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稿: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这次党课宣讲。这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我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通过本次宣讲,我期望全体同志能够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X县经济社会更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的宣讲内容分7个部分,我们依次开始。
一、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全面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是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理解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一)历史意义。改革开放46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招,作为富国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把改革开放作为主题,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和任务作出相应的重大决策,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二十届三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起,共同成为我国不同时期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突破性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一次战略转移。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开创性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是一次战略跨越。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次战略集成。这次全会把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前途、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以及每个人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理论意义。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通过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原则,是对改革经验的全面凝练和对改革规律的科学总结;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纳入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对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系统集成;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对各领域改革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运用;对经济与社会、市场与政府、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安全与发展"五个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认识。这些理论创新深化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现实意义。《决定》立足现实,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紧抓住了当前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例如,特别重视共同富裕、建立民生兜底保障体系、应对百年大变局下的战略选择等。同时,对改革进程中需要完善的措施和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如预期问题、高质量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结构性问题、解放思想问题等。《决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体系,具有明显的实操性、针对性、协同性,体现了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鲜明特点。这种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改革部署,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指引。
(四)方法论意义。《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提出的"七个聚焦",突出了各方面改革的重点,体现了对改革节奏的把握和对改革辩证法的高超运用。"七个聚焦"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展开,涵盖了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改革具体制度等方面。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围绕制度建设这一主线来阐述的,重要制度是在结构层次上的各个方面的制度,是服务于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改革的难点、重点和突破口都在重要制度上。这说明全会涉及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工具箱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是相互配套的,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推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五)世界意义。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自始至终都具有世界意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意义越来越彰显、越来越鲜明。在当今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演进的大潮中,我们的每一个改革举动,每一个改革进展都会引起广泛关注。这次全会部署的改革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宣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不仅将使中国的世界形象更加鲜明宏伟,还将为那些希望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方式、中国人民的生活追求,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路径,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这一时期的改革具有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特征,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要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刻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就:
第一,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推动形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些改革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跃升。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健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性制度保障。这些改革深化了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中国式民主的实践边界。
第四,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些改革有力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五,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推动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建立健全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助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这些改革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第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基础性制度框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改革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七,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完善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了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这些改革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
第八,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这些改革大大提升了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九,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健全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了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些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了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准确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理解和把握这一总目标,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根本遵循。总目标中包含了以下关键要素。
(一)战略布局与时间维度。《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时间安排与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高度一致,体现了改革与发展的协同推进。同时,《决定》明确到二○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体现了我们党稳扎稳打、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改革的科学方法。这一实现路径的设定,充分体现了改革的阶段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展现了我们党推进改革的务实作风和战略智慧。
(二)系统性与问题导向。总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通过"七个聚焦"对总目标作了具体展开,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等方面。同时,总目标的设定紧扣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这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时,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并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三)人民立场与价值追求。总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立场不仅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具体目标中,也贯穿于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部署中。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中强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总目标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价值方向。
四、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这六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科学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第一条,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根本立场、把牢价值取向、提供不竭动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标识。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改革定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同时,我们党敢于创新,力求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守正的同时,敢为天下先,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紧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上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