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调研报告-80篇(第25/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16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9分钟。

(二)信息多元复杂与网民化特征导致容易受错误思潮影响。我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交汇交融交锋的前沿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新时代的机关青年党员成长于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乐于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共享度高等优势来获取知识和开阔眼界。但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也给机关青年党员带来了消极影响。在信息多元复杂环境中,机关青年党员接收的信息不仅种类繁杂、不易

辨别,而且极具片面化的影响,加上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理性批判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被错误思潮和不良意识形态钻空子的风险。如何针对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机关青年党员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使其有效抵御不良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渗透,认清敌对势力操控舆论导向、否认历史、歪曲事实真相的本质,是各级机关党组织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改革风险挑战与理想化特征导致容易产生现实困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激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我市外向度高、国际化程度高,面临的风险更多,挑战更大,也给缺少社会历练的我市机关青年党员带来青春考验与现实困惑。当代机关青年党员,缺乏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深刻认识,加之我国短时间实现快速发展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国际局势的严峻复杂,容易造成其出现思想困惑。如何针对机关青年党员的思想困惑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与回应,创造廓清思想迷雾的有利环境,让机关青年党员在思考对话中坚定信仰,从根本上解决其现实困惑,是目前进行对党忠诚教育面临的重大考验。

(四)教育机制供给不足与知识化特征导致对党忠诚教育不精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机关青年党员群体朝着年轻化和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说教式"路径和静态机制已难以满足处于成长与发展期的机关青年党员对教育

的需求。而目前的对党忠诚教育多停留在单一性的知识传授,与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机关青年党员精神需求的结合不紧密。一方面,教育主体与机关青年党员的知识结构、政治素养以及理论研究水平等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脱离机关青年党员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以及特殊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更新不够及时,缺乏针对因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与挑战而出现的现象、问题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校正的能力。如何从教育机制等源头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持续增强对党忠诚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亟需我们进行探索思考。

三、新时代加强机关青年党员对党忠诚教育的对策思考

结合近年来市直机关在青年党员队伍中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强化新时代机关青年党员对党忠诚教育,必须坚持"铸魂"为本、"网络"为源、"活学"为先、"做实"为要,在努力提升教育成效上下功夫。

(一)"铸魂"为本,构建优良教育环境,夯实对党忠诚根基。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组织"走好第一方阵,建设模范机关"主题党日、党课,领导干部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时处处事事践行对党忠诚,持续影响和感染青年。做深做实对党忠诚等政治素质考察,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选人用人导向。二是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崇尚忠诚的社会氛围。组织评选"奋斗在第一线"共产党员先锋岗和岗位标兵,开展"第一方阵风采"

等宣传,以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进行红色经典教育,引导青年党员坚定对党忠诚。三是融入家庭家教,营造共同忠诚的家庭环境。探索机关青年党员与家属一同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方式方法,把对党忠诚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言传身教、相互影响,铸牢对党忠诚。

(二)"网络"为源,拓宽新型教育阵地,厚植对党忠诚沃土。一是构建多样化教育阵地。持续推进主流网站、微博、、小程序等对党忠诚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精品,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占领主阵地。以"亲子打卡"、红色旅游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场馆。二是打造精准教育平台。更加注重针对机关青年群体的个性化设计,在大数据分析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展开学理、价值和策略分析,融合传统忠诚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传媒技术,运用青年更易接受的话语体系与其进行对话交流,积极回应青年关切,抓住青年眼球、说到青年心上。三是设置实践教育岗位。通过打造机关青年党员示范岗、机关青年党员责任区等平台,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引导机关青年党员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斗争重要任务最前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三)"活学"为先,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内化对党忠诚自觉。一是理论先行。全面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学习型政治机关建设,打造"羊城模范机关学堂""青学青思青行"青年学习品牌,及时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予以正确的回应与释读。二是互动体验。开展青年"微党团课"等活动,深化革命精神谱系研学阐释,在情感教育中进行理论分析和阐述,使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脉络、接受思想洗礼、升华理论境界。三是成果展现。通过举办市区直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评选服务高质量发展"百优"案例等形式,坚持用互动研讨的方式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在思想交汇中感悟对党忠诚的精神价值,不断构建"讲解理论、互动研讨、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对党忠诚教育体系。

(四)"做实"为要,建立精准保障机制,提升对党忠诚教育效果。一是创新引领制度。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通过比学习成效、比服务质量、比创新突破、比作风形象,争创"四个一流",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争先创优氛围。二是完善评价制度。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作为衡量机关青年党员对党忠诚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拓展实地走访、延伸考察、日常接触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青年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表现。三是健全监督制度。用"四个能不能"的具体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全过程监督,大力探索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扩展监督的范围和渠道,及时反馈监督结果并提出整改意见,科学设置奖惩制度。

关于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坚持从建队伍、建机制、建家园入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做到了思政不断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全县17个社区中先后有8个社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国家级应急示范社区、全省人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全省充分就业先进社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慈善示范社区等荣誉。

一、做法与成效

(一)建队伍增动能。一是建党员干部队伍。健全"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完善党员设岗定责、领岗履职等制度,选配政治、能力、作风过硬的"两委"干部,常态化开展"亮牌对标争先锋"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县1300多名社区党员开展"公开承诺",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教育培训、考核管理等制度,采取依法选任、公开招聘等方式配备26名社区工作者,并缴纳"三险"、落实体检等福利待遇。三是建驻社区帮扶队伍。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常驻社区开展帮扶工作,建立帮扶单位与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帮扶。四是建志愿服务队伍。面向社区招募305名党员开展"领岗服务",面

