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获得无穷的智慧,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和拥护支持中获得强大的动力。

一、深刻认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引领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推动时代进步是互相适应的。而推动时代进步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时代进步表现在经济物质发展、精神思想充实、思维方法发达、社会结构完善、生活秩序和谐等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基本趋势。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所谓"根本",是指事物具有全面、全局的意义;而所谓"政治路线",是指在执政条件下,党加强群众工作,集中群众智慧,反映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这样一个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行动路线的集中表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正确带领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善于集中群众智慧,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一路线说明了: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历史活动不仅造就了群众事业,也推动了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则推动了历史发展,也印证了走群众路线的伟大功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走群众路线,才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进步。

(二)这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社会稳定是群众促成的,群众的活动方式和力量走向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程度。社会稳定涵盖经济走势稳定、政治局面稳定、文化活动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等内容,这些内容实质就是人民群众经济文化利益发展的稳定,正确对待、维护和代表群众的经济文化利益,就要按照群众路线的本义、要求和方法去制定政策、战略或决策,促进经济走势稳定、政治局面稳定、文化活动稳定、百姓生活安定,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实现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推进改革、维护稳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稳定、加快发展。在稳定、改革、发展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社会全面进步中实现稳定、改革、发展,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逻辑,也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逻辑。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把促进稳定、推动改革和实现发展三者高度统一起来,形成稳定合力,增强改革动力,提高发展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运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三)这是完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党是群众路线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党的领导及其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天掉下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在建立密切关系基础上,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一切敌人、推翻一切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取得的,也是在建设和谐中国、文明中国、民主中国、富强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是历史赋予党的神圣使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抉择。但是,党居于执政的核心地位,并不等于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党的工作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历代领导人都强调,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以恩赐的方式对待群众,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本、情为民系;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凌驾群众之上,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根、利为民谋;不允许任何一级党组织、党员以权力的掌握脱离群众,与之相反,要坚持以民为基、权为民用,等等。这些执政理念构成了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它被写入党章,载入党的文献,成为党指导群众、检查自己、巩固组织和促进工作的重要原则。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味着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善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味着各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清醒,增强为民执政的忧患意识;要在政治上始终坚定,提高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要在作风上始终务实,增强为民发展的节俭意识。深刻认识这些新的要求和丰富内涵,对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坚持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创造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回望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我们党领导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靠的是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无论是围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还是基层治理中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道,我们党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推动新发展。比如,党的XX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无论是科技界、产业界,还是乡村教师、种粮大户、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等,都能通过各类渠道、各种方式提出真知灼见,推动政策落实、改革落地。从"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现基层创新典型,及时宣传总结推广",只要坚持人民立场,充分尊重人民意愿,人民就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的力量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才能始终保证中国这艘大船的正确航向,更加积极稳妥地摸着石头过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需要从人民那里获得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人民的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概括、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并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实践。

(二)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将"人民"二字铭刻在灵魂深处。建党初期,我们党积极领导与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革命战争年代,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开展抗日战争、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再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在一次次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不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始终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大到医疗、教育、户籍等重大制度改革,细到身份证异地挂失受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国家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一切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都是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实践充分证明,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只有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话题作出部署,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切实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具体改革思路、制定具体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40余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统一。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凝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引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改革航程。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更广、触及利益更深、推进力度更大,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任务更重,更加需要依靠党的自身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担负起这一重任。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造福群众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始终确保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要加强改革方案评估和改革落实情况督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不断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成功。要广泛凝心聚力,把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工作格局。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