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年惠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1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8分钟。

2020年惠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0日在惠安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赖清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惠安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预计(下同)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10亿元、增长8.7%,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9.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8.7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2亿元,分别增长6%和-3.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80元、增长8%,受宏观形势、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虽然一些指标有下行,但高质量的态势在上行,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和企业稳岗补贴,新增城镇就业67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时处置企业担保链风险,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943.9亿元、增长11.3%。实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商投资举措,完善外贸扶持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推动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2.15亿元、增长9%,完成进出口54亿元、增长33%。交叉推进"项目攻坚2019""春季攻坚行动""夏季百日攻坚"等多场战役,进一步健全综合调度、挂图作战等工作机制,"五个一批"综合考评获省级正向激励奖励,全年招商引进项目68个、总投资249.4亿元,30个省市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投建27个、竣工投产1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增幅排名全市前列。产业转型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对接泉州"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产业链发展水平和韧劲持续提升,位列全国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百强。雕艺文创园市场化运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持续推进"石粉尘"综合整治,雕艺行业无序竞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举办建筑业创新发展高端研修班,闽南建工院士工作站重新通过省级认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5亿元;达利、惠泉、麦王等龙头企业抢抓消费升级机遇,推出美焙辰短保面包等一批新产品,继续领跑休闲食品饮料市场;成立校园服饰装备行业协会,积极打造校服特色小镇。中化炼油项目平稳运行,乙烯项目顺利推进、进入生产准备阶段,第二套炼化一体化项目用地回填加快推进,石化产业实现产值730亿元,占全县工业大盘36%;林德空分等一批重要配套项目顺利开工,中化青兰山原油保税仓库获批设立,引进中科院侯保荣院士成立工作站,按照"校地+央企"模式与福州大学、中化集团共建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实验室,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强化,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进入中国化工园区30强行列。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石大胜华等一批新材料项目顺利签约,慧芯激光项目开工建设,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加快推进,"石油化工-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产业链框架逐渐趋于成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第三产业倍增年行动,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齐头并进、相互融合。对接省市"丝路海运"实施计划,在斗尾港区联检服务中心设立海关监管点,建成首个外走马埭港区3000吨级公用化工码头泊位,推进兴泉铁路黄塘货运站建设,布局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项目,积极引导企业主辅分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与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出台民宿规范管理办法,持续丰富旅游业态、优化产品体验,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17.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亿元、增长14%,增幅排名全市前列。

(二)持续激发新活力新动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提振实体经济信心。实施精准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落实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系列措施,新增减税降费10.8亿元,兑现扶持资金7.68亿元,主要行业负担明显降低,企业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建立企业需求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理机制,加大"政企互动""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力度,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9%。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认真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成立人力资源协会和人才安居联盟,宽领域改进人才服务,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领域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全县集聚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73名、比上年新增852名。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抓好"双高"企业培育,组织实施45个重点技改项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投入5.78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增幅排名全市前列,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绿色工厂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8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市级瞪羚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证照分离"制度,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把更多行政资源由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企业开办实现零费用,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各类市场主体从4.2万户增加到5.4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成立48户。扎实推进政务一体化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拓展"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限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综合满意率95%。

(三)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百强。持续改善大气质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三带一区"建设和农村"四旁"绿化,高铁高速和重要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新增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面积3729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获评福建省森林县城。加大空气污染协同防控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力度,建立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严格管理水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关键作用,实施"碧水清源"专项行动,成立林辋溪水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启动林辋溪全流域系统治理,推进东港溪清新流域等6个重点水利项目,统筹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引水补源等措施,综合整治河道26公里。完成惠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净岞污水处理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工程,新铺设污水管网10公里,新建改建三格化粪池3412户,107个行政村覆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县共收集处理各类生活生产污水2625万吨,省考以上断面和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多规合一""三线划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清理,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拆除"两违"建筑37.5万平方米,构建国土空间长效管控机制。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统一市场化管理PPP项目,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全年累计处理生活垃圾23万吨、无害化率100%。深入落实"土十条",治理水土流失7500亩,修复矿山生态33亩,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土壤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四)加大城乡发展统筹力度。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更趋协调。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惠西新城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连绵带专项规划及惠东产城融合概念性规划基本完成,覆盖城乡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兴泉铁路、福厦客运专线惠安段全线架梁施工,联三线黄塘至虎窟段道路工程、县道309线石井至斗尾港拓宽改造等一批重要交通项目顺利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公里。新购置50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新开通3条公交线路,顺利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60周岁以上市民免费乘车全覆盖,群众出行更加绿色便捷。