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生成的三重逻辑
党课: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生成的三重逻辑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党能够结合新的实际,以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来打破人们的旧观念束缚、破除思想障碍,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新的伟大实践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这表明,党的思想引领力生成并增强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具体表现为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引领社会思潮以及自我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历史进程,明晰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生成逻辑,从原处语境中汲取历史智慧,从发展演进中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在新时代下不断建设好党的伟大工程,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一、在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中筑牢思想引领之基
从理论维度上讲,党进行思想引领的过程就是党进行理论创新和对客体进行理论武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党能以新的理论来"说服"客体的过程,"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思想理论本身,具体而言是其是否够彻底,是否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同具体实际相符合,能否与客体的实际需要和根本价值相契合,从而使客体形成对这一思想理论的自觉认同和内心信仰。同时"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物质力量,取决于理论武装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构成了党的思想引领力生成的逻辑必然,回答了思想引领力从何而来的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思想引领力强大与否与其灌输的思想理论相关。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来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能从众多党派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其理论优势在于"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从而能够"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而这个新的世界观便是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是党的思想引领力生成的思想根基。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以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为背景,列宁结合具体实际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他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另一方面,他强调理论武装的作用,强调"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认为要通过不断进行理论灌输,使无产阶级将理论灌输化作内心信仰,从而增强抵御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理论意识,达到对阶级成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国实际,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内涵,并在理论武装上实现了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相统一、宏观叙事与生活叙事相联通,增强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力。
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坚持扎根于中国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创造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以此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毛泽东高调强调理论武装的紧迫性,认为"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时刻注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思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毛泽东强调理论创新要紧跟实践场域与时代场景的发展变化,以思想理论的先进性筑牢党的思想引领之基,以此来指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的同时,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秉持这种创新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的理论成果。面对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江泽民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面临新时期思想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胡锦涛坚持把"推进理论创新和加强理论武装"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常态性工作。"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以往发展观的基础上拓宽了人民主体的维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时期的新突破。
新时代,习近平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背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继承和发展了以往"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理念,阐述了新时期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问题。在理论创新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从不同维度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在理论武装方面,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初心和使命"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党员干部进行日常性地"补钙"。
二、在引领社会思潮中把稳思想引领之舵
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力的生成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与武装方面,更表现在引领各类社会思潮的生动实践上。"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社会存在的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这些基于社会存在而形成的观念上层建筑,在经过某些特定阶级群体理论化、系统化,形成带有某种趋向性,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在对这些社会思潮进行合理斗争与有效引领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引导,从而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对社会思想观念的方向引领。
1.在与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斗争中发展的理论体系。与各类思潮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其鲜明的科学性、生动的实践性和彻底的革命性越辩越明,越斗越勇,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明白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从而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信心。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便与当时的各类社会思潮展开斗争,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当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的严重西化现状,毛泽东指出"'全盘西化'的观念,乃是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并在多次思想论战中,揭示"无政府主义""全盘西化论"等思想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危害,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面对文化保守主义提出的"新孔学""新宋学""新唯识论",毛泽东在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战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尊重传统历史文化"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应用唯物辩证法给以批判的总结。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习近平坚持在抵御错误思潮中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例如,出于对历史领域在意识形态安全重要地位的认识,习近平强调用唯物史观来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基于对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使命任务,习近平坚决反对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假设的,主张超阶级、超国家价值理念的普世价值论,从而提出要构建一个基于现实的人的本质,追求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谋求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在把握一元与多元关系中凝聚思想共识。
作为反映特定群体利益关系的思想观念体系,每一类社会思潮都是基于自身的利益与立场对解决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而发声,并非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关系。引领的本质在于整合超越。在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把握一元与多元关系上形成了一元引领多元,多元丰富一元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对多元化社会思潮有效引领。
在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更替、政治斗争的激烈、新旧观念的交错,使得人们思想观念长期处于动荡变化状态,为社会思潮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土壤。面对当时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毛泽东强调,"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灵活应对各类思潮。对于当时受到苏共XX大和波匈事件影响而产生的反社会主义思潮,坚持彻底地批判与斗争;针对反映当时人们利益主张和情感需求的社会思潮,则采取民主的、教育引导的方式,促进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于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国际形势的理性审视和正确研判,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因此,必须辩证看待和科学引导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一方面,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必须要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从而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三、在坚持自我革命中补足思想引领之钙
思想引领是一个引领主体不断促使客体对象将特定的思想内容内外与外化的过程,引领主体自身的建设是思想引领力生成的关键。"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通过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从而确保思想引领科学性与方向性,增强党内的思想凝聚力。
1.坚持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以铸魂补钙。
坚持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成员"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而先进的思想理论并非自动灌输到工人阶级脑海之中的。它需要通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才能时刻擦拭思想上的灰尘,坚定党员政治信仰,保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健康身躯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