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调研报告(第2/2页)
审理涉企业及征地拆迁行政案件中,发现行政机关主要存在作出的行政行为没有行政职权,没有实施和法律依据、取证不合法或证据不充分,程序不合法:不制作或不送达行政决定书、应审批而未审批;须合议而未合议等。
四、法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
为企业做好服务,更好的优化营商环境,法院应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法院职能,扭住优化营商司法环境这个重点,着力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积极履行审判职责,力求为我县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为"XX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XX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主动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做出的重大职责和使命,积极主动研究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适应服务保障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能力水平。坚持个案裁判和服务保障相统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在服务大局的同时解决诉求,在化解矛盾的同时预防纠纷,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为辖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服务和司法保障
1.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依法惩治毒品犯罪、电信网络犯罪等有组织犯罪,依法惩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犯罪,保护各方当事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审理贪污贿赂、挪用以及侵占资产等职务犯罪,防范贪腐风险,助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改革目标。
2.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依法审理各类投资纠纷案件,促进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合法权益,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慎重采用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发展;依法支持合法的新型担保方式,正确认定此类合同的效力,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中小微企业的案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司法保障。准确把握民事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依法稳妥处理相关刑事案件。
3.妥善处理相关破产、强制清算案件,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对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具有切实可行的职工安置预案的清算类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尽快实现当事人合法诉求,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涉诉信访案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破产案件,依法及时审查,注意防范企业破产逃避债务风险,充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对通过债务重组、技术升级、改善管理等手段能够化解债务危机,盘活存量资产的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压缩和合并过剩产能,保留有效产能,帮助和支持资金周转遇到暂时困难但符合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恢复生机重返市场。XX德成公司因资金断链,造成民工工资兑付、房屋交付、工程款支付等不能实现,引发系列群访事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处置领导小组,法院成立专班组,引导各利益群体理性诉讼、合理表达诉求。自2017年4月以来,XX法院已经受理涉"时代外滩"项目民事一审案件265件,涉及总金额约为4.59亿元,其中房屋买卖合同纠纷215件(涉及金额约为3.57亿元),建设工程合同类案件50件(涉及金额约为1.02亿元);受理执行案件31件。目前,XX德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阶段,公司重整、项目复工有序开展,社会效果良好。
4.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胜诉权,坚决打赢"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继续深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构建覆盖各行业的惩戒大格局。创新建立基层协执网络、智慧执行等体系、平台,强力推进攻坚长期未结案件、涉民生案件、涉金融债权案件、涉党政机关案件、涉执信访案件、终结本次执行后当事人反映强烈等案件的执行,通过执行强制措施和执行救助相结合,切实增强人们群众在执行工作中的获得感。推动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大力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建设,强化案件执行与破产审判协同配合,积极引导使用"执转破"程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暂时无力履行债务的企业"放水养鱼",多用和解方式促成债权人给债务企业一个合理的宽限期限,帮助其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
5.完善审判机制,全面服务经济发展。依法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案件,助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妥善审理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妥善审理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案件,助推打好三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发的各类相关涉诉信访案件。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司法保障经验
1.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激发服务大局的内生动力。完善新型办案组织建设运行机制,深化院庭长办案、专业法官会议运行、审判委员会改革,完善司法人员管理和考核制度,创新集约化、社会化工作模式,努力确保司法公正、高效;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协作,增强司法保障的整体合力。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企业破产工作统一协调机制,推动建立破产管理人报酬基金、职工安置基金,协调有关部门在维稳工作、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化解制约破产审判的瓶颈问题。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密切与金融监管部门联系,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功能,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在准确把握司法权边界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与公安、检查、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间的执法协调机制。加强执行工作力度,深度运用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健全联合惩戒体系,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司法宣传、大力宣传有关司法政策和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着力打造法治氛围。
2.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探索"诉源治理"机制,完善民事案件先调平台,健全"多元调解+先调+速裁"诉非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司法确认和法律指导,形成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诉讼程序的效能,根据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等因素,深化全国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示范法院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宽刑事、行政、执行繁简分流案件类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3.着力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围绕"XX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XX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建设主线,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形势新变化、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主动加强研判和司法应对。落实法官联系走访企业制度,积极开展司法建议、法制讲座等活动;与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调研、协调制定相关规定、意见,以提高企业经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确保人民法院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工具和方法,加强司法调研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对可能进入诉讼的疑难法律问题,必要时提前了解和梳理,并作出预判,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