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全县供水市场整合,县城区供水供电"一户一表"改造分别完成3000户和8500户。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一轮集中攻坚,深入开展各类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实践行动,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全面完成21个创城达标提升项目和5个创城特色项目。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秩序管理、消防安全整治行动,常态化运行数字城管平台,持续开展城市管理考评及第三方测评,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规定,县城区实现"无癣化"目标。推行主干道路面停车收费管理,加大交通违法曝光惩处力度,礼让斑马线等文明交通意识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兑现各类惠农奖补资金1.44亿元,举办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引进11个台湾农业新品种,完成2.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新增大吨位大马力渔船5艘,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增长4%。强化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扎实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科技特派员镇域全覆盖。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住宅建设用地规划布点,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集中力量抓好"一革命四行动""三清一改"和旱厕专项整治,加快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崇武镇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评,净峰镇西头村、螺城镇梅山村、涂寨镇文峰村、辋川镇辋川村等一批行政村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及省级森林村庄、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

(五)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深入实施"强基促稳"和"XIN"行动计划,优先把78%本级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4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认真落实低保惠民"八条措施",城乡低保一体化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30元,把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体一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各类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19亿元,爱心帮扶基金新筹集善款450万元、累计救助各类病灾群众382人,脱贫攻坚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居民保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其中征地征海比例30%至70%、70%以上群众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25元和540元,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标准实现"九连涨"。实行工程项目工资专户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9.8%;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11所小学试点课后延时服务,25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市级验收;惠安一中入选福建省首批普通高中示范性建设学校名单,荷山中学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亮亮中学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泉州医高专惠安校区正式招生办学,开成职校通过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评估验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医院达到国家卫健委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定、谢渭芬名医工作室挂牌运作,县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达标评审;深化医联体建设内涵,新增病床位260张,建成42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县域内就诊率63%、较上年提升4.17个百分点,基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进展。落实"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53.8%、较上年提升2.14个百分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新增23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镇级敬老院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系列活动,完成全县254处文物点详尽调查任务,实施崇武城墙东西北段修缮等23个文物保护工程,县博物馆和图书馆开工建设,新建12个标准篮球场、36条健身路径和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以提高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合成快侦工作机制,高效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三率"水平持续提升。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加快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长效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广网络食品安全封签制度,健全食品"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全覆盖,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考评验收。深入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工作,全面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和县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主动加强与县人大、县政协的沟通协商和联系互动,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1件、政协委员提案78件,满意率100%。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年"行动,合并精简各类督查检查考核项目77%,加快构建务实高效的运作体系。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行动,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台外事、档案方志、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工会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县上下形成了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完成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方方面面的奉献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惠安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和来惠就业创业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惠直属单位和全体驻军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惠安改革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还不够牢固,传统产业供应链整合有待提升,高新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益,区域创新能力总体薄弱,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转换;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度不够,城市对高端人才和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承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社会民生领域体制机制不活,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盘活利用,公共服务供给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既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又脚踏实地务实推进,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努力在发展动力、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乡融合、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上把管长远的制度体系建立起来,确保走在省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进入经济总量千亿城市行列,工业增加值增长8.4%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外贸出口增长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构建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经济体系。按照传统板块强链、重化板块补链、高新板块建链思路,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圈,形成搬不走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树立"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思维,以供应链整合升级为主攻方向和主要抓手,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搭建行业平台、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产业链拓展延伸与跨界融合,让企业从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供应链发展的参与者,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逐步构筑起成本低、价值大、竞争力强的供应链体系。雕艺和建筑行业重点要推动文化创意提升和融合发展,强化雕艺文创园展示孵化功能,加大装配式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加快规模化一体化进程;食品饮料和纸制品行业重点要持续深化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挖掘降成本潜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校园服饰行业重点要积极运用区块链等先进适用技术,打造可信任可追溯的公共平台经济体系,促进上下游联动发展,拓展智慧校园和个性化定制市场,推动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再出发。打造石化产业高地。确保中化乙烯项目全面投入生产、新增产值90亿元以上,加快中化第二套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和用地回填。