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3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分钟。

另一方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觉。结合当下实际与现实条件,自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前提和实践指向。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如何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并鲜明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百余年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躬行者,立足动态变化的现实条件,我们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其中具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以此为基础,不断驱动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持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与之相结合。正因如此,当下,在我们党的自觉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得到提升,理论精髓与民族底蕴的交融,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不断在实践中鲜明呈现。

三、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自觉

实践证明,党的理论创新是以推进"两个结合"为先决条件与重要基础的历史进程。进一步看,从自觉性的角度把握理论创新,则需要以主观上的认识层面为考察基础,进而研析由此驱动的实践层面和借助实践得到彰显的价值层面。首先,认识层面上,主要体现于我们党与时俱进,主动拓展问题聚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以新的问题为导向,为理论创新提供崭新视域;其次,实践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我们党积极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同时后者为前者提供动力来源;最后,从价值层面看,则体现于我们党不断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贡献和时代价值,确立推进理论创新的世界向度、时代向度和人民向度,将创新理论转化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一)认识层面:主动拓展问题聚焦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原则。客观来看,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价值归宿,不断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理路新方案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内在机理上,理论创新需要始终围绕问题认识的"求新"和"求深",即求索新的问题以及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一方面,世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统一体,各领域各维度的问题复杂繁多。问题的认识、发现和聚焦需要一定广度的视野,并且,发现新问题后也要立足不同方向、不同立场去审视问题。另一方面,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所以已知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可能会跟着其所在场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加之认识永无穷尽,对问题认识的正确性仅限于一定阶段,由此可见,对问题的认识和聚焦也要在变化中不断加以深化。因此,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拓展问题聚焦的广度和深度,着力认识和发现新问题,深化对已知问题的认识,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透析问题与其所在场域的联系,以问题破解的内生需求和基本思路构建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逻辑理路。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问题观、创新观,以积极探索新问题和提高问题认识的高度自觉,持续驱动理论创新,发展理论、指导工作。首先,不断拓展问题聚焦的广度。党所聚焦的问题,不仅涵盖党的自身、国家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还放眼于世界和全人类。定位于党和国家的问题域,我们党聚焦自身建设、改革发展稳定以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多维度的问题,尽可能地为理论创新提供广泛的现实基础;定位于世界、全人类的问题域,我们党主动将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新生问题和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创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宏观导向。作为具有深沉使命责任意识和强烈历史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主动聚焦更为宽广的问题域,以时代性、世界性、人民性的问题作为理论创新引领,自觉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使命自觉。其次,不断拓展问题聚焦的深度。比如,聚焦社会主义事业,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结合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深化核心问题认识的自觉。由此,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向前推进,形成了众多建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实践层面:积极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种良性互动,实际上就是二者相互影响、互促共进的过程。通过实践,深化旧认识,获得新认识,与此同时,其中合乎实际、顺应规律的科学认识,被系统化为理论;之后,由新认识构筑和补充的理论体系,转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确保实践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实现目标,同时又获得新认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统一为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并成为贯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内在逻辑理路。回归主题所聚焦的这种双向互动,根本上就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总的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二者之间的互促共进,在理论意义上和实践意义上都分别取得了重大成就。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科学明确了我们党百年奋斗中在理论上实现的"三次飞跃",实践上发生的"四次伟大飞跃",这为我们党增进自觉,接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提供了重要经验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根源于实践、理论二者能够持续发生良性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之所以"良性",根本上源于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能够始终以坚强的领导力不断引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同党领导人民的创新实践有机交融,及时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转化和系统化为理论成果,从而进一步使理论得到丰富,主动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结合原则要求,更深入地看,塑造这种理论自觉性的正是我们党所恪守的"实践第一"的原则。我们党始终重视实践,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毛泽东曾立足党性的政治维度告诫全党,若"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针对占据真理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党并没有因为其真理光芒而脱离实践、盲目信仰,而是选择继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并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重要内容。因此,在实践层面,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重视实践、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的自觉性,正能动地驱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新实现良性互动,以丰硕的理论成果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新的实践成就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三)价值层面:不断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贡献和时代价值

不同于其他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崇高历史使命的科学理论;不同于其他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的使命型政党。无论是从理论的内在要求出发,还是从党的历史担当使命出发,都客观要求我们党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彰显并实现最新成果的内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的实现最终都要落脚于具体的实践贡献。聚焦现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乃至世界发展和人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通过对党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科学分析和充分运用,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使其在时代演进中发挥新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科学指引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满怀希冀的"小康"目标,具有历史意义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除此之外,经过长期的实践求索,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切全人类共同发展所昭示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那些想要在独立自主中寻求发展和进步的国家提供了科学的借鉴与崭新的指引,同时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理论价值的实现往往都要从时代性上加以考析。立足时代场域,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引领时代,在科学把握时代特征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确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向度、世界向度和人类向度,不断彰显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立足现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紧扣"两个大局"时代特征,为党和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此外,从政治使命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的新特点新形势,以及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趋势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野;从世界发展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建设一个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从人类发展事业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科学回答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理论当代价值。由此观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更须强化理论清醒、活用和创新的自觉,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真理伟力,指导实践、引领发展。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