向社会招聘公益岗位保安206人,招募志愿者545名,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7个,志愿服务人员达1800人;每月开展访社区党员送政策、访低保家庭送温暖、访失业人员送信息、访空巢老人送安慰、访少年儿童送爱心、访残疾家庭送关怀的"六访六送"活动,做好居家老年人和残疾人定期探访,为独居、留守、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健康护理等服务。

(二)建机制增活力。一是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17个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实行"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实行"一日一主题、一周一循环"工作方法,将政策宣传、返贫监测、矛盾调处、治安联防、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事项"一网打尽",实现社区治理无死角、服务群众全覆盖。二是建信息化服务机制。建立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做到5分钟之内受理群众诉求,社区综治中心联络镇街相关部门30分钟之内给予回应,实现"群众发现问题-事件流转处理-群众验收成效"的闭环服务。三是建民主化监督机制。实行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健全社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指导并监督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运行,全力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同时,发挥群众中的"新乡贤"

作用,推进社区民主管理规范化。四是建法治化治理机制。依托法律讲堂、道德课堂、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平台,定期邀请法律工作者、党校教师、退休老干部进行普法教育,引导社区群众树立法治观念、文明意识,形成了社区居民知法、懂法、遵法的良好局面。

(三)建家园增福祉。一是建"安居家园"。建好用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24小时"线上+线下"服务,通过搭建社区干群"连心桥",按照定岗、定人、定责、定任务的模式,党员干部通过分片包干、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创造良好的为民办事便利环境。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的问题,社区和帮扶单位干部加强与搬迁群众沟通交流,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提升认同感、满意度。二是建"安业家园"。在社区设立创业就业指导站,按照"围绕产业办企业、围绕职业强技能、围绕就业搞培训、围绕致富送技术"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进行"订单式"培训,为社区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服务,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兴办社区工厂14个、就业帮扶基地19家,新办便民超市38个,累计吸纳就业2380多人。三是建"安身家园"。推进社区幼儿园建设,开设"十六点半辅导站",确保社区居民子女上学无忧;配套建设社区卫生室,定期组织开展义诊、体检等活动,实现慢性病签约和随访工作全覆盖、小病不出小区及时治疗;按照社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确保社区群众100%参保。四是建"安心家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我的脱贫故事"

分享会,以"居民公约"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建成全面开放的社区图书室、日间照料中心、退役军人服务室及室外文体休闲等设施,定期开展防诈骗小常识宣传、"七一"慰问老党员等公益活动,加快形成邻里友善、美满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问题和短板

(一)责任意识淡化,存在融不紧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把握不准,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紧迫性领会不深,对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基层社区治理的指导不够、要求不严;有的专职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研究不深、谋划不细,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一些社区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与基层社会治理割裂开来,导致社区多元共治的格局难以形成。

(二)功能素质弱化,存在融不好的问题。社区"两委"成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运用先进理念、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抓工作的能力偏弱等问题,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功底不扎实,抓社区治理思想观念落后、政策水平不高,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差距较大。加之镇办与社区之间的指导和帮助关系没有理顺,部分社区干部由于待遇不高,存在"兼职"

现象,工作精力难免会分散,造成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解决困难、消除矛盾做得不够,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做到群众"心坎上",导致社区治理群众满意度不是很高。

(三)工作成效虚化,存在融不实的问题。一是工作理念落后。忽视了当今社会人们的身份"多角色化"、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追求"多样化",在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融入社区治理上观念陈旧、理念落后,工作找不到抓手、收不到成效。二是工作内容空洞。一些社区一味打官腔、说官话,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普遍面临内容空洞、缺少温度的问题,使得党的创新理论不仅难以深入人心,甚至出现了不想听、不愿信的现象,更谈不上发挥凝人心、聚合力的作用。三是工作手段单一。部分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多以"说教"为主,方法老套、手段单一。特别在自媒体时代,群众不甘再做早期传播学中充当"靶子"的受众,如果一味搞"填鸭式"灌输,往往会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融入社区治理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及建议

(一)压实工作责任,凸显融入的重要性。一是强化高位推进。推动各级党组织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推进、同考核,以责任落实推动任务落地。二是建强骨干队伍。通过落实《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社工评价晋级、专项培训等办法着重解决社区工

作者管理不规范、能力素质不高、职业通道不畅等问题,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健全考评体系。健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绩效考评体系,科学设置好操作、可执行、能落实的考评指标并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高融入的针对性。一是通俗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围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标,找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群众熟悉的话语体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做实教育引领中画好思想同心圆、奏好社区共治曲。二是日常化培育核心价值取向。运用春联、挂历、墙绘、文艺节目等活动载体,多层次、全方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充分挖掘本土化思想道德典型案例,广泛开展道德人物评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更有特色、更具代入感,让社区居民行有尺度、做有准则。三是网格化加强社区社会治理。完善网格管理制度,将综治、信访、应急、城管等部门设置的网格进行整合,坚持"采办分离",建立"发现-推送-处置-协调-监督-反馈"

管理机制,形成片区、社区、镇办、县四级贯通、多网融合、一网统管,确保快速响应、接诉即办,有效提高为民服务精准落地能力。四是精细化解决群众利益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瞄准拆迁补偿、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注重要素保障,强化融入的基础性。一是强化社区服务场所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提质,加强社区学位、车位、厕位等配套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完善统筹规划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团队参与的工作机制,拓展社会组织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的空间;聚焦"一老一小"问题,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志愿服务向居家社区养老、婴幼儿照护等特殊领域,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失能人员、失独家庭等群体拓展延伸。三是强化共融共治经费保障。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共服务治理、社区工作者基本报酬、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培训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