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专题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新的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给全球生产力水平带来颠覆性影响,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前瞻性战略布局,数字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数字化潮流,必须把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充分释放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二)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动能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纵深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必须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持续拓展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三)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特别是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将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加速,深刻改变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必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和关键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要结合当前阶段数实融合的基本格局和典型特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深化关键领域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重塑融合微观企业主体活力,优化数字生态系统,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夯实制度之基。

(一)深化关键领域科技体制改革,筑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技术根基。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遏制力度在不断加大,我国关键技术引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挑战加剧,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面临更多"陷阱""高墙",被继续围堵和加码打压的可能性将继续加大。下一步,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国产替代和应用。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数字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技攻关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二是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数字技术基础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原创算法等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三是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关键零部件、EDA工具、半导体材料技术攻关力度,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础框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和配套工具等关键瓶颈,强化支持人工智能研发的开发平台、算法库和工具集等方面技术性配套。四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关键领域的本土研发和国产替代。

(二)持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流通的目的在于利用数据实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价值创新。要聚焦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核心难点,深化理论创新与数据交易应用实践探索,以理论指引实践,以实践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一是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从交易资格认定、数据产品定价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以增进交易互信为基础完善数据交易规则。其中,特别要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确保"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二是优化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扩大基础数据的开放共享,按照成本加成原则和创新补偿原则适当收费,创新公共数据授权和运营方式。三是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数据采集和接口标准化,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等标准建设,促进数据整合互通和互操作。协同推进行业标准制定,鼓励行业内企业联合制定数据流通规则、标准,聚焦业务需求促进数据合规流通。四是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多源汇聚、关联融合、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其中,尤其要加强制度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同质异构多源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确保"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三)分类施策,激发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底层动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激发微观企业主体融合的积极性、创造力,要强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关键生态位的大企业链主优势、平台效应和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发展。一方面,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中的关键作用,着力突破数字技术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提升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大企业增强数字化平台服务能力,面向供应链伙伴和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关键数字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场景,拓展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和数字化生态范围,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带动作用,加强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发展生态,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创新、数字化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统筹,强化各部门的政策衔接和政策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支持政策,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意愿,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难题。分类支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特点、行业特性和数字化转型特征,加强分层分类数字化转型方案指导,破解中小企业"不会转"难题。再一方面,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创新。比如,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壮大柔性生产、云制造、共享制造、虚拟制造、工业电商等新业态,鼓励开展第三方智能服务。比如,引导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治理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等新企业形态发展,培育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等新型产业组织模式。

(四)优化数字生态系统,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保驾护航。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制机制,健全数字生态系统,为数实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全国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数据基础设施等建设,着力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布局智能数据和绿色算力设施建设,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深化数字产业链东西部协作。二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深化数据空间、数据脱敏、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数据沙箱等技术应用,有效提升数据流通环节安全可靠水平。三是培养更多适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建设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大力培养数字经济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拓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培养数字经济领域高技能人才。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