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年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7分钟。

2020年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8日在拱墅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章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拱墅全面由"破"转"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聚力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全面落实市委"六大行动"部署,扎实推进"6+4"专项行动,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圆满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全力稳企业稳增长,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面贯彻"六稳"要求,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出台"民营经济20条"、科技企业助贷金等政策,兑现扶持资金5.2亿元,减税降费30.7亿元,助推企业融资21.8亿元,筹建蓝领公寓1902套,新增"大树""小巨人"企业29家,锦江、海外海、建华集团荣登中国民企500强,德信地产港交所上市。全市率先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改革,实现社保缴费"一站式"服务、企业开办1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60天",营商环境在7月、12月第三方评估中分列全市、全省榜首。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全力推进151个产业项目建设,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360产业园、万科汽车互联网产业园三期等一批产业支撑项目顺利开工,顺丰全球创新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实现竣工,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480亿元,增长2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2亿元,增长8.1%。

(二)注重抓平台促创新,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坚持以产业平台为主战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双招双引、创新赋能,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智慧网谷小镇为"头雁",持续推进重大产业引擎性项目建设,被人民日报誉为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样本。汽车互联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汽车互联网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上塘电商小镇获评浙江省数字化示范园区。实施招商引智专项行动,推进"全区一盘棋"招商体制改革,引进省市县长项目3个、产业链项目29个、亿元项目63个,落地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浙数文化、丰驰网络、蓝疆创新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引进国际脑科学转化中心、中德生物经济产业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创中心等一批高端人才项目,引育外籍院士3名、"国千"5名。坚持以创新驱动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美华东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幅居城区第一。预计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前三季度高质量发展过程性指标位列全市第二。

(三)奋力决胜全面小康,攻坚补短取得新进展。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全力防范和化解涉众型金融风险,实现全域网贷机构清零,存量机构、借贷余额、出借人数下降率均居主城区第一。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得到全面落实,PM2.5平均浓度降幅、空气优良率均居主城区前列,塘河片区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五水共治"再夺"大禹鼎",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全面铺开。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等工作,助推湖北来凤、贵州黄平实现脱贫。破除环境功能性制约,大城北环境综合整治350个项目顺利完成,僵持15年的中石化小河油库顺利拆除,杭州粮油市场、港航公司、元通汽车等企业征迁清零,半山电厂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开工,拱康路渣土专用道基本建成,20万平方米康桥花海如期开放,杭钢和半山地区生态转型成效获韩正副总理、车俊书记肯定。

(四)推动北建战略落地,城区面貌展露新形象。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管理提升,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国土空间总规等14项规划研究,全面启动留用地开发建设攻坚三年行动,盘活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5351亩,收储经营性用地687亩、出让用地644亩。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高标准推进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等85条道路和14个地铁站点建设,永宁路、云锦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正式启用,地铁5号线拱墅段全线通车。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40个、地下空间60万平方米。推进回迁提速工程,剩余安置房全部开工,在建面积达328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56.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333户,瓜山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建成"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226个、沿河生态廊道22公里,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景区标准化改造。成功创建省级"基本无违建区"。

(五)集聚优质公共资源,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坚持名区名城标准,繁荣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城区核心竞争力。高标准实施大运河亚运公园、中央公园和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文化地标建设,显宁寺一期、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文化时尚发布中心等8个项目精彩亮相,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戏曲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效被车俊书记誉为落实"两个维护"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百姓家门口好学校",推进"双名"计划,投用华师大附校等学校10所,开工10所,引进华君武美术馆和漫画艺术研究院,拱墅职高石丹教师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学前教育补短工程获省政府表彰。开工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投用城北健康中心,建成区妇幼计生中心、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小河湖墅中心,全国率先实现财政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率100%,健康浙江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六)回应美好生活向往,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努力在发展中改善民生,聚焦住房、养老、就业等民生关切,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收官前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完成75台电梯加装,改造经验成为全市导则范本,拱墅模式获住建部推广。深入推进"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成5家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祥符、小河、和睦街道被国家三部委评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李克强总理亲临和睦新村考察并对上述两项工作予以肯定。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0-3岁托幼成为中计协全国试点。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新增就业2.9万人,全民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4%、99.5%,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网络,"残疾人之家"实现街道全覆盖。发放各类救助金7079万元,惠及群众8.7万人次。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5家,投用安置房小区生活配套项目6个。

