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如何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宣讲稿(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0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分钟。

武装人民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机制问题,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逻辑,表达的是让广大人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让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入行。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及造福人民并未完全解决马克思主义和人民之间的所有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为了人民的功能或造福人民的价值逻辑,尤其是要实现指导人民实践的功能,还有必不可少的环节,即马克思主义要武装人民。如果说,为了人民是解决人民需要理论的问题,武装人民则是解决人民如何需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理论武装人民是理论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理论和实践发生联系,实际上是和实践的主体--广大人民发生联系,其表现有二:人民需要理论,理论要武装人民。人民需要理论,这是从人民的角度所把握的。人民要使自己有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要使自己的行动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就必须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引。所谓理论武装人民,是从理论的角度所把握的。"要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必须使理论武装人民,必须和处于一线的实践主体即广大人民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广大人民的实践途径才能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理论武装人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和新时代我们党的"最高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为广大群众所掌握的问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这是新时代我们团结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党的XX大报告提出了"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的理论要求,其关键是要让广大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阐述他们的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同样,作为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群众当作了自己的物质武器,而人民群众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一"精神武器"意味着广大群众要积极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

人民检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获得检验的机制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一种从人民及其实践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检验逻辑或验证逻辑。由于社会实践主要是人民的实践,实践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因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表达的就是以人民来检验真理的方式。

广大人民及其实践具有广泛性和直接现实性,包含着检验和创新理论的客观因素和直接动力。那么,人民是如何检验马克思主义的呢?在根本上,广大人民的实践活动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思主义指导下,如果人民群众的实践取得了成功、达到了目的,拥有了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样,人民群众会对组织、领导和指导这一实践活动的政党及其理论产生肯定、认可、接受、支持等情感态度,会产生理论上的"共情"性,会自觉地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理论是科学的、可行的、管用的,从而完成了人民检验。反之,如果整个实践或实践的某一方面、某一阶段不成功,导致了人民利益的受损,说明理论或理论的某一方面是和实践是脱节的,这就要求改进完善理论、创新发展理论。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体现人民情怀、实现人民利益,即要真正葆有人民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精神观念形态上的本质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作为主导型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智慧的又一显著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一"明确"的意涵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具备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及功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念形态中,还包括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某种理想,即"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思想还体现着应有的"世界情怀",呈现出"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的品质。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有机统一,或是解释功能和改造功能的高度统一。当然,这种统一是以两种形态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即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或体现的科学知识性内容和精神观念性内容,它们之间具有明晰的界限。知识形态的内容具有客观真理性和工具性功能,观念形态的内容具有价值定向性和方法论功能--知识形态所蕴含的方法论一般要经过观念形态等中介因素才能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方法。如果知识形态的内容主要回答"是什么"或"什么样"等问题,那么观念形态的内容则主要回答"为了谁""怎么办"等问题,主要向人们提供进行实践创造的方向和方法,具有定向、定则等作用。价值观念和方法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形态的主要构成内容,价值观念体现为利民性,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呈现出来;方法观念体现为实践性,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一系列原则要求、方式方法,主要通过系统观念等加以体现,表现为统筹兼顾的思维方法和做法。知识性内容和观念性内容作用的对象和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高度统一的逻辑架构下,分别实现着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统一。

作为一种真理性知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所要实现的是由物或客体向人的趋近或转化,如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客体的话,那么,知识形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实现客体的主体化,是指客体或时代以知识的形式向主体的渗透、转移,即人们通过学习掌握该思想,知晓当今时代,包括新时代的中国和新时代的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当下具体的社会存在或发展存在以知识的形式向人的主观世界的趋近或转化,展现的是人们对社会、对时代的认知,对发展规律的掌握与遵循,扫除的是人们对社会、对时代的盲知。换言之,当客体以真理性知识的形式向主体及其主观世界渗透、转移的时候,客体就失去了其对象化的存在,变成了人的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从而克服了人们关于时代或客体的盲知性,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发展了人们的智慧,并形成了人们关于时代或客体的共识。在客体以真理性知识向主体趋近转化即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因自身的条件或处境等不同,所形成的认识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存在着差异化甚至对立性的认知,而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形成关于当前这个时代的现实存在的最大共识,这种共识无疑能为全社会的共行、共利、共情的产生或一系列共同体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的形成或巩固,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不仅要实现客体以知识形式向主体的渗透或转移,而且还要实现另一种转移,即要实现主体向客体的趋近,或者说要实现主体的客体化。所谓主体客体化,是指人们在形成关于新时代的知识观念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将自己的愿望、目的、意志等向客体进行渗透或转移,从而使客体发生人们所期望的积极变化。具体说,主体客体化是指要实现当今社会、国家、世界符合人们意愿的变化,我们要通过团结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发展等。主体客体化即主体的愿望、目的或本质力量的物化或现实化,是客体所发生的合目的性的变化,是主体对共利的追求及在此基础上共行的形成、共情的发生。

