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第2/2页)
(三)讲政治内在主动转化的考量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口头上讲政治,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来抵制讲政治的现象,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方面做得不够,以至于在新征程上还会有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有的人错误地以为抓党建与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不怎么上心用劲,相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常与政治相联系,这构成了"国之大者"的最根本性特征。讲政治就要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讲政治就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以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推动实践工作,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的应有态度。反观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被亵渎了。正所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不断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从政治上看问题,就不会"讳疾忌医"式地逃避问题,或是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把讲政治化为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牢记"国之大者"。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可以从其鲜明主题、价值取向、重大责任和行动方略等方面提炼其理论内涵。
(一)鲜明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是全党必须时刻牢记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落脚点是强调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党中央关心和强调的,正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谁来领导,走怎样的道路来实现目标,历史和人民有了明确选择。拥有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朝气蓬勃,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因此,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被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总结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必然成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论述的重要主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在挫折弯路中汲取教训,在胜利成功中激发奋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和任何干扰所惑,决不会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对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来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二)价值取向:让人民生活幸福
中国共产党从腥风血雨中走来,在攻坚克难中获得胜利,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福祉更能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没有什么比发展的事实更能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开启幸福生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逐步富起来,向着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率领全党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创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奇迹,并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体现在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斗争上,具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表现在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的长远设计与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年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靠的正是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护。而只有继续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大利、谋幸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医疗水平,实现更满意的收入,全民安居乐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党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这也正是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
(三)重大责任:保护好生态环境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兴国县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地自然灾害频发是因为没有树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有空气、森林等。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从而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进程,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执政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理所应当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生态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在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谈及秦岭生态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谈到保护青海生态环境时直言"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还占据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生态和战略地位独特。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论述,并不是局限于一时一事、一局一域,而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全局工程、特色工程、系统工程,例如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求共抓大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要解放思想,要辩证看待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再三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理所应当成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是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道路,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抓住绿色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良好生态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一盘棋",更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决行动,坚定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眼睛""生命"为喻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足见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堪称"国之大者"。
(四)行动方略: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履行担当与承担责任的历史。"两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牢记、谨记"国之大者",就是要转化为行动方略,坚持大局观,讲政治抓落实。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必须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又是政治品格和从政本分使然。共产党员人的担当和作为本是一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毛泽东曾呼吁:"我们不干,谁干?""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更是告诫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害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对管党治党的担当,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并身体力行作表率,对改革发展看准了的事情,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国之大者"时,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确自己的职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危"与"机"并存,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只有善于观大势、识变数、谋全局、抓大事,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要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强化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事业所赋、使命所系、本职所在,更是胸怀"国之大者"的内在要求。
同志们,国之大者,事关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国之大者"需要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维护谁"的根本问题。明确"我是谁"就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为了谁"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生活幸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依靠谁"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明确"维护谁"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