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把握历史主动精神
党课: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把握历史主动精神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伟大号召,以其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省自勉的政治智慧与务实求真的政治品格,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激情。借此机会,我以"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把握历史主动精神"为题,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刻领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意蕴
主动遵循历史规律。马克思指出,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和利用历史规律,对于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遵义会议前中国革命为什么屡遭挫折?这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有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后来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赢得了革命胜利。历史已经表明,尊重历史规律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同样需要尊重历史规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的演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主动遵循历史规律,洞察发展大势,从而适应和推动历史的发展。
主动增强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之后中国共产党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党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都是我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体现了把握规律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政治自觉。
主动应对挑战。放大拉长历史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从一个50多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现今拥有9800多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风雨来袭时稳如泰山,机遇降临时牢牢把握,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在危机、挑战面前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作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机遇、利好面前先人一步、快人一招,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二、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思维方法
历史思维是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思维方法。首先,历史思维是总结过去的反思性思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为当下的发展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镜鉴。其次,历史思维是观察现实的思维方式。科学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如在谈到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最后,历史思维也是面向未来的思维方法。历史是向未来敞开的,用历史眼光看未来,必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历史思维是全面发展地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待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就要求我们看待历史问题、研究历史问题必须全面、科学、客观。其二,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待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就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的连续性进行深入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联系,从世情国情、党和国家发展角度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为我国发展找准了历史坐标、明确了历史方位。其三,坚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历史。人类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并非千篇一律。就中国来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牢固树立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取向
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内核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和目标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追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也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历史主动精神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和实践经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其中,"人民是阅卷人"的精辟概括,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价值重大。这一论断指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制度化、信息化、便民利民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要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