如果说,客体主体化是诉诸人的认识过程的话,那么,主体客体化则是诉诸人的实践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客体主体化,还是主体客体化,这里的主体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这"两化"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人民大众的武装。人民群众既是通过掌握这一思想的方式实现了客体主体化,也是通过接受了该思想的武装才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可见,要实现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即用这一思想武装广大人民的头脑才是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知识和精神观念之间既具有差异性,还具有统一性。科学知识和精神观念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其统一性表现为在科学知识和精神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方面,科学知识是人的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生成的基础,而人的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并非"天外来客"或"横空出世",是以对世界、对社会、对时代的客观认知作为前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指引人民的力量,关键在于它是对于时代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大势的实事求是的反映与认识。精神观念的力量首先是真理的力量,正由于我们了解了时代的方位、掌握了发展的规律、知晓了历史的大势,我们才培植了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理想信念,可见,我们所生成的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是与社会存在的本质、规律相契合的。

另一方面,精神观念又极大地反作用于科学知识。主体对世界的掌握是通过"知""情""意"来实现的,科学知识主要是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中"知"的部分,而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则主要诉诸人的主观世界中"情"和"意"的方面。知识只是告诉人们"是什么",精神观念主要回答人的实践行动之"为什么""为了谁""怎么办"等问题。科学知识只有转化为或升华为对人的行动具有方向性和方法论指导功能的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

综上所述,科学知识主要是从客体角度回答主体"是什么",是客体向主体的趋近或转移;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则主要是从主体角度回答人们"为什么""为了谁"以及如何改变客体等问题,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必经环节或桥梁。没有精神观念或理想信念的"桥梁"中介因素,科学理论或科学思想是无法直接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的。唯物史观这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只有转化为诸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才能真正发挥其观照指导广大人民实践的指导作用。可见,对于一种科学理论来说,只有实现科学知识与精神观念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其武装人民、引领实践、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疑就具备此种意涵和特质。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本原意义

党的XX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事实上,作为知识性和观念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其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就在于为理解"六个必须坚持"所带来的启示。要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需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涵入手。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坚持人民至上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两种逻辑:一是知识逻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知识维度内,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导力量的规律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无疑具有科学知识的意涵,它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有了深刻体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事实背后,恰恰隐含着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律。二是价值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包括着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的价值趋向,这一价值趋向内在地规定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走向,规定着我们在发展中怎么做的方法论原则。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显而易见,这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认知和价值认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为了谁"等重大现实问题,为站稳人民群众立场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正因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指引,我们在精神信念上获得了自信自立的不竭力量源泉。换言之,坚持着人民立场、奉行着人民至上理念并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是坚持自信自立的依据。因为自信自立的培植,既有成功实践的支撑,更有科学理论的保障。这一思想因其科学性、真理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而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所谓科学性,是指这一理论能正确地解释说明世界、成功地指导实践,这一科学理论为我们插上了不断走向成功的翅膀,它使我们有底气、有干劲,使我们心明眼亮,无所畏惧;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指引,我们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悟得更透。所谓人民性,是指这一思想为我们"何以能"以及"如何能"坚持自信自立提供了答案,这就是要牢牢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的强大群众基础,它体现的是人心向背的磅礴力量。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作为真理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结果。守正创新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守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在理论渊源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这是其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原因。创新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活的理论。要坚持该思想的武装和指导,"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进程及其现实结果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对"的理论,就在于它具有真理的力量;之所以是"好"的理论,就在于它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拥有人民的力量;之所以是"实"的理论,就在于它来自实践又复归于实践,具有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之所以是"活"的理论,就在于它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具有创新的力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