2万平方米。结合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示,新命名聚宝路等25条道路街巷、西杨坊桥等20座桥梁。完善环卫设施布局,推进尧红路400吨垃圾中转站及岔路口环卫场点建设,垃圾中转点100%密闭化压缩中转。提升环卫机械化水平,全区道路机扫率达95%。采用PPP模式引进环卫保洁市场化专业主体,有序推进城管协管员市场化改革试点,不断夯实城市长效管理基础。

生态环保攻坚克难。坚决落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对56件信访交办件即知即改、即交即办。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10,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在基本消除区内黑臭水体基础上,对珍珠河等10条河道进行水环境整治再提升,实施141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办理排水许可证2616户,办证率达100%。深化河长制工作,132名四级河长11严格履行巡河、治河、护河职责,13条入江河流及5处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配置、更换垃圾分类容器11000个,打造玄武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整治油烟扰民餐饮企业131家,建成红庙等7条特色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开展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加强"智慧工地"12建设,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全面管控到位。

(三)民生事业稳步扎实推进

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3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启动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出台《玄武区新名校发展计划》,增加各阶段学位供给,集中开工铁北新城中小学等5个重点项目。创成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监测94.63分,列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中考均分连续15年全市第一,高考本一达线人数、达线率全市第一。开工建设新孝陵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玄武口腔医院,建成14个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10个公共场所母婴室,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5.7人,创成省慢病防控达标区、省健康促进示范区。完成兰园等6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实现农贸市场快检室全覆盖。建成16个"微幸福"服务站,提供便民"微服务"。全面推进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新增2家24小时书房,区少儿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举办第二届玄武春季运动会、"2018地标美食·玄武味道"小吃大会,组织惠民精品演出52场、群众性体育活动150场、中医健康惠民宣讲112场、平价蔬菜进小区活动100场。

 民生保障力度继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实现再就业9405人,培育自主创业5702人,其中大学生创业627人,开展技能培训、职业鉴定3.5万人次,创成3个省级创业型街道、21个省级创业型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全区五大保险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加大对特困人员兜底保障力度,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3亿元;对困难群体实行精准帮扶,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同比减少17%、26%;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投入帮扶资金3610万元。设立"玄武慈善奖",累计发展慈善类社会组织80家。开工建设顾家营保障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6.58万元,继续列省市首位。

养老体系建设加快进程。聚宝山护理院等7家养老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100张、家庭养老床位300张,一年间实现全区养老床位总数翻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10个、老年助餐中心和助餐点20个,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打造"高危空巢及独居老人照护信息平台",提供不间断健康保障服务。为全区2300名8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月3小时免费上门照护服务。

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稳定。持续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生产经营单位9949家,整改隐患4126处。为小餐饮企业免费安装燃气报警系统2510台,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36%。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清理风险企业322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开展治欠保支专项行动,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100%。认真贯彻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配合完成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1272个。在全省率先发布区街两级社会稳定指数,公众安全感位居省市前列,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四)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着力推动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88个年度"补短板"项目。统筹推进"放管服"13系统集成改革任务,加强权责清单标准化建设,完成27个部门、4291项权力事项比对核查及入库审查;开通商事登记"政银直通车"14,42个银行网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设玄武综合服务旗舰店,建成全科政务15服务大厅,开发上线"玄武政务"微信小程序,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挂牌成立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玄武区税务局。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启动实施机构改革。

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更多路径。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成区级社会治理一体化云平台。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组建8个街道(园区)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实现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细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在已整治小区中试点开展"一治理三提高"16,出台《玄武区住宅楼顶共用部位管理办法》,规范小区业委会、管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运行,居民自治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率先实现驻区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17分离移交100%签约。

