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 (2)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利益共融、宣传互融、内容兼融、资源通融"的新特征,突破了时空局限,延伸了传播边界,也不断拓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的重构。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在逻辑

任何一种话语的生成与发展,都与理论知识体系、文明发展历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厚重的历史逻辑和鲜活的实践逻辑。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是在遵循特定思想原理、扎根深厚文化根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不断内生性演进的结果。

1.理论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和灵魂,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取向、本质特征和使命任务。融媒体时代,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多元社会思潮在校园内更易于形成和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威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导致部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和滑坡。习近平明确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对于思想舆论领域地带,特别是互联网这个主阵地,高校要主动占领和掌握话语主导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融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载体功能作用,加强传播手段、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真正让青年学生接受、掌握并信仰马克思主义。

2.历史逻辑: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秀的思想观念、强烈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规范等形态的有机统一体,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资源、政治教育资源、道德教育资源等,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基本的表达范式、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极为重要,值得高校倍加珍视、深入发掘和宣传阐发,特别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强调坚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天下为公"的道德境界,倡导"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解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宝贵资源的过程中,高校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创造中,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力、道德责任感和文明素养观。

3.实践逻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显著的实践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起点。融媒体时代,高校要立足实际情况、把握发展规律,聚焦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美好期待,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定位、表达方式和传播媒介,与时俱进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感、感召力和生命力,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激发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行动自觉。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变革

融媒体时代,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融合深度的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话语主体更加多元,话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范式更加多样,话语场域更加宽泛。

1.话语主客体: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主客体关系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关系,决定着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方向。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里,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天然地理解为话语主体,其话语地位具有不容置疑的公信力、不容挑战的权威性;而把受教育者天然地理解为话语客体,具有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等特点,由此形成了主客二分的逻辑架构,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性范式。融媒体时代,话语主体突破了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和限制,凸显了话语交往的平等表达、精准互动和有效反馈,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传播样态。全员参与主导话语深度互动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要建立起融入交往理性的、立足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范式,在视域融合和联动共享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2.话语内容:从理论话语到大众话语。"任何一种话语体系都是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反映着'言说者'的立场和所代表群体的利益。"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通常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主要来源,以系统完整的宏大叙事为主要结构,以学术性知识阐释和理论性知识传达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学理性。融媒体时代,一方面,网络新技术从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多方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形态从理论话语、学术话语扩展到网络话语、生活话语等,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原有话语体系,赋予话语体系以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快速增长,文字、符号、图片、表情等要素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语言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众话语"时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整体、理性深刻被削弱,更多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道理,以生动鲜活、短小精悍的大众话语赢得青年学生。

3.传播模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先进的思想意识离不开必要的外面灌输。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基于主体性关系,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单向灌输的表达范式,"我讲你听"成为常态化的师生沟通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对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与稳定可靠的信息来源,直接决定着"讲什么""怎样讲",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方法,青年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参与度较弱。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主体间的交互性特点更加彰显,改变了单向度的教育模式,打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超越。在形式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与交互,青年学生获取和表达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多元;在内容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相互传递着信息知识、思想情感、观点意见,不断变更着互动话题、热点讨论,通过"共情式""交互式"的话语传播不断增强话语黏度。

4.话语生态:从现实场域走向虚实结合。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化、人际关系网络化和社会网络化的深入发展,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由"单维度""现实性"物理空间转向"多维度""虚拟化"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发生着系统性变革,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载体的传统媒体,逐渐发展出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自媒体平台;以文本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发展为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表情包等多种方式。同时,虚实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也会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态危机,一些现实需求、社会矛盾和问题作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往往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在公共平台上积聚放大、产生共振,进而转化为网络舆论焦点甚至网络群体性事件;反过来,不良网络舆论的大面积传播和蔓延,又会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进一步导致主流话语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力、影响力消解。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优化路径

融媒体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因事而化:强化话语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与融媒体的深度契合,最为关键和紧要的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话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中,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虚实结合的融媒体话语场域主动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着力筑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之基。二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进行适合融媒体时代的话语转换和提炼,建立具有时代特色、时代风格的价值性话语知识图谱,变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在融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引导力。三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在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中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根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