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课:建党初期党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及启示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党课:建党初期党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从创立之时,就把准确把握和积极推动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项任务是党领导各革命阶级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发展应势而育,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青年阶层基础。建党初期党对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时代加强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建党初期党着力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时代逻辑

1.中国青年政治骨干是近代社会革命队伍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社会风雨如晦、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面对经济贫穷、文化落后的社会困境,亟待有一股革命力量组成革命先锋队,从时代任务出发,在救亡的事业中担负起复兴民族的重任。辛亥革命前后,近代新式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各类新式学校纷纷建立,广泛传播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从而形成较为庞大的青年知识分子群。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高度赞扬,认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些新鲜血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首次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出现在了社会革命的洪流之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近代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视角和理论武器,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思想旗帜,对青年政治骨干的思想洗礼不言而喻,把这支队伍锻造成了具有奋斗的决心和思辨的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审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迁,认清革命形势,挑起为民族解放和与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责任。这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政治骨干推动了党组织的建立,是推动社会革命发展的核心骨干和重要力量。

2.中国青年政治骨干是引领中国革命的先驱。"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青年是最具活力、最有潜力、最含动力的群体。党自成立之日起,便积极投身于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带领这支队伍投身到革命事业中。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原本只有知识分子参与的狭小范围,迅速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青年政治骨干革命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杨匏安等一批中国最先进的青年政治骨干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通过组建青年学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造社等社团,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先驱。党的创建正式拉开了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序幕,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肩负起领导各革命阶级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恢复和整顿了青年团,并要求各个基层组织注重加强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工作,与此同时,青年团的海外支部也迅速集结起来,蔡和森在克鲁邹的建议下着手成立了由留法学生和华工中优秀分子在内的旅欧青年团。党以革命的名义集结了青年政治骨干,以革命需求培养青年政治骨干,在党的影响和发动下,青年政治骨干的范围愈发扩大,从青年学生到青年工人,又深入到青年农民当中去。党始终强调青年政治骨干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革命最艰苦的形势中不断探索培养路径,引导他们在思想上积极向上,用新的理论审视革命道路,推动中国文化转型,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队伍保障和引领力量。

3.中国青年政治骨干为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现实基础。中国青年政治骨干这支强劲的革命队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保障。我们党能否拥有一大批青年政治骨干,是事关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党创建后,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首位,着力提升青年政治骨干群体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一是思想政治基础。党的成立为青年政治骨干实现梦想提供了政治保障,青年政治骨干的发展与党的政治任务是同频共振的。党在青年政治骨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革命路线,提供了革命平台,一批又一批青年政治骨干成长起来。二是革命人才基础。如陈独秀、李大钊利用自己在高等院校任职的身份,培养政治坚定的学生骨干,毛泽东、邓中夏、张太雷等都成为党早期革命的骨干力量;董必武通过创办武汉中学,培养了王秀松、刘文蔚等中南地区党的早期组织的发起者和领导人;党在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等学校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形势、革命任务教育,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和农运干部。建党初期,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历史针对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保障。

二、建党初期党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实践逻辑

1.加强党对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领导,积蓄党的坚强后备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强调:"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因共产党是这一般共产主义运动的总指挥,青年运动必须在共产党指导之下,是无疑的。"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明确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对党的组织章程、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发展党员作出明确的规定。中共一大还提出:"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党成立后,为了努力扩大党员数量、全面加强党的革命力量,党组织提出要注意组织工人队伍,并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1922年,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第一个中国青年进步革命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专门承担了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教育任务,引领青年政治骨干认识革命、投身革命,培养进步成员成为党革命队伍中的主体力量。党根据革命态势提出了任务和目标,带领广大青年政治骨干积极投身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洪流当中,引导青年政治骨干参与到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的革命斗争中去。尤其是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中,都对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把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与扩大党的组织、实现党的革命目标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一支党的坚强后备力量。2.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升青年政治骨干思想政治素养。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创业者们筚路蓝缕的艰苦付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与青年追求真理、勇于革命的特征高度契合,这是党在青年政治骨干中培养后备力量的理论依据。李大钊曾在北京《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栏目,并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一代青年政治骨干思想发生变革。另外,李大钊在北京创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进步的青年政治骨干团结起来,鼓励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在《马克思学说》等文章中积极宣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等学说,尤其重视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群众中间去,在此期间积极开展建党工作,注意培养和发现革命骨干。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涌现出了大批的青年政治骨干,毛泽东就是杰出的代表,由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虽然只存在了一个多月时间,但它精深的议论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无畏精神,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国革命事业中来。从五四运动到建党初期,新出版的刊物达到1000余种,它们大多带着革命的气息,党充分利用报刊等媒介加强对青年政治骨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青年政治骨干自己学习和深入研究,与非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让更多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武器,整体上提升了青年政治骨干的理论水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