对外开放合作搭建更广平台。与英国CNUK创新中心、德国实担百事、瑞士科技园等国际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知识产权、医疗实验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晴空医疗等一批国际创新项目。累计培育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5000万美元以上骨干企业6家,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重达97%。成功举办"2018年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会""2018南京·玄武国际城市休闲旅游节",精心打造银城东苑国际化社区及长江路等特色国际化街区。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扎实推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见效。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围绕"远学广州越秀、近比杭州西湖"目标,全面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玄武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445家,直接解决问题152个。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学习法律制度,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全区重大行政行为规范率达100%。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扎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55件、政协提案133件,满意率(含基本满意)均达100%;办理领导信箱件406件;办结12345工单50809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92.5%。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区委具体办法,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经费支出,从严审批因公出国(境),完成区属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认真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连续八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区。民宗、对台、侨务、信访、档案、人防、人武等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玄武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向为玄武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驻区部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玄武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竞争优势还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城市更新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气、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集成超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玄武精神,全面融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更加注重创新转动能、产业快升级、城市优环境、民生谋幸福、稳定促和谐、生态显魅力,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更高的追求、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预期性指标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左右,力争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力争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力争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力争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力争8.5%。约束性指标方面,万元GDP能耗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完成市下达数;全区域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100%。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主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让科技创新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更大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着力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能级,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思路的精准化、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和管理效果的精致化,推动城市品质再提升;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向改革要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国资国企、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向开放要活力,更加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扛起省会城市主城核心区的责任使命,在全国大形势、全省大环境、全市大格局中找准玄武定位、实现玄武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担当,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以"走在最前列、争当排头兵"的奋斗追求,探新路、创特色、争一流,为南京加快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做贡献。

三、2019年工作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要求,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六化同步"18为导向,营造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奋力争当创新名城建设排头兵。

加快创新空间布局。以创建国家级徐庄高新区为目标,以"一区五园、校地融合、协同集成"为关键,加快打造"环紫金山创新经济带"。着力提升徐庄核心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德乐科技研发总部、金盾检测总部等项目建设,及研发六区、聚慧园等创新载体招商,打造科技总部集聚高地。全速推进铁北红山新城开发,推动铁北国际数码港等54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设。发布珠江路年度创业白皮书,建设珠江路智能街区,打造众创集聚区。以东大科技园长江后街园区为中心,建设东大·南京设计名城项目一期。完成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70%载体招商。联合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驻地农业科研资源,加快建设农业服务业科技创新园。与南理工等驻区高校合作共建一批城市"硅巷"19,激发主城大学科教资源活力。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高校院所开放更多创新资源,合作建设南京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视觉与网络技术研究院等双创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成递恩生物细胞研究制备实验室、光纤传感基础设施智慧系统等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百家汇玄武创新药物孵化平台二期。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工程,鼓励科研人员带技术创业,鼓励企业家及高管带资源、带经验再创业,新增国家、省、市高端人才100人以上,确保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着力纾解小微企业、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与清科集团、紫金科创等创投机构合作,扩大区创投基金规模,建设徐庄高新区企业并购服务中心,打造中小企业金融驿站。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系统优化双创生态环境。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依托玄武创新资源富集优势,着力加大创新国际化工作力度。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集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鼓励企业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培育更多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和服务。依托徐庄CNUK创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阿里云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的国际资源优势,吸引一批国际先进技术成果、项目转化落地。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一步壮大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举办南京时尚周,以设计为核心,推动设计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高度融合,丰富创新名城建设内涵,打造重要国际化平台。

(二)推动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在提高区域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着力强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辐射带动力。

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坚持特色化、高新化、生态化、集聚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强支撑。进一步扩大商贸商务主导产业规模,鼓励电商龙头加强平台建设,增加高端商贸功能布局。进一步巩固现代金融支柱产业优势,把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与金融业发展改革相结合,鼓励属地金融机构更多利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外资金融、新金融引进力度。进一步提升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健康等高新产业贡献度,围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集聚度,努力实现软件收入突破500亿元、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进一步丰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文化资源更高水平转化利用,打造"沿玄武湖文化产业圈",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设计产业、养老产业等新增长点。