(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收获新成果。完善社会治理机制,鼓励基层首创。持续深化三方协同治理,小河街道获评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安置房三方协同治理入选省级标准化试点,完成社工薪酬改革,全域实现"股社分离"。电梯养老综合保险模式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广,入选全国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投用全国首个"心理社工"培育基地,成功创建省信访无积案区。"城市眼·云共治"覆盖主要街区,成功入选"城市大脑"重点应用场景。推进"雪亮工程",治安警情下降21.4%,连续十四年获评省"平安区"。圆满完成征兵、维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城市应急、防灾减灾、食药安全等各项任务。

(八)坚持守初心担使命,自身建设焕发新气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走亲连心三服务"、新时代解放思想大讨论、互看互学大比武等活动,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整改阶段性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重组、改制国有企业5家。深入实施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财政绩效管理全覆盖。完善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10件、政协提案119件,办结率100%。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过去一年,有关方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各自领域作出了不懈努力。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爱国卫生、科学普及、统计等工作不断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全区人民奋楫争先、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拱墅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大力支持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辖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军,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拱墅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拱墅面临产业、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能级整体不高,龙头企业亟待引育,离引领大城北产业崛起的目标仍有差距;政府数字化转型速度不快,数据壁垒亟待打破,离一流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区仍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文化竞争力亟待提升,离大气精致的运河沿岸名区形象仍有差距;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配置效率亟待增强,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法治政府建设不够深入,基层治理亟待创新,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收官"十三五"、布局"十四五"的关键之年。从宏观形势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区投资稳中承压,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需要凝聚更强的动能支撑,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延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区上下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到决心不变,信心不减,举措不松,把压力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有效动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区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202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六大专项行动"和"五场比赛"为主抓手,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争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今年主要目标,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四个必须"的重要认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干好"六五四"、收官"十三五",以一流施工队的担当引领大城北崛起,重点把握好"六个坚持":

一要坚持稳中求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进固稳、以稳应变,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引导重点平台、重大项目早出效益;拓市场、促消费,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商业综合体作用;增信心、稳预期,做深做实"三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在经济增长、民生底线、风险防控上稳得住,在转换动能、调优结构、提高效益上进得好。

二要坚持发展赋能,在竞争力提升上取得新优势。增强企业的主体作用,坚定不移走"三化融合"之路,持续打造高端要素高效交互的产业社区生态,推动资金项目嫁接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产业生态赋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

三要坚持战略机遇,在大平台开发上取得新拓展。充分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北建"战略中的区位、空间和文化优势,依托杭州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能级,主动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对接长三角区域、运河沿线城市群的大平台大市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资源的整合互动,持续提升拱墅的文化影响力、产业渗透力和要素吸纳能力。

四要坚持环境优先,在集聚力增强上取得新突破。把环境作为集聚发展要素的最大竞争力,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供给,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体验;加快沿河沿山沿路景观、生态和文化带建设,全域提升美丽拱墅的"颜值";优化政务服务、政策扶持供给,切实降低创新创业的时间、商务和制度成本,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

五要坚持民生为本,在现代化治理上取得新经验。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完善普惠均衡、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坚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让全区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要坚持务实重行,在高效率执行上取得新进步。全面深化政府绩效管理,发挥"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和"攻坚破难"问题协调机制作用,全力推进"六大专项行动""五场比赛""四大工程"。强化"全区一盘棋"的系统作战理念,注重多业务协同、跨部门协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执行力效能,确保战略部署高效落地。

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走出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之路。

1、支持实体企业发展。落实振兴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减税降费等重大政策,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商服务赛,完善产业扶持系列政策。推行经济管理"1418"工作法,精准服务重点税源企业,深化企业解难机制,多措并举回应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新消费计划,鼓励发展新零售、新业态,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精心打造一批商业综合体、商业特色街、会展节赛,持续提高运河商圈知名度。

