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保障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5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党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保障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要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应急管理历史传统、现实要求、价值遵循的有机统一。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应急管理的历史传统

从历史的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应急管理队伍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一)党领导人民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光辉历程

作为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亟拯斯民于水火的历史责任,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重中之重,领导人民成功地应对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谱写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光辉篇章。

以防灾减灾救灾为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经历了连年的灾荒,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同时,在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等地积极发动群众,成功应对以旱灾、涝灾、饥荒、蝗灾为主的各种灾害。比如,1940年至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连续三年干旱,土地干瘪、庄稼绝收。边区政府提出"必须以人民福利和抗战需要为出发点"的救灾经济政策,表示"在不妨碍抗战需要范围内,决定减轻灾区本年之财粮负担;并将调剂粮食,以供给民食;组织运输,奖励纺织合作,实行以工代赈;发放水利、纺织、救济各种贷款,以安置逃亡,籍维人民生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洪水、干旱、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1949年到1958年十年间,黄河、长江、淮河、松花江等几条主要河流都发生了大水灾。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地震频发,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生产自救的方针和全民动员的模式相结合,领导人民抵御灾荒、兴修水利、抗震救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重特大灾害频繁发生。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彰显了党领导人民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应对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及时、有效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沉着、有力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二)应急管理队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为民初心,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应急管理队伍在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懈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消防队伍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竭诚为民的奋斗史。在一场场重特大火灾扑救,还有历次地震、台风、洪涝、突发事件等抢险救援中,消防指战员无不闻警即动、冲锋陷阵,逆向前行、舍生忘死,用赤诚和担当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怀揣着同样的为民之心,长期以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抓工作,实现了事故总量大幅下降、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的目标,扛起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地震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在防震减灾一线,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坚守奉献、矢志不渝。改革开放40多年来,震害防御工作,实现了"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向"震情重"而"伤害轻"的历史性转变。历史上,应急管理队伍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虽然多次变更、调整,但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从来没有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应急管理队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应急管理的现实要求

从现实的维度看,现阶段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自然灾害叠加安全生产事故与风险,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应急管理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挑战,这也要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防线,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长期处于多发频发的状态。早在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就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2018年10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19年1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站在"基本国情"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严峻形势。

近年来,自然灾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气候难民、灾民规模大幅增加。我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国家之一,《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6℃/10年,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5℃/10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变化纷繁复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之前陡增,台风登陆频次大幅提升、造成影响更大。当前,各类灾害风险多发频发、交织叠加,并且经常引发次生灾害,呈现出灾害链特征,我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更需要深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视为维护和塑造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处于稳定向好阶段。2021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2012年相比下降56.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数量从59起下降到17起,下降71%。但是,整体来看当前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生产底子薄任务重,高危行业领域隐患突出、风险点多、涉及范围广,新行业新业态领域出现新的风险点,安全隐患呈现出新特征。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如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冶金、烟花爆竹、民爆、特种设备、城镇燃气等,安全风险隐患集中。客车非法营运、货车超载、大型综合体消防安全不到位、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培训等顽瘴痼疾仍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和红线,更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强调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求不能有丝毫疏漏,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等。2021年9月1日,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作为基本原则写入法律条文,并落实到各项具体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设计之中。

(三)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安全问题显著增多

当前我国面临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正在加速,而与此同时,爆炸、火灾和交通事故等技术灾难的发生率也呈快速的增长趋势。现有的公共安全保障基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共安全面临着发展和矛盾叠加形成了复杂局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盲目发展,在转制过程中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忽视,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搞掠夺式生产经营等问题,再加之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都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易形成新的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事故、危房改造、公共设施、设备事故、环境污染等安全风险突出;再加之城市系统愈发复杂,各类突发事件以更快的速度、更多样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传播,突发灾害事故的连锁反应、叠加效应愈发凸显。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难以预测的风险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导致公共安全问题频发、防控难度增大。

面临严峻的应急管理形势,应急管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并将其作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监测预警、预防准备、应急处置、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的根本原则。

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应急管理的价值遵循

从价值的维度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应急管理的存在前提,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这要求我们在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一)安全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最基本、最底线的构成要素。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体现在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新的表现,人民生活需要的重点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不再仅仅局限于"有没有",而是上升到"好不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除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外,人民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也成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内涵中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大幅提升,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高度聚集,"黑天鹅"事件难以预料,"灰犀牛"事件防不胜防,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大的变量,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前进步伐。可见,没有人民安全就没有美好生活,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满足安全需要是必须紧紧守住的一条底线。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彻底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才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在安全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真正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二)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社会民生

早在2014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民生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公共安全问题呈现出集中性出现、多链条交织、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的特点,导致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而平安也成了新时期民生诉求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换言之,公共安全问题既关乎个体的民生利益,又关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公共安全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就个体而言,安全是民生中的重要关切,而生命和财产安全又是民生安全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公共安全又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有序。民生安全问题具有传导效应,表面上看只是对个体产生影响,实则在传导效应的作用下能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将安全定位为最基本的民生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这也要求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面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中,更需要全面确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进一步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作为应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制定应急管理各项决策的根本依据和检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宗旨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传统的安全观念中,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主要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情报、反间谍等方面的工作,公共安全不属于国家安全的内容,与国家安全关系不大。但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中,这种观点就已经不合时宜了。2015年5月29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中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各种具体安全形态,其中就包含了与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密切相关的众多内容。在新时代,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已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有效防控各类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确保国家政治安全。"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将防范重大事故纳入国家安全的议程,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安全观念分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交通运输、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治理"都属于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对象,而不属于国家安全范畴。但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体系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为宽广。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更是直接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应急管理自然也被纳入了国家安全的范畴。因此,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切实践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要保障人民利益,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安全屏障。维护人民安全,为人民提供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具体集中体现。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必然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