高效利用主城空间。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理念,以空间载体资源的高效率利用、高水平开发、高速度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安排重大项目8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48个、建成项目30个,年度计划投资107.7亿元。加快环山、滨湖、沿城墙核心区域及中山东路、中央路、长江路等重要道路沿线的项目开发,重点打造中央路224号总部经济园、熊猫中央广场二期,开工建设梅园片区、麦哲理二期,加快推进高力六角商业广场、百子亭新天地等在建项目。持续推进低效载体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对佳汇大厦、百脑汇等一批低效楼宇及杨将军巷9号、东方城48号等一批低效园区实施转型,推动25万平方米存量载体升级;对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形成的44万平方米载体,主动参与、协助招商。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推进力度,完成徐庄聚智园、珠江饭店地块征收及铁北创智新天地、铁北新经济产业园地块挂牌,推动卫岗5号等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

强力推进招商选资。落实全市"招商突破年"的要求,把住项目引进源头关,围绕产业发展方向,紧盯上市企业、规模企业、总部企业、高新企业,开展定点招商、精准招商,完成招商项目投资总额400亿元。为社会产权载体提供免费招商服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提高载体自持比例,通过产权集中、产业集中提高载体品质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继续实施"三个一"20工程,以特色的产业生态、政策平台和人才集聚,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在北京、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及美国、欧洲等境外招商热点区域设立招商办事处,运用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手段,借助金融、中介等多方专业力量,实现高效招商。对新街口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立专项招商服务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在徐庄高新区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在重点商务楼宇设立综合服务点。高标准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开展"走民企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更加精准掌握情况,更加快速处理问题,更加精细制定政策;实施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和交通、水利、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帮助企业家增强信心、稳定预期,让企业在玄武放心创业、安心发展。

(三)强化城市建管精准精细

践行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品质的工作标准,加快建设幸福感强的美丽玄武。

推动形象功能双提升。统筹推进孝陵卫、铁北红山等新城板块建设,及香林寺沟、花红园等老城片区改造,完成8.3万平方米征收改造、6万平方米违建治理,加快实施孝陵卫片区三年整治计划。高标准开展龙蟠路、四牌楼等23条道路街巷整治,积极推动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分步实施全区居民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小营小学地下停车场等4个公共停车场,努力缓解老城"停车难"。

开展老旧小区微整治。升级整治标准,完成4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在继续做好地面平整、立面出新、加装电梯等工作同时,更加关注公共设施完善和公共空间管理。补齐消防、安全、照明、适老化、体育休闲等配套设施短板,重点实施《玄武区住宅楼顶共用部位管理办法》,大力推行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三个革命",再新建一批"微幸福"服务站。深化小区"一治理三提高",就小区整治和管理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求,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参与小区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化街道(园区)综合行政检查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执法人员统一执法、统一办公、统一服装。依托城管服务站,建立完善全域覆盖、权责清晰、多网合一、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环卫作业走向市场,完成南部片区环卫保洁市场化。加快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志愿者作用,共同参与市容监管、秩序维护、文明创建,进一步扩大街巷差异化管理试点范围,常态化抓好机动车非法占道经营整治。在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等重要街区,尝试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拆除实体围墙,增设景观、雕塑,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强化对餐饮、印刷、汽修、加油站等行业的环保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做好河道水质提标监测,全面开展雨污分流"回头看",压实河长制责任,确保水环境管护长效、长久、常态。运行22个微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分析空气质量数据,做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启动燃气锅炉脱硝改造,全面完成餐饮油烟规范治理,继续强化扬尘管控,推进建设工地降噪行动,实现"智慧工地"全覆盖,切实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和居民环境满意度。

(四)提高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保障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结合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大学生就业2.1万人,实现再就业7000人,培育自主创业4500人;及时开展失业人员就业援助;推进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建设。织密帮扶保障网,完善困难群体救助长效保障机制,对困难群体做到"应助尽助";实施精准帮扶,帮助100名具备就业条件的低保及低保边缘人员再就业,实现绝对贫困群体每人每年获得5000元救助。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