 2、强化平台项目支撑。坚持以大平台、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平台建设专项行动,十大产业平台实现常规税收50亿元以上,特色主导产业主营占比提升至80%,培育税收超千万企业70家以上,新增楼宇规上企业110家以上。实施公共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安排省、市、区重点项目90个,开工联想创投集团总部等20个项目,投用汽车互联网产业园二期等5个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与公共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留用地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工项目14个,投用3个。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个体工商户登记注销、公民个人和企业"一件事"联办。打造智慧政务大厅3.0系统,政务服务实现"一次刷脸、全域通办"。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机制,推行一项一码、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和全流程监管,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验收"最多80天"。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

4、防范金融风险隐患。进一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稳妥化解涉众型金融领域风险,以头部平台为重心,推进资产清收处置,全力追赃挽损。全面对接省"天罗地网"监测系统,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强化金融风险网格化排查,提高发现、预警和处置能力,实施风险联动监管,打好防范化解组合拳。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健全举债融资机制,规范政府债券发行,稳妥化解隐性债务,确保政府中长期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坚持在产业链与创新链提升上做文章,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

1、强化数字经济引领。紧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依托智慧网谷小镇,开工58同城、联想、网谷商务先行区、浙数文化等项目,落地省国贸集团等5个项目,加快顺丰、新浪、奇虎360、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和机构落地核心业务,集聚关联企业,做大产业能级;发挥汽车互联网小镇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赋能作用,新增重点产业链项目4个,投用万科二期;推进上塘电商小镇"两带三园"建设,电商企业规模达500家以上。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2、加快新制造业培育。实施新制造业发展专项行动,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工业设计等核心产业集群,着力提高都市工业质量。提升改造工业平台,推进康桥新能源产业园腾笼换鸟、北城·智汇园提质增效、工业设计小镇赋能发展,探索杭钢园区"工业上楼"。强化工业项目支撑作用,加快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顺丰国际生鲜供应链基地、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康桥、杭钢单元等工业新项目供地。规上工业企业增至78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抓住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的有利契机,引进培育高精尖科技企业和特色创新平台。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收官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以上、"旭日"企业35家以上,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市研发机构6个。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争创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0家。做好中欧创新中心、中德共塑对接中心、上海交大科创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的引进建设。与上海张江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合作,建设联合孵化器,新建国家和省、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以上。加强与浙江工程师学院等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推出运河创业创新学院升级版。完成瓜山未来社区建设,打造驱动"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载体。

4、增强双招双引实效。紧抓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瞄准大数据、数字内容、汽车后市场服务、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聚焦产业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强化"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推行"项目+基金"产融结合的招商新模式。突出招大引强,落地省市县长项目3个,招引龙头企业11家、亿元以上项目50个、产业链项目20个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申报市级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引进外籍非华裔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对口合作、区县协作等工作。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奋力跑出大城北崛起加速度。

高标准建设大城北核心区,以"一年推出一个新拱墅"的决心和魄力,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1、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坚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大城北核心区规划引领,实施131个大城北开发建设项目,提速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升级、环境改善步伐。加快安置房和配套项目建设,竣工安置房14万平方米,交付57万平方米,开工配套项目20个,回迁安置1000户以上,在外过渡5年以上群众全部"安置回家"。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出让经营性用地12宗450亩,收储11宗472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消化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共3300亩。

2、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构建路网体系,实施94条53公里道路建设,重点推进谢村路、俞家桥路、康园路、储鑫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开工18条、完工10条。大力缓解"停车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50个,开工及续建3000个,新增地下空间60万平方米。加快地铁三期3、4、10号线站点建设,促进地铁布点与区块开发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绿化品质,改造绿道5条18.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着力满足多层次人群住房需求,开工人才专项租赁房项目2个,筹建蓝领公寓500套。

