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宣讲解读提纲:突出重点,注重改革实效,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宣讲解读提纲:突出重点,注重改革实效,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矛盾越复杂尖锐,硬骨头越难啃,就越需要我们在抓落实上下更大功夫,克服种种阻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统筹推进、系统集成,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今天,主要针对全会通过的《决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会主题,对《决定》内容进行解读。希望对大家理解全会精神,更好推动下一步工作有所帮助。
一、全面深化改革掀开新的篇章,从3个方面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背后有着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XX大闭幕之后,总书记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去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作出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全程擘画、组织调研、精心指导、把脉定向。今年以来,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科学路径等重大问题。
(一)3个面对,阐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首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丰富的实践成果,要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进一步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其次,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合关系的固化配置,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之间的组合不断优化跃升。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必须将改革推向前进,不断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消极影响,不断纠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2个必须,阐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新中国70多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情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及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制定适应新变化的新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发展,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这必须通过改革来破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通过深化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总之,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事业一以贯之推进下去的历史逻辑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逻辑的必然。
(三)6个必然要求,深刻揭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意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中正确处理制度稳定性、延续性和发展性、创新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要在坚持好、实施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助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在更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也充分说明,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落到实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也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足动力。新时代,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其中"中国之制""中国之治"是根本性原因。正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二、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从2个时间节点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为的就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为的就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锚定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和历史主动。实践充分证明,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方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蹄疾步稳向前推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2个时间节点,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站到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列。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实现高质量的供给与高品质的需求动态平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为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高水平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敏、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三、6个坚持,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全面准确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这次全会总结的六条重大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从根本保证、价值立场、方向引领、工作主线、重要保障和基本方法等六个维度,集中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径,是一个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无论怎么改,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新时代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才能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求法治的保障,法治的实现也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加凝神聚力、协同高效。
(二)牢牢把握"六个坚持"提升改革创新本领。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不断以改革开放新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