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同志们:
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到2024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全国两会突出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又一重要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既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科学指引,又是对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指导。
一、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演化中的能级跃升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生产力总体上是持续演化、不断跃升的动态变革,处在"旧质"瓦解和"新质"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不仅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更是符合时代发展大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显著区别于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生产力,其代表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进程中一种质的跃迁,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点为"力"。其一,新质生产力之"新",是指聚焦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其二,新质生产力之"质",是强调告别粗放型发展、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靠科技手段、数字技术和创新赋能提质增效。其三,新质生产力之"力",是指作为生产力系统的重要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共同催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从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契合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客观要求,也是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上的逻辑契合性。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加快发展依靠新技术形态、新产业组织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着力攻克限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问题、破解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难点、消除妨害新质生产力发展痛点,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自我生成与迭代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实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向成就。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上的逻辑契合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这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力系统中的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迭代更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质量性提高及创新性配置,推动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都根植和发轫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赋予经典原理以时代价值。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践上的逻辑契合性。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深层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对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协调作为内在特质、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共享作为最终目标,其本质是新发展理念在实践活动中的生动体现。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注重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和协同共享发展,既能推动生产方式的革新,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实践层面天然地统摄于新发展理念,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助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改革开放走向更加深入和全面,合理构建适配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结构。
(一)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国家强大鼎盛的基石,创新是民族砥砺前行的动力。一方面,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创新,强调对未知领域进行"从无到有""从0到1"的探索与开拓。核心技术创新是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逻辑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困境的根本手段,直接指向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安全与质量。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努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实现产业体系的"新旧交融",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着力培育和壮大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劳动者作为生产实践的主体,是生产力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每一次生产力质的飞跃都将促使人的劳动能力得到进一步解放。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态的生产力,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质量劳动者队伍助推其形成发展,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不竭的人才动力。其一,必须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孵化平台和成长通道,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全方位提升劳动者素质。其二,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特别是为青年科创人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充足的经费支持,同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和科技人才队伍壮大。其三,积极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科研领域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和地域的界限,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值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关键期,只有充分释放劳动者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潜能,将人口红利转换为人才红利,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才能使新质生产力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着力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当前,我国生产关系虽然在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是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形成将引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推动其持续优化,进而实现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对生产关系必然提出更高层级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高度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致力于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卓越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潜能。要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转变与时代脱节的思维方式,着力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打通堵点卡点、破解重点难点,有效清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确保先进优质的生产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顺畅流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践场域,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内蕴的三维逻辑契合关系,更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新质生产力在实现自身建构的同时真正发挥其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为推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迈上新的台阶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