建设中化能源总部大楼,完善中化泉惠石化专属园区联合招商机制,以打造"隔墙工厂"为目标,加速中化化纤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配套项目尽快布局落地,推动中下游精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3个、动工建设3个,形成协同发展的高质量链条。落实石化园区公众开放日和反哺周边镇村发展机制,持续加密生态环保实时在线监测设备,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构筑沿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的绿色防护屏障,让绿色安全成为石化园区最基础的发展底色。培育高新技术增长点。紧紧抓住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瞄准未来发展战略方向,以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及其研发生产、封装测试、匹配应用"创新生态圈为目标,依托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发展,力促石墨烯、甲硅烷、碳酸二甲酯、差别化纤维、热塑性弹性体等一批落地新材料项目尽快投建投产。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引进加拿大院士团队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强化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基础人才支撑,支持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和展示中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有机融合。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慧芯激光项目建设,建立与台湾新竹科技园密切联络机制,对接和集聚一批未来成长空间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在技术迭代周期内把产业链做起来。加快服务业提质增量。深化第三产业倍增年行动,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持续完善港口和通道建设,推动外走马埭港区码头口岸开放,加快中国物流泉州综合物流园区、宏川石化仓储、家世比垂直电商等项目建设,引进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发展冷链、连锁配送等新模式,把产业链运营成本降下来,对接引进落地一批企业总部,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抢抓消费税分享制度调整契机,加快传统商圈提级改造,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加快布局一批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项目,多渠道培育消费热点,多层次释放消费潜力,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系统集成,推动各项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打造更加便捷的办事体系。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确保可量化可考核营商环境指标取得明显进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不再另设门槛和隐形限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建立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家聚焦主业深耕实体,争当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加强中介组织管控,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再压缩15个工作日。建设新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提高到25%以上,切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惠安区域建设,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加大各类创新政策集成落实力度,围绕产业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建设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载体,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8家,力争全县R&D经费投入增长50%以上。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舞台,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各工业园区要按照大格局、大产业、大配套战略,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提升开发建设形象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功能配套,切实发挥好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作用。打造两岸融合的"第一家园"。充分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窗口期,全面落实国家"26条措施"和福建"66条实施意见",发挥好政策叠加效应,积极参与闽台产业转移分工和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实行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全力服务裕忠等一批台资项目建设,力争恒煦新材料、捷苙半导体等一批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绿谷台商产业基地建设,设立以商引商、强链补链对话平台,继续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高位嫁接引进一批务实交流合作项目,引导台胞台企主动融入惠安的产业链创新链。强化乡情亲情纽带,支持台湾同胞来惠创业创新、寻根认祖和安家落户,不断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努力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打造更高质量的投资体系。深入开展"项目攻坚2020"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和"指挥部+公司"制度,高效率快节奏推进234个在建重点项目和128个预备项目,新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亩产效益高的产业链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1亿元以上。按照权责相称原则,全面理顺县级财政管资本和国有企业管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盘活存量资产和做大增量资产方面的优势,加快国有资本市场化和国有资产证券化,强化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有企业在资产价值运作和重点领域建设中的参与度,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旅游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动闲置产能和岸线资源兼并重组,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三)把城乡一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共建共享宜居宜业新家园。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坚持高起点规划引领。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全县一盘棋,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管控,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各领域各层级规划的优化编制和统筹衔接,形成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布局。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沈海高速扩容惠安先行段、惠城大道延伸段前期工作,加快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惠安段等一批在建工程,积极对接沈海高速增设紫山互通道口,争取大港湾军民融合示范机场纳入上级"十四五"规划盘子,以互联互通的交通大格局支撑起新一轮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全面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坚持城市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主动融入闽西南城市群和泉州湾发展大局,重点抓好惠泉片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南和惠西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土地供应。完成18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鼓励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一批城市景观改造和绿化彩化亮化项目,加快东湖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屿头山革命纪念公园建设和笔架山道路改造提升,持续增强城市的生机活力。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启动创业路、世纪大道南拓、惠兴街西拓、玉辋路拓改及一批配套路网建设,完成县城中心区20公里市政道路、崇武滨海路"白改黑"及景观提升,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新建30座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持续加密和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建设一批新能源充电桩,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充分发挥泉州"七库连通"综合效益,强化水资源统一科学调度,切实提高饮用水取水质量,加快第三水厂和城南水厂三期建设,完成全县城乡供水"四同"任务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前让所有革命老区村群众都喝上放心水,争创省级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行涉农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4%以上。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镇村劳务公司作用,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和工资收入。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崇武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和潮乐村、官溪村等16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绿盈乡村"创建达标比例60%以上。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完成所有行政村规划编制,推动村集体组织对闲置集体用地和宅基地实行统一收储,加快集中居住小区试点,出台与"增减挂钩"相结合的生态农田复垦补助政策并开展复垦1000亩以上,形成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容村貌与激发农村活力的多重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快破除陈规陋习,大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保留乡村独特的慢生活和温润的内在气质。创新农村治理体系,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模式,逐步引入多元业态,新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增长点和增收点,学习"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