3、守护都市生态底色。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实施美丽拱墅提升专项行动,让"推窗见绿、开门亲水"成为拱墅独特的都市水乡韵味。强化工地、道路、裸土扬尘治理,提升空气优良率。深化"五水共治"成果,创建市、区"美丽河道"25条,建设沿河生态廊道7条9公里,实施65个"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建设,全域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推进污染土地防治,实现"绿色供地"。开展垃圾分类赛,改造提升66个老旧小区分类设施,创建44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推进垃圾分类走在全市前列。

4、做精绣花管理模式。全面深化城市精细化治理,提高日常保洁、渣土消纳、停车管理等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完善基层城市治理共治共享模式,开展店招店牌视觉设计管理试点,创建"一街一品"街容众包示范街10条。扮靓城市夜景,点亮暗点盲区20处。加强燃气安全源头管理,打造"瓶改管"示范街区。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公厕12座。有序推进"三改一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程车整治等工作。

(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积极传承大运河文化历史根脉,厚植拱墅文化基因,把运河拱墅段建设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1、推动文化"两区"建设。全域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示范区,重点打造石祥路以南大运河核心街区、大运河新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彩段"。加快大运河中央公园、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开放文化规划馆、民俗迹忆馆,加快形成"一址两园两街三馆两中心"的文化地标格局。持续唱响运河文化"四季歌",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大匠至心"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

2、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夜运河·月光经济",整合大运河沿线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主题酒店、文化地标、滨河公园等资源,建成运河·百县千碗特色美食文旅小镇,投用大悦城"悦街",唱响夜旅游、夜产业、夜文化、夜消费"四重奏"。盘活丝联166、运河艺术园区、浙窑陶艺公园等文创资源,推出工业遗存特色旅游项目。串联上塘河风情小镇和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修缮善贤坝遗址、皋亭积雪等重要节点,打造山水连廊的体育休闲旅游景观带。推进运河左岸·丽水路文化街区、祥符文化街区、义桥老街运河景观带建设,实现文化与传统、休闲的有机统一。

3、厚植文化基底内涵。推进社区文化家园、城市文化公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大运河戏曲驿站廊道,创作重现以荣华戏园为代表的老戏台戏曲历史剧。深化"民星大舞台"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精品创作"一街一品",加快基层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非遗文化发掘保护,打造大运河非遗会客厅,以市场化模式办好中国非遗博览会,讲好拱墅故事。

4、营造亚运筹办氛围。全面做好亚运会前期保障,加快大运河亚运公园主场馆建设,开展"迎亚运"道路整治行动,启动地铁4号线沿线平炼路、沈半路等道路整治。开展"全民参与·共享亚运"等公众活动,办好首届大运河沿线城市乒乓球邀请赛。持续扩大中国皮划艇巡回赛、"新年走大运""香积祈福"等传统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与自然人文景观相融的体育赛事。加强基层体育设施配备,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14处。

(五)提高全面小康成色,积极构建现代化治理共同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在惠民利民安民上下功夫,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推行"标准引领+功能提升+特色改造"的建设模式,确保131个小区全面开工,着力破解"资本参与难、居民出资难、长效管理难",打造具有推广意义的全国样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推进电梯加装,加梯60台以上。坚持建管结合,实施物业综合管理三年行动,实现改后小区长效管理全覆盖,发挥"议事会""圆桌会"等民主协商机制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构建拱墅特色的老旧小区治理模式。

2、完善优质公共服务。持续升级15分钟养老、托幼、医疗、教育生活服务圈。完善"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四大工程"、健全"五大体系",新建站点26个,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启动"阳光小伢儿"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年行动,健全托育服务管理体系。加快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及庆隆、上塘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启动新一轮教育集团化建设,推动中小学减负提质。开工学校10所、竣工6所、投用9所。

3、筑牢民生保障网络。着力稳就业,出台就业创业新政,打造就创"110"精准服务体系。完善大救助服务机制,实现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启动社工队伍建设提升行动,加强对社工群体的关心关爱。投用拱墅健康大厦,建成全省领先的助残服务综合体。持续推进安置房小区生活服务配套三年行动,探索"美好生活加油站"向邻里中心、商品房小区延伸。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出台三级服务中心(站)保障规范,全面提高退役军人事务服务水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